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昭阳求见
關燈
小
中
大
明容說的話,自然要有明容的樣子。
” 徐照樸笑出來,摸了摸她的頭。
待光舟和光舻回來,一家人用了晚膳,明容就回别寒居,關上門自己琢磨,也不叫丫鬟們進來打擾,到點了才讓人進來服侍就寝。
次日,待早朝時間結束後,宮裡來了車駕接明容,明容一襲淡黃大袖衫,告别程夫人上了馬車,搖搖晃晃進了宮城。
這次不是去後宮的路,而是内朝延英殿,明容還是第一次見前朝的模樣,中正、莊嚴、瓊樓拱峙,一切都默默訴說至上的皇權,她心裡有些無端緊張。
跟在領路的内侍身後到了延英殿,門口的人進去通傳,沒一會兒出來了,讓她進去。
明容無聲地跨過門檻,走近大殿内,皇帝正坐在桌案後,一手撐在圈椅扶手上,扶着頭看奏折。
明容離了一段距離停下,慢慢跪下,行兩遍稽首禮,起身而舞片刻,再拜,已成見天子之禮。
這一瞬間,她想起前世看過一則故事,一個學者第一次踏進紫禁城時,跪在了巍峨宮殿下,被人笑話沒有骨氣。
而大梁的文武百官,公卿庶民,在這宮牆下跪了一遍又一遍。
“臣女昭陽,叩見聖人。
” 皇帝擡眼,越過奏折看過去,地上跪了一團淡黃色的小女孩,像個小鴨子。
“起來吧,平日怎麼沒見你這麼多禮數。
” 明容斂裙起身,叉手站在原地,微微笑道:“從前見聖上時,明容還不是昭陽縣主呢。
明容惶恐,受封後都不曾當面拜謝過聖上。
” “不是不登三寶殿,你今日這煞有介事的樣子,可是來做誰的說客?”皇帝一語道破。
明容也不驚訝,笑了笑,行了個禮。
“聖上火眼金睛,什麼都瞞不過您。
” 皇帝“哼”了一聲,笑笑不去看她,低頭繼續批閱奏折。
“明容今日來,是為了阿史那王子和趙國公府小姐的婚事來,請聖上收回。
” 明容說完,跪地行禮。
“朕可沒下旨,明容不要胡說。
”皇帝聽起來有些脾氣。
“皇表叔,您大人不記小人過,别和張家老太太一般見識,橫豎,這京裡的百姓還不曾知道,還有餘地的。
”明容立起上半身,賠笑道。
皇帝把奏折往桌上一扔,兩眼一瞪,對着明容重重拍了兩下自己的臉頰:“餘地?那老婦如此目無天子,朕的臉面都快在文武百官面前丢盡了!何來的餘地!” 明容依舊笑眯眯的,雖被吓了一跳,卻忍住沒表現出來,緩緩道:“皇表叔的臉面重要,子民面前,天子的臉面不重要。
” 皇帝被她一語噎住,倒吸一口氣,眼睛還瞪着,過了會兒覺得有些酸,放松下來,人靠向椅背。
“明容有何高見?” 皇帝還是有些沒好氣。
“皇表叔與皇嬸嬸伉俪情深,日月可鑒,明容的阿爺和阿娘,當年也成了一段京中佳話,明容看在眼裡,自小就知道,何為有情人成眷屬,何為隻羨鴛鴦不羨仙。
” “你真知道?”皇帝眉毛一挑,滿眼揶揄。
明容不去管他,自顧自繼續道。
“姻緣二字,原為上承天意,下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最要緊的還是兩情相悅。
如今張家姐姐不願意……皇表叔莫怪罪,阿史那王子聽聞後,自也不願強求。
後世人從來歌頌和親女子的大義,可翻開史書,這春秋之下,也是鮮活的女兒,有爺娘生養,有喜怒哀樂。
