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4章 盡在掌握
關燈
小
中
大
“沒錯,日子該過還得過,越是往後,越是要更加小心謹慎,君王犯錯,就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了。
”李世民感慨:“君王一旦犯錯,帶來的後果,會很嚴重,或者說,君王犯小錯,朝廷犯小錯,對于朝廷之外的人,便有可能就是滅頂之災,或是人命關天。
” “當小心謹慎啊。
” 李世民望着外面的藍天白雲。
今天的天氣不錯,本來應該是個再尋常不過的日子。
但是裴矩的離世,也是讓明亮的天空,增添了幾分别樣的氣氛。
天再怎麼藍,雲再怎麼白,失去的,就是失去了,看到好的景色,也不會開心起來。
李複站在李世民的身後,垂眸思索。
杜如晦,也是得虧自己發現的早啊。
不然恐怕這會兒杜如晦早就被糖尿病給折騰死了,他那毛病,也不是近兩年才有的。
朝堂上得力的能臣一個個的凋敝,恐怕心生的感慨會更多吧。
“鞠文泰已經啟程回高昌了。
”李世民說道:“雙方互市的事情,大唐這邊要商議,他回去之後也要跟他的部下商議,不過相信這件事用不了多久就能辦成了。
” “這算是個好消息了。
”李複說道:“大唐要經略西洲,高昌是繞不開的。
” 李世民點頭:“是啊,用棉花,能制得住高昌,但是不一定能完全制的住,往後,還是要看實際效果如何。
” “草原上,颉利暫且是回不去了,如今已經沒有什麼東突厥了。
” “小可汗突利,我讓他去了順州,他就帶領着他的部落,為大唐鎮守草原北方吧。
”李世民笑了笑。
“陛下能完全信得過突利,也是心胸廣闊。
” “草原上,總要留一個能讓那些部族聽話的,即便不是突利,也是其他人,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扶持突利呢?至少,咱們對突利足夠了解,而且,突利夠聽話,與我還有舊誼,他是最合适的人選。
”李世民說到:“北方的互市增加,會給草原上的人帶來更好的日子,突利這個人,沒有什麼大的志向,隻要讓他和他的部族,有安穩日子過,大家都能過太平日子。
” “若是突利有什麼雄心壯志,也不會讓颉利在草原上安穩這麼多年了。
” “他也隻是想着,自己能享受享受好日子而已,恰巧,他想要享受的好日子,大唐能給他,那就讓他老老實實的為大唐做事吧。
” 更别說,突利的兒子賀邏鹘還在長安呢。
草原上的人多反複,突利也不算例外。
這才是讓他真正聽話,去找個地方享受的根本。
他要是不聽話,賀邏鹘在長安,直接“繼承”他的一切。
次日,孫思邈和石頭一同來了長安。
李複在泾陽王府設宴款待了孫思邈。
他請求孫思邈,要做的事情,在信中已經說明了,孫思邈接到信之後,欣然來了長安城。
一來,應李複的請求,去給皇後診脈,當初在翠微宮的時候,給皇後診脈還開了藥,皇後便算作是他的病人,如今調理了這麼久,他這個醫者再去看看病人,叮囑一番,也是理所應當。
其次給太上皇調理身體,孫思邈也是感念李複孝心可嘉。
最後嘛,長安城有熱鬧,幹嘛不來看呢? 在外早就聽說了,說長安城新建造了一處競技館,那規模可不小,聽說能夠容納七千多人。
那這地方,得多壯觀啊。
正好來開開眼界。
于是,他來了。
來長安城的當天,又是趕路,又是到了之後吃喝的,因此并沒有安排其他什麼事情,吃飽喝足就在府上歇着了。
等到來的第二天,李複才和孫思邈一同進宮。
李複和孫思邈依禮候在立政殿外,等候殿内内侍通傳。
長孫皇後在内殿整理好之後,才來到正殿,見李複和孫思邈。
“臣弟拜見嫂嫂。
” “臣拜見皇後娘娘。
” 兩人規規矩矩行禮。
長孫皇後擡手虛扶一把。
