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搭救
關燈
小
中
大
在這一段時間裡,英月生心急如焚,馬不停蹄地向英家莊疾馳而去。
然而,越是心急,道路就越是崎岖不平。
就在經過一條繁華且熱鬧非凡的街道時,他不得不停下了馬蹄。
原來,前方有一群人竟然把馬路圍得嚴嚴實實,水洩不通,使得他根本無法繼續前行。
無奈之下,他隻能騎馬慢慢靠近,以便觀察情況。
得益于他所處的高位,人群裡的場景盡收眼底。
本來不看也還好,但這一看,卻讓他再次心生憤恨。
隻見一個年幼的孩子正被兩名彪形大漢牢牢抓住,對其拳打腳踢,毫不留情,完全不給孩子留生路的架勢。
隻聽見其中一名大漢邊打邊罵道:"臭小子,竟敢偷大爺的錢,簡直是不想活了!" 話音未落,他又狠狠地抽了那小孩兩個耳光。
周圍的人們都目睹了這一切,卻沒有一個人膽敢上前營救。
隻因這幾人在當地臭名昭着、橫行霸道,經常欺淩弱小,久而久之,周圍的人都害怕招惹到他們。
英樂生騎在馬背上,看到那個小孩滿臉痛苦且無比可憐,内心深處不禁湧起一陣憐憫之情。
盡管他并不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但眼前幾個身形魁梧的成年人聯合起來欺負一個骨瘦如柴的小孩,無論如何都是違背天理道義的行為。
此時此刻,英樂生毫不猶豫地跳下馬來,撥開圍觀的人群,大步流星地走到那兩個大漢跟前,義正言辭地喊道:“兩位仁兄,你們為何要如此殘忍地對待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孩子?” 其中一名大漢面露兇光,惡狠狠地回答說:“這個小兔崽子膽大包天,居然敢偷竊我們的錢财,簡直是不想活了!” 英月生好言相勸道:“他畢竟隻是個年幼無知的孩子,可能是因為生活所迫才不得已犯下錯誤。
希望各位高擡貴手,放他一馬。
” 然而,那大漢完全不把英月生的話放在眼裡,态度堅決地反駁道:“這位大俠,還請您不要多管閑事!今日若不能讓這小賊吃點苦頭,我們絕對不會善罷甘休!” 英月生依然勸解道:在打,人就死了,我不能眼睜睜的看着你們幾個大老爺們欺負一個小孩,“今天這事我一定要管。
“ 兩大漢一聽這人是油鹽不進,非要多管閑事,也就想給英月生一點顔色看看,必竟這幾人在此地專橫跋扈慣了,又怎麼會買英月生的賬。
話語剛完,隻見一個身材魁梧的大漢突然從背後偷襲英月生,猛地揮拳打向他。
然而,英月生反應迅速,敏捷地用雙手攔住了這一擊,并立即反擊一掌,隻用一招便将那個大漢打倒在地。
另一個大漢看到英月生如此厲害的武功,心中恐懼不已,立刻松開懷中的小孩,慌亂地竄入人群中逃走了。
衆人見狀,紛紛鼓掌叫好。
他們對英月生感激不盡,因為他替大家出了一口長期以來積壓在心頭的怨氣。
緊接着,英月生扶起那個小孩,小心翼翼地将他抱上馬來,然後轉頭對着另一個大漢厲聲道:“若是再讓我見到你欺壓鄉民,我絕對不會輕饒你!” 大漢吓得急忙起身跪地磕頭,連連道謝:“多謝俠士手下留情,不殺之恩,小的沒齒難忘。
” 英月生有些不耐煩地甩了甩手,随口說道:“少在這裡礙手礙腳的,還不快滾?” 大漢趕忙退到一旁,不停地叩頭緻謝:“謝謝俠士。
” 原本,英月生打算快馬加鞭趕回莊裡,但卻未曾料到這世上竟有如此多的不公之事。
也不知道是最近與孩童有緣,還是其他原因,如今自己手中又多了一個棘手的問題,一時之間他不知如何是好。
有些茫然的他,無奈之下隻得先調整自己的行程規劃。
他四處張望着尋找一片空曠的樹林,以便能夠停下來歇歇腳。
終于,在經過一番尋覓之後,他找到了理想之地。
這是一片繁茂而密集的樹林,英月生輕拍馬背示意停下,随後小心翼翼地抱着小孩從馬背上一躍而下。
在前方不遠處,他發現了一棵小樹,周圍環繞着郁郁蔥蔥的綠植。
于是,他順手将馬匹牽到那裡,并在樹旁打下一根木樁,讓它可以自在地吃草。
接着,英月生與小孩一同坐在附近的一棵大樹底下,盡情享受着溫暖的陽光。
然而,整個過程中小孩子始終沉默不語,仿佛不知該如何開口。
或許是因為家境貧困,這個孩子顯得格外内向,甚至讓人懷疑他是否患有失語症。
起初,英月生還誤以為他就是個啞巴。
直到英月生好奇地問起:“你剛才為何要偷竊那兩個大漢的錢财呢?”這時,小孩才用可憐巴巴的眼神看着他,輕聲回答道:“我……我肚子餓。
