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开始了

關燈
    2025,重生之我在上海做商鋪中介 “嘶——”腦袋像是被重錘狠狠敲打過,劇痛襲來,我猛地從黑暗中驚醒,卻發現自己身處一個陌生的狹小房間。

     陳舊的書桌堆滿文件,牆上貼着密密麻麻的上海地圖與商鋪信息,窗外是車水馬龍的上海街頭,霓虹閃爍,喧嚣嘈雜。

     我努力回想着,卻驚覺自己竟重生到了2025年,成了一名商鋪中介! 還沒等我完全消化這荒誕的事實,電話鈴聲突兀響起,一個帶着幾分焦急與期待的聲音傳來:“是中介小李嗎?我想在靜安寺附近找個合适的鋪子開咖啡店,越快越好!” 來不及細想,我本能地應下,手忙腳亂地翻找資料。

     原來,這具身體的原主人是在上海摸爬滾打多年的中介,手頭積攢了不少資源,可一直沒能做出亮眼成績。

     既然命運給了我重活一次的機會,那我定要在這商業浪潮裡闖出一片天。

     初入商圈,探尋繁華脈絡 靜安寺商圈,上海最具活力與消費力的核心區域之一。

    我穿梭在高樓大廈與弄堂街巷之間,一家家實地考察店鋪。

     悶熱的夏日,汗水濕透衣衫,黏膩地貼在背上,雙腿也因長時間行走酸痛不已,可每發現一處新的商鋪,都讓我興奮不已。

     我發現,這裡的商鋪風格各異,租金也天差地别。

     有的位于購物中心内部,人流量大,但租金高昂,競争激烈;有的藏身于幽靜小巷,雖位置稍偏,卻獨具文藝氣息,适合打造小衆特色店鋪。

     我認真記錄下每一處細節,從店鋪面積、租金構成,到周邊交通、消費人群畫像,都詳細整理成冊。

     為了了解市場動态,我頻繁出入各類商業論壇,與同行交流經驗。

     從他們口中得知,随着消費者對個性化、體驗式消費的追求,特色咖啡店、手作工作室等小型業态正悄然興起,而那些傳統的、千篇一律的零售店鋪,正面臨着巨大的生存壓力。

     經過幾天的奔波,我終于篩選出幾家符合客戶需求的鋪子。

     帶着精心準備的資料,我與客戶在一家咖啡館見面。

     當我條理清晰地介紹每一處店鋪的優勢與潛在風險時,客戶眼中的疑慮逐漸消散,最終選定了一家位于弄堂口的小店面。

     看着客戶滿意的笑容,我心中湧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這是我在這個新世界的第一單,也是我商業征程的起點。

     深耕市場,洞察行業風雲 随着業務的逐漸展開,我越發意識到,上海的商鋪市場就像一片深邃的海洋,表面波瀾壯闊,實則暗流湧動。

     每一個商圈的興衰、每一次政策的調整,都可能引發市場的巨大波動。

     為了在這片海洋中找準方向,我開始深入研究上海的城市規劃藍圖。

     我發現,随着城市的不斷發展,一些新興區域正迅速崛起,如前灘、大虹橋等。

     這些區域交通便利、配套設施完善,吸引了大量企業和人才入駐,商業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