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打糍糯香飘人家
關燈
小
中
大
除了大姑,另外兩個姑姑嫁的就近了。
特别是二姑寶姑嫁到隔壁陳姓村,剛好在兩村交界處,直線距離還不到三百米,平時沒事寶姑都經過過來轉轉看看奶奶,幫忙幫忙幹農活。
小姑冬姑嫁在鐘姓村,稍微遠一點,不過也不到2公裡遠。
黃康才說既然他們今天過來,那他去江裡捕一捕魚,改善下生活,于是就拿上漁船鋼絲繩挂鎖的鑰匙,整理漁網準備下江摸魚去了。
說起打糍粑,原本是客家農家人在割完稻子,曬完稻谷收倉後,為了慶祝慶祝豐收,每家每戶把糯米淘洗幹淨後,用蒸米酒用的木桶裝好,用大火蒸到七八分熟,然後倒入到用石頭鑿出來的石臼裡,再用原木刨光後制作的石舂使勁地捶打,打到黏成一團沒有米粒顆粒的時候就做成了糍粑。
石舂石舂,裡面也帶個石字,那是以前也有些地方的石舂是使用石塊做錘頭,鑿孔按上木棍手柄後用來捶打的。
這種石舂有個很大的缺陷,就是石臼也是石頭做的。
有時候石舂沒有捶準,直接捶到石臼内壁的時候,石頭與石頭的撞擊,有可能會磕碰出少許的石粉或小石粒,這樣跟糍粑混在一起,萬一吃到的時候那種情況大家可想而知。
因此,黃顯彩他們村用的石舂都是村裡老木匠上山挑了比較好的一大一小木材,大的木材用來做錘頭,小的木材用來做石舂手柄。
用斧頭先粗粗砍出合适大小後,再用刨子慢慢刨得光滑光滑的。
其中錘頭的一頭刨成光滑的圓頭,有些是把兩頭都刨子成圓頭,這樣兩頭都可以用來捶打,再在錘頭的中間用鑿子鑿出合适大小的孔,把錘柄安裝固定好,石舂就制作成了。
打糍粑一般至少需要兩個人,一個人負責掄石舂捶打,一個人負責把石臼裡的糯米翻轉擺正,這樣避免糯米黏在石臼上的同時,還趁糯米熱乎的時候,方便把糯米充分捶爛。
糯米變涼後就形成了糍粑,捶得越爛,糍粑就越有粘性,口感也越好;如果糯米沒有捶爛,吃起來就還有米粒那種感覺,口感不好。
石臼和石舂大隊就隻一個,以前還是公社的時候,大隊裡都會組織大家在某一天輪流來打糍粑。
但自從分田分地各自幹自己的活以後,慢慢的就沒人組織了。
當時石臼就在黃顯彩家院子裡放着,另外石舂不知道放誰家了。
黃顯彩從小看着石臼,不知道具體怎麼用。
還是在幾年前放暑假時突發奇想,叫大人們打打糍粑吃嘛。
于是在村裡找了一圈,好容易在一個堂叔公家裡找到了石舂。
黃顯彩就在暑假忙完農活的時候,叫姑姑他們來打糍粑。
每次這邊有所動作,糯米香飄出老遠,路過的村民聽到動靜,進來一看準備要打糍粑了,于是出門回去路上見人就嚷着這邊打糍粑咯。
聽到消息的村民,大家的饞蟲也被引出來,也紛紛去準備蒸好糯米,等前一波人打完,他們接着打。
就這樣那一天往往好多家裡都煮好糯
特别是二姑寶姑嫁到隔壁陳姓村,剛好在兩村交界處,直線距離還不到三百米,平時沒事寶姑都經過過來轉轉看看奶奶,幫忙幫忙幹農活。
小姑冬姑嫁在鐘姓村,稍微遠一點,不過也不到2公裡遠。
黃康才說既然他們今天過來,那他去江裡捕一捕魚,改善下生活,于是就拿上漁船鋼絲繩挂鎖的鑰匙,整理漁網準備下江摸魚去了。
說起打糍粑,原本是客家農家人在割完稻子,曬完稻谷收倉後,為了慶祝慶祝豐收,每家每戶把糯米淘洗幹淨後,用蒸米酒用的木桶裝好,用大火蒸到七八分熟,然後倒入到用石頭鑿出來的石臼裡,再用原木刨光後制作的石舂使勁地捶打,打到黏成一團沒有米粒顆粒的時候就做成了糍粑。
石舂石舂,裡面也帶個石字,那是以前也有些地方的石舂是使用石塊做錘頭,鑿孔按上木棍手柄後用來捶打的。
這種石舂有個很大的缺陷,就是石臼也是石頭做的。
有時候石舂沒有捶準,直接捶到石臼内壁的時候,石頭與石頭的撞擊,有可能會磕碰出少許的石粉或小石粒,這樣跟糍粑混在一起,萬一吃到的時候那種情況大家可想而知。
因此,黃顯彩他們村用的石舂都是村裡老木匠上山挑了比較好的一大一小木材,大的木材用來做錘頭,小的木材用來做石舂手柄。
用斧頭先粗粗砍出合适大小後,再用刨子慢慢刨得光滑光滑的。
其中錘頭的一頭刨成光滑的圓頭,有些是把兩頭都刨子成圓頭,這樣兩頭都可以用來捶打,再在錘頭的中間用鑿子鑿出合适大小的孔,把錘柄安裝固定好,石舂就制作成了。
打糍粑一般至少需要兩個人,一個人負責掄石舂捶打,一個人負責把石臼裡的糯米翻轉擺正,這樣避免糯米黏在石臼上的同時,還趁糯米熱乎的時候,方便把糯米充分捶爛。
糯米變涼後就形成了糍粑,捶得越爛,糍粑就越有粘性,口感也越好;如果糯米沒有捶爛,吃起來就還有米粒那種感覺,口感不好。
石臼和石舂大隊就隻一個,以前還是公社的時候,大隊裡都會組織大家在某一天輪流來打糍粑。
但自從分田分地各自幹自己的活以後,慢慢的就沒人組織了。
當時石臼就在黃顯彩家院子裡放着,另外石舂不知道放誰家了。
黃顯彩從小看着石臼,不知道具體怎麼用。
還是在幾年前放暑假時突發奇想,叫大人們打打糍粑吃嘛。
于是在村裡找了一圈,好容易在一個堂叔公家裡找到了石舂。
黃顯彩就在暑假忙完農活的時候,叫姑姑他們來打糍粑。
每次這邊有所動作,糯米香飄出老遠,路過的村民聽到動靜,進來一看準備要打糍粑了,于是出門回去路上見人就嚷着這邊打糍粑咯。
聽到消息的村民,大家的饞蟲也被引出來,也紛紛去準備蒸好糯米,等前一波人打完,他們接着打。
就這樣那一天往往好多家裡都煮好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