“無需多禮,來人,賜座。
” 殿中内侍搬來了兩把椅子,放在主座左右。
“嫂嫂,孫道長回到長安之後,臣弟就想着,讓他再來為你診個平安脈,生下雉奴之後,你的身體雖然一直在調養,但是宮内宮外不少事情,你還是在忙活,臣弟着實有些擔心。
” 長孫皇後聽到李複這般說,臉上帶着笑容。
她知道李複是在關心自己。
當初要生孩子了,這個堂弟就在操心了。
這樣的關心,如何不讓人動容? “也真是讓懷仁挂念了,我這一年多,一直都在悉心調理身體,雖然忙活着各種事情,但也一直都多有注意,我自己感覺,比起以前來,強不少。
”長孫皇後說道。
“還請皇後娘娘讓臣再次診脈。
”孫思邈拱手說道。
長孫皇後微微點頭,應下了。
孫思邈是背着藥箱來立政殿的,藥箱裡放着他的工具。
孫思邈走上前去,将藥箱放在榻上,長孫皇後将手腕搭在脈枕上,孫思邈開始為長孫皇後把脈。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他臉上的表情頗為平靜,仔細診查完之後,拱手說道。
“恭喜皇後娘娘,這一段時間調養身體,頗有效果,隻是早年間,皇後娘娘的身體,根基損傷有些嚴重,日後,還需要繼續調養,不過,這藥方,是要改一改了。
”孫思邈笑着。
長孫皇後臉上的笑容變得輕松了不少。
孫思邈收起脈枕,拿出筆墨紙硯,開始重新寫藥方。
如今後宮之中,長孫皇後雖然放權讓其他嫔妃去處理事務,可是後宮的大權,依舊在她的手裡。
她可以不用像以前那樣,事事操心,可是她的話,分量依舊重到旁人無法反駁。
這也是因為當初李世民說過的。
前朝的事情,他處理,雖然有後宮不得幹政的說辭在,但是依舊要聽皇後的意見。
但是内廷之中,全聽皇後的,皇帝到了後宮,也要聽皇後的。
這話一放出去,後宮中其他的嫔妃,明着暗着,也不敢跟長孫皇後較勁。
人家是連前朝政事都能出意見的人。
于是乎,長孫皇後坐鎮在立政殿,隻需要用好後宮中的人就可以了。
前方朝堂,錯綜複雜。
後宮,也是一方小朝
”李世民感慨:“君王一旦犯錯,帶來的後果,會很嚴重,或者說,君王犯小錯,朝廷犯小錯,對于朝廷之外的人,便有可能就是滅頂之災,或是人命關天。
” “當小心謹慎啊。
” 李世民望着外面的藍天白雲。
今天的天氣不錯,本來應該是個再尋常不過的日子。
但是裴矩的離世,也是讓明亮的天空,增添了幾分别樣的氣氛。
天再怎麼藍,雲再怎麼白,失去的,就是失去了,看到好的景色,也不會開心起來。
李複站在李世民的身後,垂眸思索。
杜如晦,也是得虧自己發現的早啊。
不然恐怕這會兒杜如晦早就被糖尿病給折騰死了,他那毛病,也不是近兩年才有的。
朝堂上得力的能臣一個個的凋敝,恐怕心生的感慨會更多吧。
“鞠文泰已經啟程回高昌了。
”李世民說道:“雙方互市的事情,大唐這邊要商議,他回去之後也要跟他的部下商議,不過相信這件事用不了多久就能辦成了。
” “這算是個好消息了。
”李複說道:“大唐要經略西洲,高昌是繞不開的。
” 李世民點頭:“是啊,用棉花,能制得住高昌,但是不一定能完全制的住,往後,還是要看實際效果如何。
” “草原上,颉利暫且是回不去了,如今已經沒有什麼東突厥了。
” “小可汗突利,我讓他去了順州,他就帶領着他的部落,為大唐鎮守草原北方吧。
”李世民笑了笑。
“陛下能完全信得過突利,也是心胸廣闊。
” “草原上,總要留一個能讓那些部族聽話的,即便不是突利,也是其他人,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扶持突利呢?至少,咱們對突利足夠了解,而且,突利夠聽話,與我還有舊誼,他是最合适的人選。
