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有美一人,不找自来
關燈
小
中
大
明容回去後,就吩咐軍中的女人們,并讓徐照樸找了薛大人和朱大人,問帶來的人當中可有人有多餘衣物的,盡可拿出來,待回了京中必有重賞。
行伍之中有願意把衣物拿出來的,不過明容都讓人給退回去了,士兵們在外不容易,免不得要受傷見血的,何必讓他們難過。
許春華也回自己家裡,幫着一起找找,縣裡原也隻算個災民們的大型中轉站,可如今朝廷欽差在此停留,又修造了屋棚,長留的人便多了。
明容随身帶的衣服于災民來說并不實用,隻好找來些多餘的針線布料,讓針線婆子做些耐用好用的,給送過去。
并讓人時時盯着,災民在柴火吃食上可有短缺的,要趕緊添上。
那邊三個大老爺,同縣令整日裡在書房商讨之後進靈武的路線,靈州何處災情最重,有時候又三個人湊在一起,讨論這餘下幾州的災情要如何控制,房屋田舍城牆河堤等等如何修繕,刺史或底下人貪墨又要如何查……正是忙的焦頭爛額,那倆大人知道這邊昭陽縣主心系百姓,為他們分擔了不少事務,都欣慰佩服得緊。
随行人群中的反對聲音也少了許多,山迎特意過來告訴明容,面上是掩不住的喜悅。
明容也樂得高興,嘴上還是說:“你少去聽這些有的沒的,咱們隻管做自己的事,别人怎麼看,說到底,那是他們的事情,我們做好分内的事情就行。
” 但是能得到認可,誰不高興呢?她也不想做個給徐照樸拖後腿的拖油瓶,沒的給侯府惹一尾巴官司。
這日,明容正準備出門再去安置難民的地方瞧瞧,徐照樸那裡來了人,說有個自稱奧古孜妹妹的人找到縣衙來了。
“奧古孜的妹妹?” 明容停下手裡的活,擡頭看向門口的吳山,蹙着眉頭。
“可是阿爺說的?” 吳山低頭道:“奴婢隻按原話傳了,其他的,并不知道。
” 她記得奧古孜說其妹有從受降城南下的可能,可怎麼這麼快就直接找到縣衙來了?莫非也是聽聞朝廷欽差在此? “她這……這也南下的太多了吧!” 明容一邊納悶兒,一邊讓人收拾穿戴,坐了馬車動身前往縣衙。
徐照樸不是個馬虎的人,既然遣人來叫她了,那想必是有幾分确定了。
剛到了縣衙門口,門大開着,明容下了馬車,快步走進去,到了外院兒,就看見廳堂裡站了個豆蔻年華的女孩子,濃眉大眼的,一雙綠眼睛,容貌倒是和奧古孜有幾分相像。
她穿了一身深紅胡服,脖子上戴了一串又一串的瑪瑙綠松,額頭上挂一顆拇指大小的貓眼石,頭發辮成許多個小麻花辮兒。
雖然看着有些風塵仆仆,卻蓋不住少女的嬌嫩和貌美。
“明容,快來。
”徐照樸在案桌前向她招手,其餘兩個欽差和縣令也在。
明容剛跨進去,那姑娘就先過來行了個禮,拉住她,左右打量道:“你就是昭陽縣主?我聽說過你,瞧着大眼睛小嘴兒的,真是讓人喜歡。
” “大眼睛小嘴兒”,明容被她說得想笑,這位女孩的漢學似乎與奧古孜差了十萬八千裡了。
明容回禮,拉了拉她的手,示意她等一等,走到徐照樸和欽差、縣令跟前挨個兒行禮,除了徐照樸,其餘人也各自略一回禮。
“明容,這位是峪倫部公主,阿史那雁行。
” 徐照樸指了指那女孩兒,對明容說。
明容打量了一眼老爹的神色,看出來他仍有三分不确定,想必是覺得自己與奧古孜有些往來,所以喚她來看看。
明容轉向雁行,淺淺一笑:“姐姐在這兒也沒什麼玩的,不如我帶姐姐出去轉轉可好?” 雁行立刻同意,想必她也不願意與一大堆老爺們待在一起。
徐照樸便讓護衛跟上,明容和雁行就行禮告退了。
走出縣衙,明容問道:“姐姐的兄長取的突厥名,為何姐姐的名倒有些像漢人呢?” 雁行回以一笑:“縣主有所不知,我母親是父王的阏氏,曾是邊地的漢人,見大雁南飛便會起思鄉之情,是以我名字叫雁行。
