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章 條理清晰
關燈
小
中
大
産業,累積起來的賬本,侄兒若是要親自管,那恐怕就真是力不從心了,龐大繁雜的賬目,即便是要理清楚,也不是半個月一個月就能做到的,而做不到梳理清楚明白,那賬目就算是放在眼前,也隻是一堆沒有意義的數字,侄兒是看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利害的。
” “既然讓你來掌管着莊子上,那莊子上,人盡其用,也是你需要考慮的。
”李複說道:“這也是這次隻讓你帶了一個侍讀過來的原因,不然,将你的東宮屬官都帶過來,你甚至都不用操心。
” 李承乾認真點頭。
其實李複要叮囑的也不多,就是要看李承乾自己發揮。
要是事事叮囑,什麼都安排好了,那要李承乾來做什麼? 李元昌在旁邊聽着。
他看向李承乾的目光,變了。
明明是一起在大安宮愉快的玩耍的夥伴,怎麼你就偷摸的變得這麼優秀了? “遇事不決可問,但是,要有自己的主見,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斷,我能叮囑的,就隻有這些了。
”李複笑道,他起身走到李承乾的旁邊,伸手拍了拍李承乾的肩膀:“你也是長大了啊。
” 李承乾嘿嘿一笑,恢複了在李複面前那憨厚少年的模樣。
自家王叔的用心良苦,他豈能不知道? 比起那些事事都要替自己做主的人來,自家王叔,真是神仙一樣的人物。
“那我呢?”李元昌看向李複:“泾陽王兄,我能做什麼呢?我也想幫一幫承乾。
” 李複看向李元昌。
九歲的娃娃,李承乾九歲的時候,才剛剛來莊子上呢,一晃都三年過去了。
“魯王殿下的話,就要在莊子上認真讀書了,我想,太上皇準魯王殿下來莊子上的時候,也叮囑過了吧?”李複笑道。
李元昌一下子洩了氣。
随後,他看向李複。
“泾陽王兄,你就不要跟我客氣了,不要叫我什麼魯王殿下,叫我元昌或是小七就好。
” 李複笑着點點頭。
至于李元昌稱呼他泾陽王兄,李複也沒去糾正。
泾陽王府,他一根獨苗,排序他排老大,能讓李元昌稱呼他為大兄嗎? 那李建成大半夜的得來找自己好好說道說道。
李元昌見到李韶,要恭敬叫一聲嫂嫂,李韶稱呼李元昌便可以論行,稱呼小七郎。
但是如果按照李家整個大族來算的話,同族排序,排序不是這樣了,李元昌也就不是李七郎了。
為啥李世民他們兄弟,李大,李二,李四,這是他們家的排序。
因為李淵成了皇帝,同族同輩排行就不适用了。
其他的,比如說高三十五,說的是高适,是一種敬稱,按家裡排行指代其人,高适族中同輩排三十五,就是高家這一輩所有男丁裡排三十五位,因此得名,不是高适他爹給他生了三十四位兄長,堂兄什麼的,也都算上了。
“承乾,今日天色尚早,帶上幾個護衛,帶上你七叔,到莊子上走走轉轉吧。
”李複說道:“我讓人為你們準備車馬,累了就回來。
” “是。
”李承乾笑着應聲。
夏日白天的時間長,這會兒離着天黑,還早着呢。
李承乾提前半天趁着自己還在的時候來莊子上,主要還是給個短暫的适應期,去看看眼下莊子上是什麼情況,等到明日,他就得正式上崗了。
要麼怎麼說,還是大唐好呢。
這光明正大的雇傭一個十二歲的太子,一點毛病都沒有。
不是說甘羅十二歲做了丞相嗎? 十二歲咋了,俺們家大侄兒八歲還做了太子呢。
十二歲都能處理政事了,沒比甘羅差哪兒去。
所以說,太子的老師們,大唐的朝臣們,得知足,過猶不及。
兩個孩子離開之後,李複也去下人們準備的偏院裡去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跟在李承乾和李元昌身邊伺候的人,也随着李承乾一同出門了。