” 英月生随即從包裡拿出攜帶的幹餅,遞給小孩,又問道:“那你叫什麼名字呢?“ 小孩一臉無奈道:“我不知道,我從小就是一孤孤兒,四處漂泊。
“ 英月生見這小孩,确實可憐又無牽無挂,索性就開口道:“不如叔叔幫你取個名字吧。
“ 小孩看着眼前這個大叔一臉祥和,心中充滿了感激之情。
他知道這位大叔不僅拯救了自己的生命,更是給予了自己一份難得的溫暖和關懷。
然而,盡管内心深處湧動着無數的謝意,小孩卻發現自己無論如何都說不出那聲“謝謝”。
或許是因為他已經意識到,即使面對這樣善良的大叔,未來等待着他的可能也隻有無盡的痛苦。
今日這位大叔雖然好心相助,但終究隻是他人生旅途中的一名匆匆過客罷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當英月生提出要為他取個名字時,小孩雖然饑餓狼吞虎咽地咀嚼着餅,但也不忘點頭,表示同意。
待小孩風卷殘雲般地吃完大餅、一壺清水下肚。
英月生的才思也逐漸成形,想到了一個絕佳的名字。
隻聽他緩緩說道:“不如就叫‘段情’吧。
這個名字意味着斷盡世間所有的情愛糾葛,從此不再被情感所困擾。
” 聽完這番話,小孩如醍醐灌頂般深受觸動。
他立刻跪地拜謝,激動地說道:“謝謝叔叔!我終于有屬于自己的名字了!”此刻的小孩滿臉洋溢着歡喜之情,跪在地上笑得合不攏嘴。
他對這個新名字感到無比滿意,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
英月生見到此番情景,仿佛忘卻了急忙歸家之路途,一股樂于助人的滿足感,頃刻間湧上心頭。
他趕忙上前将段情扶了起來,并和藹可親地說道:“孩子,不如叔叔傳授你一項我們家祖傳的絕活兒吧。
” 段情聽聞,興奮不已,連忙道謝道:“多謝叔叔!” 制作古琴乃是英家祖傳的技藝,同時也是他們家族的獨門秘籍。
自祖上起,他們便以制作各式各樣的樂器維持生計。
然而,最為令家族感到驕傲的,莫過于古琴。
因為他們深谙其中奧妙所在,成功解開了其中的神秘面紗,所制造出來的古琴無一不是精美絕倫,音質精準,絲毫不遜色于那些着名的雕刻工藝品,成為了武林中衆多愛好音樂之人的首選。
此後,他們以此為基礎不斷發展創新,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傳
然而,越是心急,道路就越是崎岖不平。
就在經過一條繁華且熱鬧非凡的街道時,他不得不停下了馬蹄。
原來,前方有一群人竟然把馬路圍得嚴嚴實實,水洩不通,使得他根本無法繼續前行。
無奈之下,他隻能騎馬慢慢靠近,以便觀察情況。
得益于他所處的高位,人群裡的場景盡收眼底。
本來不看也還好,但這一看,卻讓他再次心生憤恨。
隻見一個年幼的孩子正被兩名彪形大漢牢牢抓住,對其拳打腳踢,毫不留情,完全不給孩子留生路的架勢。
隻聽見其中一名大漢邊打邊罵道:"臭小子,竟敢偷大爺的錢,簡直是不想活了!" 話音未落,他又狠狠地抽了那小孩兩個耳光。
周圍的人們都目睹了這一切,卻沒有一個人膽敢上前營救。
隻因這幾人在當地臭名昭着、橫行霸道,經常欺淩弱小,久而久之,周圍的人都害怕招惹到他們。
英樂生騎在馬背上,看到那個小孩滿臉痛苦且無比可憐,内心深處不禁湧起一陣憐憫之情。
盡管他并不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但眼前幾個身形魁梧的成年人聯合起來欺負一個骨瘦如柴的小孩,無論如何都是違背天理道義的行為。
此時此刻,英樂生毫不猶豫地跳下馬來,撥開圍觀的人群,大步流星地走到那兩個大漢跟前,義正言辭地喊道:“兩位仁兄,你們為何要如此殘忍地對待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孩子?” 其中一名大漢面露兇光,惡狠狠地回答說:“這個小兔崽子膽大包天,居然敢偷竊我們的錢财,簡直是不想活了!” 英月生好言相勸道:“他畢竟隻是個年幼無知的孩子,可能是因為生活所迫才不得已犯下錯誤。
希望各位高擡貴手,放他一馬。
” 然而,那大漢完全不把英月生的話放在眼裡,态度堅決地反駁道:“這位大俠,還請您不要多管閑事!今日若不能讓這小賊吃點苦頭,我們絕對不會善罷甘休!” 英月生依然勸解道:在打,人就死了,我不能眼睜睜的看着你們幾個大老爺們欺負一個小孩,“今天這事我一定要管。