” 阏氏并非可汗正妻,而是妾,這點奧古孜同她說過,妹妹和他并非一母所出,然而奧古孜的母親一直仰慕中原文化,因此和雁行的母親關系甚好,連帶着雁行與他也如同父同母一般親厚。
“我聽聞,你與阿史那王子有兩塊相配的木牌,很是漂亮,他常常與我說起,沒想到今日碰見你,真是我的運氣,可否拿出來與我瞧瞧?” 别人或許不知道,但明容清楚,這兩塊木牌不是一般峪倫部王室信物,而是奧古孜親手所刻,送給他妹妹,除了他之外,也就隻有明容知道那玩意兒長什麼樣,奧古孜的木牌上是一匹駿馬,雁行的則應該是祥雲,其餘紋飾,二者相同。
雁行面露了然,明容知道她看出來自己是還想驗證,并不扭捏,用胸口衣服夾層裡掏出一塊木牌遞給明容,還不忘調笑道:“沒想到,你與我哥關系這樣好,真是要把我這個妹妹擠下去了。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明容心裡熱熱的,又有些發堵,自己這八歲孩子的身體,可不就是個小妹妹嗎? 她不動聲色地從雁行手裡接過木牌,正反查驗,嘴上誇着木牌做工實在精緻,感歎他倆兄妹情深,心裡知道這确實是與奧古孜的相配的木牌,松了口氣,笑着把木牌還回去。
雁行接過木牌,仔細地在夾層裡藏好,又把衣服掖了掖。
“我臨行前,你兄長還托了我父親,說姐姐在受降城,恐怕要南下,沒想到這樣巧,竟然遇上了。
” 雁行想到奧古孜料事如神,知道自己肯定會到處亂跑,不由得心虛,又有些懊惱和感謝。
“我原本在朔方的,可夏州北部受災情影響,大批流民南下,亂成一團,我聽聞大梁朝廷派人赈災,便猜測要先從靈州着手,我就找來了,前些日子一直在靈鹽交界處打轉呢,聽說你們在這兒歇腳了,立刻就趕過來了。
” 明容腦子裡還記得一點這一片的地圖,細細盤算了一下路線,覺得雁行說的有道理,于是點了點頭:“那姐姐此番,想必受了不少苦。
” 雁行大咧咧一笑,擺手道
行伍之中有願意把衣物拿出來的,不過明容都讓人給退回去了,士兵們在外不容易,免不得要受傷見血的,何必讓他們難過。
許春華也回自己家裡,幫着一起找找,縣裡原也隻算個災民們的大型中轉站,可如今朝廷欽差在此停留,又修造了屋棚,長留的人便多了。
明容随身帶的衣服于災民來說并不實用,隻好找來些多餘的針線布料,讓針線婆子做些耐用好用的,給送過去。
并讓人時時盯着,災民在柴火吃食上可有短缺的,要趕緊添上。
那邊三個大老爺,同縣令整日裡在書房商讨之後進靈武的路線,靈州何處災情最重,有時候又三個人湊在一起,讨論這餘下幾州的災情要如何控制,房屋田舍城牆河堤等等如何修繕,刺史或底下人貪墨又要如何查……正是忙的焦頭爛額,那倆大人知道這邊昭陽縣主心系百姓,為他們分擔了不少事務,都欣慰佩服得緊。
随行人群中的反對聲音也少了許多,山迎特意過來告訴明容,面上是掩不住的喜悅。
明容也樂得高興,嘴上還是說:“你少去聽這些有的沒的,咱們隻管做自己的事,别人怎麼看,說到底,那是他們的事情,我們做好分内的事情就行。
” 但是能得到認可,誰不高興呢?她也不想做個給徐照樸拖後腿的拖油瓶,沒的給侯府惹一尾巴官司。
這日,明容正準備出門再去安置難民的地方瞧瞧,徐照樸那裡來了人,說有個自稱奧古孜妹妹的人找到縣衙來了。
“奧古孜的妹妹?” 明容停下手裡的活,擡頭看向門口的吳山,蹙着眉頭。
“可是阿爺說的?” 吳山低頭道:“奴婢隻按原話傳了,其他的,并不知道。
” 她記得奧古孜說其妹有從受降城南下的可能,可怎麼這麼快就直接找到縣衙來了?莫非也是聽聞朝廷欽差在此? “她這……這也南下的太多了吧!” 明容一邊納悶兒,一邊讓人收拾穿戴,坐了馬車動身前往縣衙。