每個院子裡,李複都留下一名伺候的人。
兩個孩子在這邊的日常起居,倒是用不着他倆幹活,主要是倆孩子從宮中帶出來的宮女内侍,在宅子裡有什麼需求,是要通過他們兩人來傳達的。
出了宅子,李元昌開始了放飛自我,一路上叽叽喳喳說個不停。
“承乾,這莊子上景色真不錯。
” “承乾,這路也很平整啊,跟我想象的不一樣。
” “承乾,他們都說,外面其實沒有什麼好的,因為這幾年外面各種災害不斷,百姓們日子也不好過呢。
” “承乾,那邊那麼多人,他們在幹什麼?” 李承乾一路上聽着自己的七叔跟一隻蹲在自己肩膀上的麻雀一樣,人都麻了。
得虧自己當年來莊子上住着,也算是對外面的世界“見多識廣”了,不然自己也會像七叔這樣,看什麼都新鮮。
但是他又是太子,肯定不會像七叔這樣,好奇什麼,就直接問出來。
父親說了,不管是做太子還是做皇帝,要讓臣下知道,恩威難測,臣下不能在揣摩皇帝的心意的時候,一猜一個準。
被人猜準了,就容易被人拿捏,所想所做,就會有所偏頗。
“看上去他們應該是在修路,咱們過去看看吧。
”李承乾說道。
“好。
”李元昌應聲。
李承乾帶着人往人多的地方走去。
這條道也是莊子上的主要道路,來莊子上的路,比之前也好了不少,但是莊子上這邊,路已經很平整了,怎麼還在修? 李承乾上前,對着正在幹活的人拱了拱手,打聽這邊修路的事。
莊子上幹活的人認出了李承乾。
“這不是殿下親戚家的小郎君嗎?”那幹活的人看着李承乾,眼神亮亮的:“又來莊子上玩耍了啊。
” 李承乾笑着點頭。
“是啊,每年天氣熱的時候,從城中到莊子上來,也算是避暑了。
” 那人聞言,哈哈一笑。
“是了,這莊子上,環境好,說來避暑散心,也的确是個好地方,而且,泾陽王殿下的新宅子修的好的不得了。
” “我看咱們莊子上這是,在修路吧。
”李承乾繼續跟幹活的人聊着。
喜歡大唐:天上掉下個銅闆都得姓李請大家收藏:()大唐:天上掉下個銅闆都得姓李
” “既然讓你來掌管着莊子上,那莊子上,人盡其用,也是你需要考慮的。
”李複說道:“這也是這次隻讓你帶了一個侍讀過來的原因,不然,将你的東宮屬官都帶過來,你甚至都不用操心。
” 李承乾認真點頭。
其實李複要叮囑的也不多,就是要看李承乾自己發揮。
要是事事叮囑,什麼都安排好了,那要李承乾來做什麼? 李元昌在旁邊聽着。
他看向李承乾的目光,變了。
明明是一起在大安宮愉快的玩耍的夥伴,怎麼你就偷摸的變得這麼優秀了? “遇事不決可問,但是,要有自己的主見,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斷,我能叮囑的,就隻有這些了。
”李複笑道,他起身走到李承乾的旁邊,伸手拍了拍李承乾的肩膀:“你也是長大了啊。
” 李承乾嘿嘿一笑,恢複了在李複面前那憨厚少年的模樣。
自家王叔的用心良苦,他豈能不知道? 比起那些事事都要替自己做主的人來,自家王叔,真是神仙一樣的人物。
“那我呢?”李元昌看向李複:“泾陽王兄,我能做什麼呢?我也想幫一幫承乾。
” 李複看向李元昌。
九歲的娃娃,李承乾九歲的時候,才剛剛來莊子上呢,一晃都三年過去了。
“魯王殿下的話,就要在莊子上認真讀書了,我想,太上皇準魯王殿下來莊子上的時候,也叮囑過了吧?”李複笑道。
李元昌一下子洩了氣。
随後,他看向李複。
“泾陽王兄,你就不要跟我客氣了,不要叫我什麼魯王殿下,叫我元昌或是小七就好。
” 李複笑着點點頭。
至于李元昌稱呼他泾陽王兄,李複也沒去糾正。
