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苏运马被当众打脸!朝堂风云突变谁主沉浮?
關燈
小
中
大
梁國的都城,在曆經戰火的洗禮後,漸漸恢複了些許生氣,但戰争留下的痕迹依舊随處可見。
街道上,破損的房屋還未來得及修繕,石闆路上的血迹雖已被清掃,但那淡淡的腥味似乎還殘留在空氣中,提醒着人們曾經的殘酷。
此前,三王子蘇運馬在天漠行省的勝利,因謀殺楚王一事懸而未決,在梁國朝堂上并未掀起太多波瀾,無人敢輕易贊頌。
可當皇帝的旨意傳來,宣布蘇運馬與此事無關後,整個朝堂瞬間變了模樣。
那些平日裡見風使舵的大臣們,紛紛呈上奏表,字裡行間滿是對蘇運馬勝利的歌頌,仿佛他是梁國的救世主一般。
“三王子英勇神武,在天漠行省指揮若定,實乃我梁國之福啊!”“此次勝利,全賴三王子的智謀與勇氣,我梁國必将因此重振雄風!”這些阿谀奉承之詞,如潮水般湧來。
而這一幕,與之前蘇東影突襲楚王都取得勝利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那時,國君蘇卿憲滿心歡喜,對蘇東影的功績大肆宣揚,可百官們卻态度敷衍,隻是礙于國君的面子,才勉強表示祝賀。
如今,他們對蘇運馬的吹捧,卻如此熱烈,實在是讓人感到諷刺。
蘇卿憲坐在龍椅上,冷眼旁觀着這一切。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疲憊和無奈,心中滿是對這些大臣們的失望。
曾經,他給過蘇運馬返回國都的機會,希望他能遠離楚國那複雜危險的局勢,可蘇運馬卻拒絕了。
那一刻,蘇卿憲的心徹底寒了,他知道,這個兒子已經被權力蒙蔽了雙眼,再也無法挽回。
在群臣的歌頌聲中,有一個關鍵的事實被他們刻意隐瞞了——蘇運馬與楚王簽訂的契約中,梁國割讓了二百裡國土,邊境恢複到二十五年前的狀态。
民衆們雖對這突如其來的勝利感到欣喜,但也有人心中産生了疑問:“這勝利來得如此容易,難道就沒有什麼代價嗎?”然而,這些疑問很快就被淹沒在了對蘇運馬的一片贊揚聲中。
蘇卿憲并非沒有察覺到這個問題,他心中清楚得很,隻是他沒有立刻揪出此事,而是扣下了那份停戰協定,沒有簽字,他在等待,等待蘇東影大軍歸來。
日子一天天過去,群臣對蘇運馬的歌頌愈發瘋狂。
每日的朝會,都變成了對蘇運馬的贊歌會。
大臣們絞盡腦汁,想出各種理由來誇贊他。
“國君啊,此次三王子的勝利,實乃上天庇佑我梁國。
依臣之見,應當祭天還願,感謝上天的恩賜,讓三王子念祭天诰文,必定能讓我梁國國運昌盛!”一位大臣谄媚地說道。
其他大臣們紛紛附和:“是啊,是啊,之前每次祭天,天氣預兆都與國運之戰緊密相連。
如今三王子獲勝,這更是祭天的好時機。
而且,近日天雲行省發生地震,這或許是上天的示警,我們更應該祭天還願,祈求上天保佑我梁國。
”天下萬民也在這些大臣們的煽動下,渴望着祭天,希望能借此獲得和平與安甯。
蘇卿憲看着這群大臣,心中滿是厭煩,但在衆人的壓力下,他最終還是下旨:“七月初九,祭天還願。
”蘇運馬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刻率領三千騎兵,離開天漠行省,朝着梁國都城趕去。
此時,蘇東影還在楚國境内,對于梁國朝堂上的這些變化,他一無所知。
七月初一,陽光有些刺眼,照在梁國都城的城牆上,反射出慘白的光。
蘇運馬騎着一匹高大的駿馬,率領着三千騎兵,威風凜凜地返回梁國都城。
城門口,滿朝文武和幾萬民衆早已等候多時。
人群中彩旗飄揚,歡呼聲此起彼伏:“三王子威武!三王子凱旋!” 蘇鎮代替國君蘇卿憲前來迎接,他滿臉笑容地走上前去,對蘇運馬說道:“三弟,一路辛苦了。
今日你凱旋而歸,實乃我梁國之大喜。
