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李四活着搞地下工作
關燈
小
中
大
李四望着遠去的朝廷軍隊,心中滿是悲憤。
他身邊的兄弟們為了救他,一個個倒在了血泊之中,那一張張熟悉的面孔永遠地消失在了他的眼前。
他緊握着拳頭,對圍殺自己的官兵恨之入骨。
“此仇不報,誓不為人!”李四咬着牙,暗暗發誓。
他知道,此時的他已無力再戰,為了保存實力,為了有朝一日能為兄弟們報仇,他決定逃往北方的淮西府。
冬初時節,寒風凜冽。
李四躲在溫氏淮西府的同福樓中,身體雖然得到了休養,但心中的怒火從未熄滅。
他利用同福樓的人脈和渠道,悄悄傳遞出自己未死的消息。
秦漢風收到這個消息時,吓得手一抖,茶杯差點掉落。
他趕緊下令将李四的衣冠冢改成江北百姓英雄紀念碑,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而李四則跟随朝廷占領江北鎮後,遷徙的淮西府百姓一同南下,心中的一些火苗在悄悄的發芽。
一路上,他目睹了百姓們的苦難和無奈,心中更加堅定了帶領這幫人投靠華夏,過上好日子的的決心。
于是解救百姓與為兄弟們報仇的計劃油然而生。
來到江北鎮後。
他悄悄地在百姓中開展紅色帝國的地下工作,向他們講述正義和自由,激發他們的反抗意識。
李四暗自策反一個個村子,他的名字在百姓中悄悄傳播開來。
在策反的過程中,李四更是不遺餘力。
有一次,李四召集了衆多百姓,慷慨激昂地說道:“鄉親們,咱們不如學學之前江北鎮的百姓,他們歸順了華夏軍,如今過上了安穩的日子。
”李四說得有聲有色,“他們不再受苛捐雜稅的壓迫,孩子們能讀書識字,田地的收成也都歸自己所有。
”百姓們聽着,無不動容,眼中流露出向往的神情。
接着,李四又道:“我還聽說華夏軍治理國家,那是公平公正,官員清正廉潔,為百姓謀福祉。
哪像咱們這兒,官兵隻知道搜刮咱們的财物。
” 百姓們紛紛點頭,心中對現狀的不滿愈發強烈。
但仍有一些人心中搖擺不定,擔心反抗會帶來更嚴重的後果。
其中,有個叫江淮乙的年輕人,被官府拉去守城。
他一開始對官府還抱有信任,覺得隻要自己盡職盡責,就能守護家人的平安。
然而,當他換防回家後,卻發現家中發生了巨變。
原來,一隊搜刮百姓錢财的官兵搶去了他家的餘糧和自己的月供。
江淮乙看着空空如也的家,父母滿臉的愁苦,心中的憤怒如火山般爆發。
“我給你們守城,發了銀子,你們又來搶回去,還讓人活嗎?”江淮乙在心中怒吼着,對官府的信任瞬間崩塌。
他想起了李四說的那些話,内心陷入了掙紮。
一方面是對官府的恐懼,一方面是對改變現狀的渴望。
經過幾日的煎熬,江淮乙終于下定決心。
他悄悄找到李四,壓低聲音說道:“李大哥,我想明白了,我願意幫你。
我可以幫你們打開城門。
” 李四緊緊握住江淮乙的手,說道:“兄弟,你的選擇
他身邊的兄弟們為了救他,一個個倒在了血泊之中,那一張張熟悉的面孔永遠地消失在了他的眼前。
他緊握着拳頭,對圍殺自己的官兵恨之入骨。
“此仇不報,誓不為人!”李四咬着牙,暗暗發誓。
他知道,此時的他已無力再戰,為了保存實力,為了有朝一日能為兄弟們報仇,他決定逃往北方的淮西府。
冬初時節,寒風凜冽。
李四躲在溫氏淮西府的同福樓中,身體雖然得到了休養,但心中的怒火從未熄滅。
他利用同福樓的人脈和渠道,悄悄傳遞出自己未死的消息。
秦漢風收到這個消息時,吓得手一抖,茶杯差點掉落。
他趕緊下令将李四的衣冠冢改成江北百姓英雄紀念碑,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而李四則跟随朝廷占領江北鎮後,遷徙的淮西府百姓一同南下,心中的一些火苗在悄悄的發芽。
一路上,他目睹了百姓們的苦難和無奈,心中更加堅定了帶領這幫人投靠華夏,過上好日子的的決心。
于是解救百姓與為兄弟們報仇的計劃油然而生。
來到江北鎮後。
他悄悄地在百姓中開展紅色帝國的地下工作,向他們講述正義和自由,激發他們的反抗意識。
李四暗自策反一個個村子,他的名字在百姓中悄悄傳播開來。
在策反的過程中,李四更是不遺餘力。
有一次,李四召集了衆多百姓,慷慨激昂地說道:“鄉親們,咱們不如學學之前江北鎮的百姓,他們歸順了華夏軍,如今過上了安穩的日子。
”李四說得有聲有色,“他們不再受苛捐雜稅的壓迫,孩子們能讀書識字,田地的收成也都歸自己所有。
”百姓們聽着,無不動容,眼中流露出向往的神情。
接着,李四又道:“我還聽說華夏軍治理國家,那是公平公正,官員清正廉潔,為百姓謀福祉。
哪像咱們這兒,官兵隻知道搜刮咱們的财物。
” 百姓們紛紛點頭,心中對現狀的不滿愈發強烈。
但仍有一些人心中搖擺不定,擔心反抗會帶來更嚴重的後果。
其中,有個叫江淮乙的年輕人,被官府拉去守城。
他一開始對官府還抱有信任,覺得隻要自己盡職盡責,就能守護家人的平安。
然而,當他換防回家後,卻發現家中發生了巨變。
原來,一隊搜刮百姓錢财的官兵搶去了他家的餘糧和自己的月供。
江淮乙看着空空如也的家,父母滿臉的愁苦,心中的憤怒如火山般爆發。
“我給你們守城,發了銀子,你們又來搶回去,還讓人活嗎?”江淮乙在心中怒吼着,對官府的信任瞬間崩塌。
他想起了李四說的那些話,内心陷入了掙紮。
一方面是對官府的恐懼,一方面是對改變現狀的渴望。
經過幾日的煎熬,江淮乙終于下定決心。
他悄悄找到李四,壓低聲音說道:“李大哥,我想明白了,我願意幫你。
我可以幫你們打開城門。
” 李四緊緊握住江淮乙的手,說道:“兄弟,你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