徐照樸不是個馬虎的人,既然遣人來叫她了,那想必是有幾分确定了。
剛到了縣衙門口,門大開着,明容下了馬車,快步走進去,到了外院兒,就看見廳堂裡站了個豆蔻年華的女孩子,濃眉大眼的,一雙綠眼睛,容貌倒是和奧古孜有幾分相像。
她穿了一身深紅胡服,脖子上戴了一串又一串的瑪瑙綠松,額頭上挂一顆拇指大小的貓眼石,頭發辮成許多個小麻花辮兒。
雖然看着有些風塵仆仆,卻蓋不住少女的嬌嫩和貌美。
“明容,快來。
”徐照樸在案桌前向她招手,其餘兩個欽差和縣令也在。
明容剛跨進去,那姑娘就先過來行了個禮,拉住她,左右打量道:“你就是昭陽縣主?我聽說過你,瞧着大眼睛小嘴兒的,真是讓人喜歡。
” “大眼睛小嘴兒”,明容被她說得想笑,這位女孩的漢學似乎與奧古孜差了十萬八千裡了。
明容回禮,拉了拉她的手,示意她等一等,走到徐照樸和欽差、縣令跟前挨個兒行禮,除了徐照樸,其餘人也各自略一回禮。
“明容,這位是峪倫部公主,阿史那雁行。
” 徐照樸指了指那女孩兒,對明容說。
明容打量了一眼老爹的神色,看出來他仍有三分不确定,想必是覺得自己與奧古孜有些往來,所以喚她來看看。
明容轉向雁行,淺淺一笑:“姐姐在這兒也沒什麼玩的,不如我帶姐姐出去轉轉可好?” 雁行立刻同意,想必她也不願意與一大堆老爺們待在一起。
徐照樸便讓護衛跟上,明容和雁行就行禮告退了。
走出縣衙,明容問道:“姐姐的兄長取的突厥名,為何姐姐的名倒有些像漢人呢?” 雁行回以一笑:“縣主有所不知,我母親是父王的阏氏,曾是邊地的漢人,見大雁南飛便會起思鄉之情,是以我名字叫雁行。
” 阏氏并非可汗正妻,而是妾,這點奧古孜同她說過,妹妹和他并非一母所出,然而奧古孜的母親一直仰慕中原文化,因此和雁行的母親關系甚好,連帶着雁行與他也如同父同母一般親厚。
“我聽聞,你與阿史那王子有兩塊相配的木牌,很是漂亮,他常常與我說起,沒想到今日碰見你,真是我的運氣,可否拿出來與我瞧瞧?” 别人或許不知道,但明容清楚,這兩塊木牌不是一般峪倫部王室信物,而是奧古孜親手所刻,送給他妹妹,除了他之外,也就隻有明容知道那玩意兒長什麼樣,奧古孜的木牌上是一匹駿馬,雁行的則應該是祥雲,其餘紋飾,二者相同。
雁行面露了然,明容知道她看出來自己是還想驗證,并不扭捏,用胸口衣服夾層裡掏出一塊木牌遞給明容,還不忘調笑道:“沒想到,你與我哥關系這樣好,真是要把我這個妹妹擠下去了。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明容心裡熱熱的,又有些發堵,自己這八歲孩子的身體,可不就是個小妹妹嗎? 她不動聲色地從雁行手裡接過木牌,正反查驗,嘴上誇着木牌做工實在精緻,感歎他倆兄妹情深,心裡知道這确實是與奧古孜的相配的木牌,松了口氣,笑着把木牌還回去。
雁行接過木牌,仔細地在夾層裡藏好,又把衣服掖了掖。
“我臨行前,你兄長還托了我父親,說姐姐在受降城,恐怕要南下,沒想到這樣巧,竟然遇上了。
” 雁行想到奧古孜料事如神,知道自己肯定會到處亂跑,不由得心虛,又有些懊惱和感謝。
“我原本在朔方的,可夏州北部受災情影響,大批流民南下,亂成一團,我聽聞大梁朝廷派人赈災,便猜測要先從靈州着手,我就找來了,前些日子一直在靈鹽交界處打轉呢,聽說你們在這兒歇腳了,立刻就趕過來了。
” 明容腦子裡還記得一點這一片的地圖,細細盤算了一下路線,覺得雁行說的有道理,于是點了點頭:“那姐姐此番,想必受了不少苦。
” 雁行大咧咧一笑,擺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