來來來,先去飲幾杯慶功酒。
”蘇運馬看着蘇鎮,心中雖對父王的缺席有些不滿,但還是笑着回應道:“多謝二哥,有勞二哥在此等候。
” 蘇運馬在衆人的簇擁下,進入了王宮。
他大步流星地走向蘇卿憲的宮殿,心中滿是得意。
見到蘇卿憲後,他恭敬地行禮:“父王,兒臣回來了。
此次在天漠行省,兒臣幸不辱命,取得了勝利。
” 蘇卿憲看着他,眼神中帶着一絲諷刺:“哦?你這用詞,倒是值得玩味。
莫不是在外面待久了,連君臣之禮都忘了?”蘇運馬心中一緊,連忙說道:“父王恕罪,兒臣并無僭越之意。
” 蘇卿憲微微皺眉,接着問道:“我且問你,如今梁國新政,你對未來應對盛華帝國,有何想法?若是盛華帝國封你為梁親王,派宰相來梁國,讓我們裁撤軍隊,派人執掌樞密院,你打算如何應對?” 蘇運馬沉默了片刻,他心中明白,這些問題不好回答,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父王的不滿。
可他又不甘心示弱,于是說道:“父王,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兒臣以為,在這亂世之中,我們需審時度勢,靈活應對。
” 蘇卿憲聽了他的回答,微微搖頭:“你倒是聰明,可這聰明用錯了地方。
在我看來,你雖有些手段,但缺乏堅毅的意志,隻能算得上中上等。
”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蘇運馬心中不服,他咬了咬牙,問道:“父王,那葉塵在您心中,又是什麼等級?” 蘇卿憲冷哼一聲:“他?下流,沒有等級。
” 蘇運馬離開宮殿後,心中滿是憤怒和不甘。
他暗暗發誓,一定要讓父王看到他的能力,讓所有人都知道,他才是最适合繼承王位的人。
蘇運馬歸來後,朝堂上關于念祭天诰文之人的争論愈發激烈。
百官們紛紛上奏,請求讓蘇運馬念祭天诰文,這些奏折如雪花般飛到蘇卿憲的案前,卻都
街道上,破損的房屋還未來得及修繕,石闆路上的血迹雖已被清掃,但那淡淡的腥味似乎還殘留在空氣中,提醒着人們曾經的殘酷。
此前,三王子蘇運馬在天漠行省的勝利,因謀殺楚王一事懸而未決,在梁國朝堂上并未掀起太多波瀾,無人敢輕易贊頌。
可當皇帝的旨意傳來,宣布蘇運馬與此事無關後,整個朝堂瞬間變了模樣。
那些平日裡見風使舵的大臣們,紛紛呈上奏表,字裡行間滿是對蘇運馬勝利的歌頌,仿佛他是梁國的救世主一般。
“三王子英勇神武,在天漠行省指揮若定,實乃我梁國之福啊!”“此次勝利,全賴三王子的智謀與勇氣,我梁國必将因此重振雄風!”這些阿谀奉承之詞,如潮水般湧來。
而這一幕,與之前蘇東影突襲楚王都取得勝利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那時,國君蘇卿憲滿心歡喜,對蘇東影的功績大肆宣揚,可百官們卻态度敷衍,隻是礙于國君的面子,才勉強表示祝賀。
如今,他們對蘇運馬的吹捧,卻如此熱烈,實在是讓人感到諷刺。
蘇卿憲坐在龍椅上,冷眼旁觀着這一切。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疲憊和無奈,心中滿是對這些大臣們的失望。
曾經,他給過蘇運馬返回國都的機會,希望他能遠離楚國那複雜危險的局勢,可蘇運馬卻拒絕了。
那一刻,蘇卿憲的心徹底寒了,他知道,這個兒子已經被權力蒙蔽了雙眼,再也無法挽回。
在群臣的歌頌聲中,有一個關鍵的事實被他們刻意隐瞞了——蘇運馬與楚王簽訂的契約中,梁國割讓了二百裡國土,邊境恢複到二十五年前的狀态。
民衆們雖對這突如其來的勝利感到欣喜,但也有人心中産生了疑問:“這勝利來得如此容易,難道就沒有什麼代價嗎?”然而,這些疑問很快就被淹沒在了對蘇運馬的一片贊揚聲中。
