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编外人员

關燈
    一老一少走出公堂,趙勳原本落後半步,白錦樓微微一笑,令他并肩而行,馬岩帶着一衆将士跟在三丈開外。

     即将高升入吏部擔任左侍郎的知州大人,一舉一動無不令人矚目,縣中舉子趙勳與其同行,不知會令多少人浮想聯翩。

     夕陽即将西沉,老舊的城牆輪廓染描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原本身材就極為高瘦的白錦樓,影子被拉的長長的。

     直到走出了百丈,白錦樓終于開了口。

     “老夫來這肅縣,本是要考校縣中舉子,倘若遇才學尚佳後輩,品性亦可,便會收為弟子帶入京中。

    ” 趙勳不由緊張了起來,沒有輕易接口。

     其實這也是某種不算規矩的規矩,很多地方文臣如果高升入京,一般會帶至少一個讀書人随行,多是有功名或是準備會試的讀書人,名義上也是“師徒”身份,鞍前馬後的伺候着。

     一般情況下帶入京中的多是自家子侄,令其增長見識結交人脈,也算是曆練一番了。

     白錦樓的情況不同,終身未娶,又算是寒門出身,沒任何親朋好友,更沒有什麼青眼有加的後輩。

     誰要是能入了白錦樓的法眼,可以說是半隻腳邁入了官場,并且起點很高,隻要過了會試,十有八九是要在京中為官的。

     “你之才學,單詩詞歌賦一道便不下于老夫,老夫原本欲要将你納入門下。

    ” 正當趙勳恨不得高歌一曲的時候,白錦樓又搖了搖頭。

     “隻是剛剛回到客棧中,又品讀了一番你所做的詩詞,老夫,無顔将你納入門下。

    ” 趙勳傻眼了:“不是,大人您的意思是您不…不是,我不配啊?” 白錦樓止住了腳步,凝望着趙勳。

     “詩詞,是以言志,是以喻理,是以思情,可你作的詩詞,也隻是詩詞罷了。

    ” 趙勳神情微動,懂了,裝逼沒裝明白,光裝出個形狀,沒裝出個核。

     詩詞,要看心境、看情感、看經曆,根據某種閱曆表達出某種深刻的精神,說通俗點,就是要有“故事背景”。

     那麼多曠世佳作流傳千古,就沒聽說過哪個詩人是一大早起床瞎溜達,随即一拍額頭尋思着閑着也是閑着就做首詩吧,然後就将詩作出來流川千古了。

     趙勳剽詩的時候也沒多想,想到哪剽到哪,好多詩詞根本就不是他這個年紀,他這個閱曆能夠作出來的。

     白錦樓沒有聽說過這些詩詞,倒沒有懷疑趙勳是剽竊的,因此才認為這小子隻有“詩才”,僅僅隻是有詩才罷了。

     見到趙勳大失所望的模樣,白錦樓啞然失笑。

     “你曾問老夫,我這知州白大人可是最喜沒鳥用的詩詞。

    ” 趙勳滿面尴尬:“額…學生不太會說話,當時,當時…” “不錯,若國泰民安,詩詞歌賦自是錦上添花,正如你所說,上有所行下必效之,知州考校文采考校詩詞,讀書人也好,官員也罷,皆研學詩詞,誰又會去治民愛民。

    ” 說到這,白錦樓苦笑連連:“老夫,已是許久未見過讀書人談民了。

    ” 這是實話,在州城中,這老頭不知見了多少讀書人,但凡見到他的讀書人,那都恨不得苦讀所學的通通倒出來,表現出來。

     可就是這些将來會入仕為官的讀書人們,卻從來沒有哪個探讨過民生,聊過百姓。

     “老夫問你,你可願入朝為官。

    ” 趙勳連連點頭,問的不是廢話嗎,不想當官科考幹什麼,閑的蛋疼奶酸啊。

     “好,丈夫不報國,終為愚賤人,既如此,待老夫了結了差事後,你随老夫入京吧。

    ” “學生銘感五内。

    ” 趙勳躬身施禮,并沒有狂拍馬屁,他能看出來,白錦樓根本不吃這一套。

     “不過在此之前,你需從旁協助馬将軍。

    ” “老大人您放心就是。

    ”趙勳一副大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