如今大梁強盛,與峪倫部又為君臣父子多年,哪裡就非要結個兩姓之好不可呢?若是懷玉姐姐适齡,又有了自己心悅的男子,皇表叔可會選懷玉姐姐?” 皇帝沉默許久,歎道:“聖人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是以,”明容笑道,“皇表叔為君為父,何必與咱們為臣為兒女的計較呢!您收回成命,趙國公府和峪倫部自都沐浴天恩,感恩戴德,何樂而不為呢?百官也都知道,您是個沒有私心,一心為百姓的明君。
” “你這丫頭!倒是給朕戴了一堆高帽子!”皇帝指着她笑罵道,“這話可是你阿爺兄長教的?” 明容把頭搖得像撥浪鼓:“非也非也!承蒙皇表叔青眼,明容在崇文殿有好好讀書。
” 皇帝看着她,時而精明,時而裝傻充愣,人雖小,講起道理來卻條理清晰頭頭是道,勝過不少小官小吏,偏又是個女兒,偏又還小,他看不透她以後的樣子,偏又是叔元未來的皇妃。
他心裡發出一聲長長的感歎。
叔文博識穩重,與光舟相像,可他是皇子,總要有野心,總不同于尋常人,他們也非尋常父子。
他已發現入秋後,叔文話少了許多,常常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屋裡,有時甚至把光舟也關在外面,他的臉上開始有意無意地不再表露情緒。
哪怕自己已明确地屬意于叔文,希望他們能像尋常百姓家的父子母女一樣,他的兒子還是逃不過身為皇子猜忌的宿命。
明容的眼睛裡像裝了一潭星星,皇帝不曾見過她憤怒的樣子,想來,也應如草原上的野火一般熾熱明亮,燒而不盡。
而叔元腼腆寡言,他的眼睛永遠溫和平靜,又充滿生機。
莫非一切都有天意? 待徐明容走後,皇帝屏退衆人,一個人坐在空曠的延英殿地上,擡頭看着頭頂繪畫着古代帝王的屋梁天頂。
喜歡徐徐梁事請大家收藏:()徐徐梁事
” 徐照樸笑出來,摸了摸她的頭。
待光舟和光舻回來,一家人用了晚膳,明容就回别寒居,關上門自己琢磨,也不叫丫鬟們進來打擾,到點了才讓人進來服侍就寝。
次日,待早朝時間結束後,宮裡來了車駕接明容,明容一襲淡黃大袖衫,告别程夫人上了馬車,搖搖晃晃進了宮城。
這次不是去後宮的路,而是内朝延英殿,明容還是第一次見前朝的模樣,中正、莊嚴、瓊樓拱峙,一切都默默訴說至上的皇權,她心裡有些無端緊張。
跟在領路的内侍身後到了延英殿,門口的人進去通傳,沒一會兒出來了,讓她進去。
明容無聲地跨過門檻,走近大殿内,皇帝正坐在桌案後,一手撐在圈椅扶手上,扶着頭看奏折。
明容離了一段距離停下,慢慢跪下,行兩遍稽首禮,起身而舞片刻,再拜,已成見天子之禮。
這一瞬間,她想起前世看過一則故事,一個學者第一次踏進紫禁城時,跪在了巍峨宮殿下,被人笑話沒有骨氣。
而大梁的文武百官,公卿庶民,在這宮牆下跪了一遍又一遍。
“臣女昭陽,叩見聖人。
” 皇帝擡眼,越過奏折看過去,地上跪了一團淡黃色的小女孩,像個小鴨子。
“起來吧,平日怎麼沒見你這麼多禮數。
” 明容斂裙起身,叉手站在原地,微微笑道:“從前見聖上時,明容還不是昭陽縣主呢。
明容惶恐,受封後都不曾當面拜謝過聖上。
” “不是不登三寶殿,你今日這煞有介事的樣子,可是來做誰的說客?”皇帝一語道破。
明容也不驚訝,笑了笑,行了個禮。
“聖上火眼金睛,什麼都瞞不過您。
” 皇帝“哼”了一聲,笑笑不去看她,低頭繼續批閱奏折。
“明容今日來,是為了阿史那王子和趙國公府小姐的婚事來,請聖上收回。
” 明容說完,跪地行禮。
