第1151章 差不多

關燈
    但是李元昌上課的學堂跟李震不是一起的。

     李震他們要學的東西,比如今李元昌所在的課堂,更深奧一些,等到來年,他們學堂裡的孩子才會學習今年李震他們所在的學堂教導的東西。

     聽書院的學生說,這是書院裡定的年級。

     年級不同,要學的東西不同。

     啟蒙為一年級,第二年升二年級,以此類推。

     若是學的快,讀書進度快,兩年讀完三個年級,也不是不可能,是否跟得上高年級的課程,也是由先生評判。

     但是李元昌不解的是,李震在這裡讀書,關程處弼和尉遲寶琪什麼事? 長安城裡又不是沒地方讓他們讀書,以他們兩人的家世,又不是去到更好的書院裡。

     等會兒,更好的書院....... 那就是國子監了....... 想想那兩個人,可能,他們進國子監,還真需要求皇帝的恩典。

     至于更好的書院....... 李元昌自己在心裡琢磨了一會兒。

     長安城裡的确是有不少讀書的好去處,可是跟這莊子上的書院比起來,好像還真不如這裡。

     至少這裡,地方大,開設的課程多,至于教書的先生,比起長安城裡的那些“名師”也不遑多讓。

     陸德明是國子監的博士,而在這裡大多數的教書先生,都是陸德明的朋友或者是門生,學問方面,真不比長安城裡的人差。

     隻是這些先生,以往不在長安,教學生方面,名聲不顯而已。

     如果說與國子監相比較起來,教書的先生們且不說,就這邊的環境,甚至還比國子監要好一些。

     至少,這裡食堂裡的飯菜可比國子監裡的飯菜好吃多了。

     再說回先生的話題。

     陸德明便是放在國子監當中,也是掐尖的。

     而其他先生,也不差,師承陸德明的有好幾個。

     雖然說不是國子監的博士,但國子監博士也隻是一個官職,一個名頭而已。

     他們若是出仕,入朝為官,做一個國子監博士,也足夠。

     尤其是幾個五十來歲的先生。

     這書院當中,還有圖書館,圖書館中的藏書,大多都是從宮中抄錄過來的,也不少。

     甚至有的書,國子監當中也未曾有。

     李元昌越是想,越是覺得,這莊子上的書院,過于低調了。

     好像,真的沒有比國子監差到哪裡去。

     無非就是........書院裡學生的出身,他們的身份,比不得國子監的學生。

     這裡的孩子們,都是普通人家出身。

     而國子監的學生,都是高官顯貴家出身,本身,那裡就是一個圈子,在那裡讀書,認識到的同窗,就是他們的人脈。

     做官,在官場上,在長安城。

     人脈,很重要。

     這一點,莊子上的這書院,被國子監甩出八條街去。

     抛開學生的緣故來看,隻是這處書院的話,還真能跟國子監掰掰手腕,要是招收的學生,更優質一些就更好了。

     有陸博士這個招牌在,想要來這邊書院讀書的學生,肯定不少,擇優錄取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