蘇卿憲并非沒有察覺到這個問題,他心中清楚得很,隻是他沒有立刻揪出此事,而是扣下了那份停戰協定,沒有簽字,他在等待,等待蘇東影大軍歸來。
日子一天天過去,群臣對蘇運馬的歌頌愈發瘋狂。
每日的朝會,都變成了對蘇運馬的贊歌會。
大臣們絞盡腦汁,想出各種理由來誇贊他。
“國君啊,此次三王子的勝利,實乃上天庇佑我梁國。
依臣之見,應當祭天還願,感謝上天的恩賜,讓三王子念祭天诰文,必定能讓我梁國國運昌盛!”一位大臣谄媚地說道。
其他大臣們紛紛附和:“是啊,是啊,之前每次祭天,天氣預兆都與國運之戰緊密相連。
如今三王子獲勝,這更是祭天的好時機。
而且,近日天雲行省發生地震,這或許是上天的示警,我們更應該祭天還願,祈求上天保佑我梁國。
”天下萬民也在這些大臣們的煽動下,渴望着祭天,希望能借此獲得和平與安甯。
蘇卿憲看着這群大臣,心中滿是厭煩,但在衆人的壓力下,他最終還是下旨:“七月初九,祭天還願。
”蘇運馬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刻率領三千騎兵,離開天漠行省,朝着梁國都城趕去。
此時,蘇東影還在楚國境内,對于梁國朝堂上的這些變化,他一無所知。
七月初一,陽光有些刺眼,照在梁國都城的城牆上,反射出慘白的光。
蘇運馬騎着一匹高大的駿馬,率領着三千騎兵,威風凜凜地返回梁國都城。
城門口,滿朝文武和幾萬民衆早已等候多時。
人群中彩旗飄揚,歡呼聲此起彼伏:“三王子威武!三王子凱旋!” 蘇鎮代替國君蘇卿憲前來迎接,他滿臉笑容地走上前去,對蘇運馬說道:“三弟,一路辛苦了。
今日你凱旋而歸,實乃我梁國之大喜。
來來來,先去飲幾杯慶功酒。
”蘇運馬看着蘇鎮,心中雖對父王的缺席有些不滿,但還是笑着回應道:“多謝二哥,有勞二哥在此等候。
” 蘇運馬在衆人的簇擁下,進入了王宮。
他大步流星地走向蘇卿憲的宮殿,心中滿是得意。
見到蘇卿憲後,他恭敬地行禮:“父王,兒臣回來了。
此次在天漠行省,兒臣幸不辱命,取得了勝利。
” 蘇卿憲看着他,眼神中帶着一絲諷刺:“哦?你這用詞,倒是值得玩味。
莫不是在外面待久了,連君臣之禮都忘了?”蘇運馬心中一緊,連忙說道:“父王恕罪,兒臣并無僭越之意。
” 蘇卿憲微微皺眉,接着問道:“我且問你,如今梁國新政,你對未來應對盛華帝國,有何想法?若是盛華帝國封你為梁親王,派宰相來梁國,讓我們裁撤軍隊,派人執掌樞密院,你打算如何應對?” 蘇運馬沉默了片刻,他心中明白,這些問題不好回答,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父王的不滿。
可他又不甘心示弱,于是說道:“父王,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兒臣以為,在這亂世之中,我們需審時度勢,靈活應對。
” 蘇卿憲聽了他的回答,微微搖頭:“你倒是聰明,可這聰明用錯了地方。
在我看來,你雖有些手段,但缺乏堅毅的意志,隻能算得上中上等。
”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蘇運馬心中不服,他咬了咬牙,問道:“父王,那葉塵在您心中,又是什麼等級?” 蘇卿憲冷哼一聲:“他?下流,沒有等級。
” 蘇運馬離開宮殿後,心中滿是憤怒和不甘。
他暗暗發誓,一定要讓父王看到他的能力,讓所有人都知道,他才是最适合繼承王位的人。
蘇運馬歸來後,朝堂上關于念祭天诰文之人的争論愈發激烈。
百官們紛紛上奏,請求讓蘇運馬念祭天诰文,這些奏折如雪花般飛到蘇卿憲的案前,卻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