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休息也停不下来

關燈
    “大師,我感覺自己就像一隻被上了發條的機器,每天不停地忙碌,卻不知道究竟在追求什麼。

    一旦停下來,心裡就會充滿焦慮和不安,仿佛自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這種無法停歇的狀态,讓我疲憊不堪,卻又無法自拔。

    您能告訴我,這是為什麼嗎?”我滿臉愁容,眼中滿是迷茫。

     大師微笑着看着我,目光溫和而堅定,他緩緩開口說道:“孩子,你所經曆的這種持續的行動焦慮,其實是現代社會中許多人共同面臨的心理困境。

    在這看似無法停歇的模式背後,隐藏着幾個需要被看見的心理需求。

    ” “首先,是存在感焦慮。

    ”大師微微閉上眼睛,似乎在沉思,“我們的大腦常常會将‘忙碌’等同于‘存在價值’。

    在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高競争環境下,人們總是習慣用外在的成就和忙碌的程度來衡量自己的價值。

    當你靜止下來,内心深處的虛無感就會悄然浮現,而這種虛無感會觸發我們原始的生存恐懼。

    就好像在遠古時代,人們如果不忙碌地尋找食物、建造住所,就會面臨生存的威脅。

    這種本能的恐懼,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 我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腦海中浮現出自己那些忙碌的日子,似乎真的是在通過不斷地做事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大師繼續說道:“你要試着培養‘存在即價值’的認知。

    就像院子裡的那棵松樹,它不需要開花結果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它靜靜地立在那裡,紮根于土地,向着天空伸展枝葉,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價值。

    人也是如此,你的價值不取決于你做了多少事,取得了多少成就,而在于你作為一個獨特的個體,存在于這個世界上。

    ” “可是,大師,我總是擔心一旦停下來,就會失去對生活的控制。

    我覺得隻有不停地行動,才能确保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

    ”我皺着眉頭,說出了心中的另一個擔憂。

     大師輕輕一笑,說道:“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二個原因——控制欲投射。

    持續行動往往源于對失控的恐懼。

    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當人們進行重複性事務時,基底神經節會分泌多巴胺,這種物質會制造出一種控制幻覺。

    讓你覺得自己對生活有着十足的掌控力。

    然而,這種掌控感其實隻是一種幻覺。

    ” “那我該怎麼辦呢?”我急切地問道。

     大師看着我,眼神中充滿了鼓勵:“你可以嘗試每天設定1小時的‘失控時間’。

    在這1個小時裡,刻意不做任何計劃,讓自己随着感覺去生活。

    比如,你可以在公園裡随意漫步,觀察周圍的花草樹木、行人飛鳥;也可以坐在街邊的長椅上,靜靜地看着天空,什麼都不想。

    通過這樣的方式,你會逐漸學會接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放下對控制的過度執着。

    ” 我默默記下大師的話,心中對這種全新的嘗試既充滿了好奇,又有些忐忑。

    大師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他輕輕拍了拍我的肩膀,說道:“孩子,改變總是需要勇氣和時間的。

    剛開始的時候,你可能會感到很不習慣,甚至會有些焦慮,但這都是正常的。

    隻要你堅持下去,就會發現生活中還有許多美好的事物,是在你放下控制欲之後才能體會到的。

    ” 稍作停頓,大師又接着說:“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情感隔離機制。

    有時候,忙碌可能是你逃避深層情感需求的一種防禦機制。

    當我們面對内心深處的情感問題時,往往會感到痛苦和無助,于是就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