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9章 君子,小人
關燈
小
中
大
“那等将來臣弟住進新宅子的時候,一定邀請二哥和諸位,來家裡吃頓飯。
”李複笑道:“在新宅子裡招待諸位。
” “哈哈哈哈,好。
”李世民豪爽一笑,應下了。
身後衆人也面帶笑意,記下了李複的話。
“别的不說,泾陽王說要請客吃飯喝酒,那是一定要來的啊。
”房玄齡笑道。
“是啊,必然是要來的。
”杜如晦附和着。
衆人進了前廳,在廳中落座。
李世民看向李複。
“最近你在莊子上,可是躲了清閑了。
” “二哥不是也沒什麼要緊事嗎?若是朝中事情繁多,二哥也就不會來臣弟這莊子上溜達了。
” “是沒有多少事情,可是,一有事,就得是大事了。
”李世民說道:“先前給你寫的信,就是那事。
” 李複點頭。
“哦,關于突厥的事情,魏征說的,聽聽就算了,他懂什麼治國。
” “泾陽王何出此言啊?”長孫無忌想聽聽,李複為什麼這麼說。
當初為魏征說好話的是他,現在說魏征不懂得治國的,也是他。
“當初殿下可是為魏征說過好話的。
” 李複在給李世民的回信當中說起過,魏征的言論,在為君之道上,或者可取,但是在用兵打仗上,不用聽,沒有任何可取之處。
“魏征是個直臣,說話不好聽,但是,陛下身邊需要這樣一個說話不好聽的,時時刻刻的警醒着陛下,說起突厥,說起趙德言,趙德言在颉利面前成了重臣,成了大紅人,他說的話,把颉利哄的開開心心的,颉利什麼都按照他說的去做,在咱們看來,是好事,但是對于突厥,對于草原,可就不是好事了。
”李複說道。
“二哥是皇帝,皇帝身邊的臣子,讓皇帝高興的有不少,可是能讓皇帝時刻清醒的,有多少呢?”李複說道:“如果颉利有二哥這樣的胸懷,能夠容得下魏征這樣的人,那麼,趙德言這樣的人,還能夠禍害草原嗎?” “魏征是禦史大夫,他是個谏官,負責的就是說不好聽的話,說實話。
”李複說道:“在緊要關頭,令人清醒,不要忘本得意,我為魏征說好話,正是因為這個。
” 玄武門之後,魏征身為一個谏官,他需要為李世民立一個标準。
當然,這個意思,大家心裡清楚就好,不能直接說出來。
“至于說魏征不懂得治國,也不能說完全不懂,隻懂文治,但是治理偌大的一個國家,隻有文治,是不行的,過于注重文治,人家就會欺負到你頭上來,你越是富饒,就越是會成為别人的目标。
”李複說道:“治國,也包括統兵打仗,對外用兵,治國要中正,所以當初取年号的時候,魏征提議說用貞觀二字,可是打仗不是,打仗是為了消滅敵人,消滅對國家的威脅,兵者,詭道也,魏征讀書多,但是他不懂打仗。
” 這說白了就是一個道理,災難來臨之際,鄰居屯糧我屯槍,鄰居就是我糧倉。
從隋末亂世到大唐武德年,甚至是貞觀初年,突厥不就是這麼幹的嗎? “都覺得趙德言是小人,但是小人用好了,
”李複笑道:“在新宅子裡招待諸位。
” “哈哈哈哈,好。
”李世民豪爽一笑,應下了。
身後衆人也面帶笑意,記下了李複的話。
“别的不說,泾陽王說要請客吃飯喝酒,那是一定要來的啊。
”房玄齡笑道。
“是啊,必然是要來的。
”杜如晦附和着。
衆人進了前廳,在廳中落座。
李世民看向李複。
“最近你在莊子上,可是躲了清閑了。
” “二哥不是也沒什麼要緊事嗎?若是朝中事情繁多,二哥也就不會來臣弟這莊子上溜達了。
” “是沒有多少事情,可是,一有事,就得是大事了。
”李世民說道:“先前給你寫的信,就是那事。
” 李複點頭。
“哦,關于突厥的事情,魏征說的,聽聽就算了,他懂什麼治國。
” “泾陽王何出此言啊?”長孫無忌想聽聽,李複為什麼這麼說。
當初為魏征說好話的是他,現在說魏征不懂得治國的,也是他。
“當初殿下可是為魏征說過好話的。
” 李複在給李世民的回信當中說起過,魏征的言論,在為君之道上,或者可取,但是在用兵打仗上,不用聽,沒有任何可取之處。
“魏征是個直臣,說話不好聽,但是,陛下身邊需要這樣一個說話不好聽的,時時刻刻的警醒着陛下,說起突厥,說起趙德言,趙德言在颉利面前成了重臣,成了大紅人,他說的話,把颉利哄的開開心心的,颉利什麼都按照他說的去做,在咱們看來,是好事,但是對于突厥,對于草原,可就不是好事了。
”李複說道。
“二哥是皇帝,皇帝身邊的臣子,讓皇帝高興的有不少,可是能讓皇帝時刻清醒的,有多少呢?”李複說道:“如果颉利有二哥這樣的胸懷,能夠容得下魏征這樣的人,那麼,趙德言這樣的人,還能夠禍害草原嗎?” “魏征是禦史大夫,他是個谏官,負責的就是說不好聽的話,說實話。
”李複說道:“在緊要關頭,令人清醒,不要忘本得意,我為魏征說好話,正是因為這個。
” 玄武門之後,魏征身為一個谏官,他需要為李世民立一個标準。
當然,這個意思,大家心裡清楚就好,不能直接說出來。
“至于說魏征不懂得治國,也不能說完全不懂,隻懂文治,但是治理偌大的一個國家,隻有文治,是不行的,過于注重文治,人家就會欺負到你頭上來,你越是富饒,就越是會成為别人的目标。
”李複說道:“治國,也包括統兵打仗,對外用兵,治國要中正,所以當初取年号的時候,魏征提議說用貞觀二字,可是打仗不是,打仗是為了消滅敵人,消滅對國家的威脅,兵者,詭道也,魏征讀書多,但是他不懂打仗。
” 這說白了就是一個道理,災難來臨之際,鄰居屯糧我屯槍,鄰居就是我糧倉。
從隋末亂世到大唐武德年,甚至是貞觀初年,突厥不就是這麼幹的嗎? “都覺得趙德言是小人,但是小人用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