”李世民說到:“北方的互市增加,會給草原上的人帶來更好的日子,突利這個人,沒有什麼大的志向,隻要讓他和他的部族,有安穩日子過,大家都能過太平日子。
” “若是突利有什麼雄心壯志,也不會讓颉利在草原上安穩這麼多年了。
” “他也隻是想着,自己能享受享受好日子而已,恰巧,他想要享受的好日子,大唐能給他,那就讓他老老實實的為大唐做事吧。
” 更别說,突利的兒子賀邏鹘還在長安呢。
草原上的人多反複,突利也不算例外。
這才是讓他真正聽話,去找個地方享受的根本。
他要是不聽話,賀邏鹘在長安,直接“繼承”他的一切。
次日,孫思邈和石頭一同來了長安。
李複在泾陽王府設宴款待了孫思邈。
他請求孫思邈,要做的事情,在信中已經說明了,孫思邈接到信之後,欣然來了長安城。
一來,應李複的請求,去給皇後診脈,當初在翠微宮的時候,給皇後診脈還開了藥,皇後便算作是他的病人,如今調理了這麼久,他這個醫者再去看看病人,叮囑一番,也是理所應當。
其次給太上皇調理身體,孫思邈也是感念李複孝心可嘉。
最後嘛,長安城有熱鬧,幹嘛不來看呢? 在外早就聽說了,說長安城新建造了一處競技館,那規模可不小,聽說能夠容納七千多人。
那這地方,得多壯觀啊。
正好來開開眼界。
于是,他來了。
來長安城的當天,又是趕路,又是到了之後吃喝的,因此并沒有安排其他什麼事情,吃飽喝足就在府上歇着了。
等到來的第二天,李複才和孫思邈一同進宮。
李複和孫思邈依禮候在立政殿外,等候殿内内侍通傳。
長孫皇後在内殿整理好之後,才來到正殿,見李複和孫思邈。
“臣弟拜見嫂嫂。
” “臣拜見皇後娘娘。
” 兩人規規矩矩行禮。
長孫皇後擡手虛扶一把。
“無需多禮,來人,賜座。
” 殿中内侍搬來了兩把椅子,放在主座左右。
“嫂嫂,孫道長回到長安之後,臣弟就想着,讓他再來為你診個平安脈,生下雉奴之後,你的身體雖然一直在調養,但是宮内宮外不少事情,你還是在忙活,臣弟着實有些擔心。
” 長孫皇後聽到李複這般說,臉上帶着笑容。
她知道李複是在關心自己。
當初要生孩子了,這個堂弟就在操心了。
這樣的關心,如何不讓人動容? “也真是讓懷仁挂念了,我這一年多,一直都在悉心調理身體,雖然忙活着各種事情,但也一直都多有注意,我自己感覺,比起以前來,強不少。
”長孫皇後說道。
“還請皇後娘娘讓臣再次診脈。
”孫思邈拱手說道。
長孫皇後微微點頭,應下了。
孫思邈是背着藥箱來立政殿的,藥箱裡放着他的工具。
孫思邈走上前去,将藥箱放在榻上,長孫皇後将手腕搭在脈枕上,孫思邈開始為長孫皇後把脈。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他臉上的表情頗為平靜,仔細診查完之後,拱手說道。
“恭喜皇後娘娘,這一段時間調養身體,頗有效果,隻是早年間,皇後娘娘的身體,根基損傷有些嚴重,日後,還需要繼續調養,不過,這藥方,是要改一改了。
”孫思邈笑着。
長孫皇後臉上的笑容變得輕松了不少。
孫思邈收起脈枕,拿出筆墨紙硯,開始重新寫藥方。
如今後宮之中,長孫皇後雖然放權讓其他嫔妃去處理事務,可是後宮的大權,依舊在她的手裡。
她可以不用像以前那樣,事事操心,可是她的話,分量依舊重到旁人無法反駁。
這也是因為當初李世民說過的。
前朝的事情,他處理,雖然有後宮不得幹政的說辭在,但是依舊要聽皇後的意見。
但是内廷之中,全聽皇後的,皇帝到了後宮,也要聽皇後的。
這話一放出去,後宮中其他的嫔妃,明着暗着,也不敢跟長孫皇後較勁。
人家是連前朝政事都能出意見的人。
于是乎,長孫皇後坐鎮在立政殿,隻需要用好後宮中的人就可以了。
前方朝堂,錯綜複雜。
後宮,也是一方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