“ 兩大漢一聽這人是油鹽不進,非要多管閑事,也就想給英月生一點顔色看看,必竟這幾人在此地專橫跋扈慣了,又怎麼會買英月生的賬。
話語剛完,隻見一個身材魁梧的大漢突然從背後偷襲英月生,猛地揮拳打向他。
然而,英月生反應迅速,敏捷地用雙手攔住了這一擊,并立即反擊一掌,隻用一招便将那個大漢打倒在地。
另一個大漢看到英月生如此厲害的武功,心中恐懼不已,立刻松開懷中的小孩,慌亂地竄入人群中逃走了。
衆人見狀,紛紛鼓掌叫好。
他們對英月生感激不盡,因為他替大家出了一口長期以來積壓在心頭的怨氣。
緊接着,英月生扶起那個小孩,小心翼翼地将他抱上馬來,然後轉頭對着另一個大漢厲聲道:“若是再讓我見到你欺壓鄉民,我絕對不會輕饒你!” 大漢吓得急忙起身跪地磕頭,連連道謝:“多謝俠士手下留情,不殺之恩,小的沒齒難忘。
” 英月生有些不耐煩地甩了甩手,随口說道:“少在這裡礙手礙腳的,還不快滾?” 大漢趕忙退到一旁,不停地叩頭緻謝:“謝謝俠士。
” 原本,英月生打算快馬加鞭趕回莊裡,但卻未曾料到這世上竟有如此多的不公之事。
也不知道是最近與孩童有緣,還是其他原因,如今自己手中又多了一個棘手的問題,一時之間他不知如何是好。
有些茫然的他,無奈之下隻得先調整自己的行程規劃。
他四處張望着尋找一片空曠的樹林,以便能夠停下來歇歇腳。
終于,在經過一番尋覓之後,他找到了理想之地。
這是一片繁茂而密集的樹林,英月生輕拍馬背示意停下,随後小心翼翼地抱着小孩從馬背上一躍而下。
在前方不遠處,他發現了一棵小樹,周圍環繞着郁郁蔥蔥的綠植。
于是,他順手将馬匹牽到那裡,并在樹旁打下一根木樁,讓它可以自在地吃草。
接着,英月生與小孩一同坐在附近的一棵大樹底下,盡情享受着溫暖的陽光。
然而,整個過程中小孩子始終沉默不語,仿佛不知該如何開口。
或許是因為家境貧困,這個孩子顯得格外内向,甚至讓人懷疑他是否患有失語症。
起初,英月生還誤以為他就是個啞巴。
直到英月生好奇地問起:“你剛才為何要偷竊那兩個大漢的錢财呢?”這時,小孩才用可憐巴巴的眼神看着他,輕聲回答道:“我……我肚子餓。
” 英月生随即從包裡拿出攜帶的幹餅,遞給小孩,又問道:“那你叫什麼名字呢?“ 小孩一臉無奈道:“我不知道,我從小就是一孤孤兒,四處漂泊。
“ 英月生見這小孩,确實可憐又無牽無挂,索性就開口道:“不如叔叔幫你取個名字吧。
“ 小孩看着眼前這個大叔一臉祥和,心中充滿了感激之情。
他知道這位大叔不僅拯救了自己的生命,更是給予了自己一份難得的溫暖和關懷。
然而,盡管内心深處湧動着無數的謝意,小孩卻發現自己無論如何都說不出那聲“謝謝”。
或許是因為他已經意識到,即使面對這樣善良的大叔,未來等待着他的可能也隻有無盡的痛苦。
今日這位大叔雖然好心相助,但終究隻是他人生旅途中的一名匆匆過客罷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當英月生提出要為他取個名字時,小孩雖然饑餓狼吞虎咽地咀嚼着餅,但也不忘點頭,表示同意。
待小孩風卷殘雲般地吃完大餅、一壺清水下肚。
英月生的才思也逐漸成形,想到了一個絕佳的名字。
隻聽他緩緩說道:“不如就叫‘段情’吧。
這個名字意味着斷盡世間所有的情愛糾葛,從此不再被情感所困擾。
” 聽完這番話,小孩如醍醐灌頂般深受觸動。
他立刻跪地拜謝,激動地說道:“謝謝叔叔!我終于有屬于自己的名字了!”此刻的小孩滿臉洋溢着歡喜之情,跪在地上笑得合不攏嘴。
他對這個新名字感到無比滿意,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
英月生見到此番情景,仿佛忘卻了急忙歸家之路途,一股樂于助人的滿足感,頃刻間湧上心頭。
他趕忙上前将段情扶了起來,并和藹可親地說道:“孩子,不如叔叔傳授你一項我們家祖傳的絕活兒吧。
” 段情聽聞,興奮不已,連忙道謝道:“多謝叔叔!” 制作古琴乃是英家祖傳的技藝,同時也是他們家族的獨門秘籍。
自祖上起,他們便以制作各式各樣的樂器維持生計。
然而,最為令家族感到驕傲的,莫過于古琴。
因為他們深谙其中奧妙所在,成功解開了其中的神秘面紗,所制造出來的古琴無一不是精美絕倫,音質精準,絲毫不遜色于那些着名的雕刻工藝品,成為了武林中衆多愛好音樂之人的首選。
此後,他們以此為基礎不斷發展創新,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