“朕可沒下旨,明容不要胡說。
”皇帝聽起來有些脾氣。
“皇表叔,您大人不記小人過,别和張家老太太一般見識,橫豎,這京裡的百姓還不曾知道,還有餘地的。
”明容立起上半身,賠笑道。
皇帝把奏折往桌上一扔,兩眼一瞪,對着明容重重拍了兩下自己的臉頰:“餘地?那老婦如此目無天子,朕的臉面都快在文武百官面前丢盡了!何來的餘地!” 明容依舊笑眯眯的,雖被吓了一跳,卻忍住沒表現出來,緩緩道:“皇表叔的臉面重要,子民面前,天子的臉面不重要。
” 皇帝被她一語噎住,倒吸一口氣,眼睛還瞪着,過了會兒覺得有些酸,放松下來,人靠向椅背。
“明容有何高見?” 皇帝還是有些沒好氣。
“皇表叔與皇嬸嬸伉俪情深,日月可鑒,明容的阿爺和阿娘,當年也成了一段京中佳話,明容看在眼裡,自小就知道,何為有情人成眷屬,何為隻羨鴛鴦不羨仙。
” “你真知道?”皇帝眉毛一挑,滿眼揶揄。
明容不去管他,自顧自繼續道。
“姻緣二字,原為上承天意,下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最要緊的還是兩情相悅。
如今張家姐姐不願意……皇表叔莫怪罪,阿史那王子聽聞後,自也不願強求。
後世人從來歌頌和親女子的大義,可翻開史書,這春秋之下,也是鮮活的女兒,有爺娘生養,有喜怒哀樂。
如今大梁強盛,與峪倫部又為君臣父子多年,哪裡就非要結個兩姓之好不可呢?若是懷玉姐姐适齡,又有了自己心悅的男子,皇表叔可會選懷玉姐姐?” 皇帝沉默許久,歎道:“聖人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是以,”明容笑道,“皇表叔為君為父,何必與咱們為臣為兒女的計較呢!您收回成命,趙國公府和峪倫部自都沐浴天恩,感恩戴德,何樂而不為呢?百官也都知道,您是個沒有私心,一心為百姓的明君。
” “你這丫頭!倒是給朕戴了一堆高帽子!”皇帝指着她笑罵道,“這話可是你阿爺兄長教的?” 明容把頭搖得像撥浪鼓:“非也非也!承蒙皇表叔青眼,明容在崇文殿有好好讀書。
” 皇帝看着她,時而精明,時而裝傻充愣,人雖小,講起道理來卻條理清晰頭頭是道,勝過不少小官小吏,偏又是個女兒,偏又還小,他看不透她以後的樣子,偏又是叔元未來的皇妃。
他心裡發出一聲長長的感歎。
叔文博識穩重,與光舟相像,可他是皇子,總要有野心,總不同于尋常人,他們也非尋常父子。
他已發現入秋後,叔文話少了許多,常常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屋裡,有時甚至把光舟也關在外面,他的臉上開始有意無意地不再表露情緒。
哪怕自己已明确地屬意于叔文,希望他們能像尋常百姓家的父子母女一樣,他的兒子還是逃不過身為皇子猜忌的宿命。
明容的眼睛裡像裝了一潭星星,皇帝不曾見過她憤怒的樣子,想來,也應如草原上的野火一般熾熱明亮,燒而不盡。
而叔元腼腆寡言,他的眼睛永遠溫和平靜,又充滿生機。
莫非一切都有天意? 待徐明容走後,皇帝屏退衆人,一個人坐在空曠的延英殿地上,擡頭看着頭頂繪畫着古代帝王的屋梁天頂。
喜歡徐徐梁事請大家收藏:()徐徐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