泾陽王府,他一根獨苗,排序他排老大,能讓李元昌稱呼他為大兄嗎? 那李建成大半夜的得來找自己好好說道說道。
李元昌見到李韶,要恭敬叫一聲嫂嫂,李韶稱呼李元昌便可以論行,稱呼小七郎。
但是如果按照李家整個大族來算的話,同族排序,排序不是這樣了,李元昌也就不是李七郎了。
為啥李世民他們兄弟,李大,李二,李四,這是他們家的排序。
因為李淵成了皇帝,同族同輩排行就不适用了。
其他的,比如說高三十五,說的是高适,是一種敬稱,按家裡排行指代其人,高适族中同輩排三十五,就是高家這一輩所有男丁裡排三十五位,因此得名,不是高适他爹給他生了三十四位兄長,堂兄什麼的,也都算上了。
“承乾,今日天色尚早,帶上幾個護衛,帶上你七叔,到莊子上走走轉轉吧。
”李複說道:“我讓人為你們準備車馬,累了就回來。
” “是。
”李承乾笑着應聲。
夏日白天的時間長,這會兒離着天黑,還早着呢。
李承乾提前半天趁着自己還在的時候來莊子上,主要還是給個短暫的适應期,去看看眼下莊子上是什麼情況,等到明日,他就得正式上崗了。
要麼怎麼說,還是大唐好呢。
這光明正大的雇傭一個十二歲的太子,一點毛病都沒有。
不是說甘羅十二歲做了丞相嗎? 十二歲咋了,俺們家大侄兒八歲還做了太子呢。
十二歲都能處理政事了,沒比甘羅差哪兒去。
所以說,太子的老師們,大唐的朝臣們,得知足,過猶不及。
兩個孩子離開之後,李複也去下人們準備的偏院裡去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跟在李承乾和李元昌身邊伺候的人,也随着李承乾一同出門了。
每個院子裡,李複都留下一名伺候的人。
兩個孩子在這邊的日常起居,倒是用不着他倆幹活,主要是倆孩子從宮中帶出來的宮女内侍,在宅子裡有什麼需求,是要通過他們兩人來傳達的。
出了宅子,李元昌開始了放飛自我,一路上叽叽喳喳說個不停。
“承乾,這莊子上景色真不錯。
” “承乾,這路也很平整啊,跟我想象的不一樣。
” “承乾,他們都說,外面其實沒有什麼好的,因為這幾年外面各種災害不斷,百姓們日子也不好過呢。
” “承乾,那邊那麼多人,他們在幹什麼?” 李承乾一路上聽着自己的七叔跟一隻蹲在自己肩膀上的麻雀一樣,人都麻了。
得虧自己當年來莊子上住着,也算是對外面的世界“見多識廣”了,不然自己也會像七叔這樣,看什麼都新鮮。
但是他又是太子,肯定不會像七叔這樣,好奇什麼,就直接問出來。
父親說了,不管是做太子還是做皇帝,要讓臣下知道,恩威難測,臣下不能在揣摩皇帝的心意的時候,一猜一個準。
被人猜準了,就容易被人拿捏,所想所做,就會有所偏頗。
“看上去他們應該是在修路,咱們過去看看吧。
”李承乾說道。
“好。
”李元昌應聲。
李承乾帶着人往人多的地方走去。
這條道也是莊子上的主要道路,來莊子上的路,比之前也好了不少,但是莊子上這邊,路已經很平整了,怎麼還在修? 李承乾上前,對着正在幹活的人拱了拱手,打聽這邊修路的事。
莊子上幹活的人認出了李承乾。
“這不是殿下親戚家的小郎君嗎?”那幹活的人看着李承乾,眼神亮亮的:“又來莊子上玩耍了啊。
” 李承乾笑着點頭。
“是啊,每年天氣熱的時候,從城中到莊子上來,也算是避暑了。
” 那人聞言,哈哈一笑。
“是了,這莊子上,環境好,說來避暑散心,也的确是個好地方,而且,泾陽王殿下的新宅子修的好的不得了。
” “我看咱們莊子上這是,在修路吧。
”李承乾繼續跟幹活的人聊着。
喜歡大唐:天上掉下個銅闆都得姓李請大家收藏:()大唐:天上掉下個銅闆都得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