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曹文诏

關燈
    們之中,很多人都失去了故土,都失去了親眷。

     兩家數百人,有近半數人都陷在了廣甯沒有逃出來。

     複土,複土! 從那一天開始,很多人心中都是複土兩字,所有人都想打回遼東去,重新收回故土。

     隻可惜…… 隻可惜,并非是所有人心中都想要複土。

     因為一旦複土,那麼每年就沒有那麼多的軍饷,他們手中的權柄就會被削弱…… 陳望重新睜開了眼睛,但是他心緒卻是沒有能夠平靜下來。

     曹文诏沒有急于開口,也沒有因陳望閉上了眼睛而訓斥。

     “你們兄弟四人都是從崇祯元年起始便一直跟着我。

    ” “我當初跟你們承諾過,一定會帶着你們回到廣甯。

    ” 燭火忽明忽暗,照耀的曹文诏身後的影子不斷的搖曳。

     曹文诏神色微黯,歎了一口氣。

     “我知道我食言了……” 陳望雙手抱拳,拱手道,誠懇道。

     “将軍不必介懷,我等心中都清楚無比,上令不可違。

    ” “調令下達将軍也沒有辦法,将軍為什麼被調走,我們也并非是毫不知情,隻是我們都無能為力。

    ” 曹文诏确實已經是盡力了,但是想要去哪裡卻是由不得他。

     營兵就是這樣,在原身八年以來的軍旅生涯之中,跟随着曹文诏幾乎沒有幾個月是可以清閑下來的。

     不是在打仗,便是在打仗的路上。

     而且這種情況不僅僅是在曹文诏一人身上發生,這種情況發生在明末大部分明軍将領的身上。

     身處營兵系統,他們隻能是被指揮來指揮去,毫無自主權。

     在遼東和内地的戰場之上不斷的往返被征調,疲于奔命。

     就是驕橫如左良玉,在這個時候面對督撫的責難,也最多隻敢是消極怠工,拖延速度,而不是抗命。

     很多明軍的将領就是這樣在不斷的調動之下,從而被流寇包圍埋伏,然後等不到援軍,也沒有等到糧草的接濟,就這樣兵敗身死。

     陳望很清楚,要是老老實實做一個營官,處于營兵的系統,就是不斷的征戰。

     “張外嘉麾下的奇兵營隻餘下九百人,軍械緊缺,他們都是遼兵,到時候軍門多半會将其交給我來節制。

    ” “這段時間你訓練軍卒我都看在了眼裡,你按照戚軍的練兵法招來訓練的軍兵确實有可取之處,無論是臨陣還是行軍都沒有出什麼差錯。

    ” 曹文诏聲音提高了些許,繼續說道。

     “功績我已經報了上去,叙功論賞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不過營官的職位可以先給你提到千總。

    ” “淳化的九百名騎兵我可以先交給你,我舉薦的人軍門現在不會拒絕,軍械我也會找人給你調撥一批。

    ” 現在這種情況,洪承疇需要依靠他,而不是他需要依靠洪承疇。

     “騎兵和步兵不同,你跟在我身後八年的時間,應該也學到了很多的東西,戚軍的練軍法适合步兵,卻是不适合騎兵。

    ” “你本就是遼東人,到時候再立數功,升為遊擊就可以獨領一營,名正言順的可以吞下這支殘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