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富贵快活
關燈
小
中
大
阿義,真名叫洪兆義,其父親是解放前廣州軍閥洪傑波,家世優越,有六房姨太太。
戰後全家來到了香港,阿義那時候是最後一批來的,當時被暫且安住在調景嶺。
阿義是家裡最小的孩子,他有六個姐姐,唯獨他一個兒子,當時我們笑話他,稱他為“洪七公!” 六個姐姐各個優秀,不是海外留學的法學博士,就是商界精英,唯獨他一個古惑仔。
阿義很小的時候讀書就愛打架,和社團人士厮混,整天惹事,本來其父想要他成才,無奈輾轉無數個學校都被開除。
見他一心想要加入社團,其父愛子如命,拗不過他,隻能囑托當時十四号曾經一位軍中好友,将其收為門生。
阿義的拜門大佬,便是十四号的老牌紅棍“大傻球!” 此人力大無窮,曾經帶着十四号開阜一戰,于石硖尾三十人火拼粵東幫二百人全勝而歸打響名号! 後又帶人殺入九龍城寨,割據一方勢力,讓十四号社團在江湖上這塊招牌褶褶生輝,實屬猛人! 阿義當時跟大傻入九龍城開賭檔,可是沒幾天阿義就跑了出來,原因是嫌棄九龍城裡面環境髒亂差,實在接受不了。
我和阿豪哈哈大笑,我們出來混,是真的是想混口飯吃,阿義出來混,純屬找刺激尋樂子! 阿豪和我也差不多,阿豪的老爸解放前是廣州一位師爺,後來來到香港沒多久病逝,阿豪家裡兄妹三人,老母也年邁,為了扛起家庭重任,也加入了十四号幫派。
雖說阿豪沒有阿義那麼有錢,但是其父來香港後于律師樓工作過,人脈頗廣,并且留下兩棟位于九龍的房産和一筆資金,相對于我來說,我才是真正的白丁。
當時我們從小一起在調景嶺就相識已久,雖然後來各散東西,今日又彙聚一堂,一番飲酒,洽談人生,好不快活! 和阿豪阿義聊天得知,阿義現在是在野狀态,大佬大傻球,三天兩頭找不到他,由于其父乃是十四号開山内八堂元老,那些叔父對于阿義的鬼馬行為,也隻能一笑了之。
阿豪的拜門大佬叫官仔森,以前是做差人,後來被警隊開除,現在在社團沾染上了面粉,又欠下一大筆賭債,每日神龍見首不見尾。
阿豪也很納悶! 而我的老大,根據文叔交代,是跟七哥! 大家三人雖然不是一個大哥,但是同一個字頭社團,乃是同門兄弟。
通過聊天得知,十四号最初有十六個堂口,八個内八堂(元老會),分管八個字堆(外八堂),也就是八個分堂。
随着五十年代崛起之後,擴展到了二十二個堂口,大家都是屬于“孝”字堆! 整個十四号所有全港成員當時人數加起來,正式紮職者三千人,算上藍燈籠要有近萬餘人,而且這幾年還在不斷的增長。
社團的海底名冊,就有一大摞那麼高! 因為人數衆多,同門兄弟之間彼此不認識,那個年代,通訊也不發達,為了防止街頭偶遇同門兄弟不相識而發生内鬥,于是叔父們就發明了各種方法。
例如口号,手勢,暗語等等! 當時最為普遍的便是茶陣! 當時于茶餐廳飲茶,社團人士通常會擺下陣,以茶具碗筷為形,内行人一看即懂,又能避開
戰後全家來到了香港,阿義那時候是最後一批來的,當時被暫且安住在調景嶺。
阿義是家裡最小的孩子,他有六個姐姐,唯獨他一個兒子,當時我們笑話他,稱他為“洪七公!” 六個姐姐各個優秀,不是海外留學的法學博士,就是商界精英,唯獨他一個古惑仔。
阿義很小的時候讀書就愛打架,和社團人士厮混,整天惹事,本來其父想要他成才,無奈輾轉無數個學校都被開除。
見他一心想要加入社團,其父愛子如命,拗不過他,隻能囑托當時十四号曾經一位軍中好友,将其收為門生。
阿義的拜門大佬,便是十四号的老牌紅棍“大傻球!” 此人力大無窮,曾經帶着十四号開阜一戰,于石硖尾三十人火拼粵東幫二百人全勝而歸打響名号! 後又帶人殺入九龍城寨,割據一方勢力,讓十四号社團在江湖上這塊招牌褶褶生輝,實屬猛人! 阿義當時跟大傻入九龍城開賭檔,可是沒幾天阿義就跑了出來,原因是嫌棄九龍城裡面環境髒亂差,實在接受不了。
我和阿豪哈哈大笑,我們出來混,是真的是想混口飯吃,阿義出來混,純屬找刺激尋樂子! 阿豪和我也差不多,阿豪的老爸解放前是廣州一位師爺,後來來到香港沒多久病逝,阿豪家裡兄妹三人,老母也年邁,為了扛起家庭重任,也加入了十四号幫派。
雖說阿豪沒有阿義那麼有錢,但是其父來香港後于律師樓工作過,人脈頗廣,并且留下兩棟位于九龍的房産和一筆資金,相對于我來說,我才是真正的白丁。
當時我們從小一起在調景嶺就相識已久,雖然後來各散東西,今日又彙聚一堂,一番飲酒,洽談人生,好不快活! 和阿豪阿義聊天得知,阿義現在是在野狀态,大佬大傻球,三天兩頭找不到他,由于其父乃是十四号開山内八堂元老,那些叔父對于阿義的鬼馬行為,也隻能一笑了之。
阿豪的拜門大佬叫官仔森,以前是做差人,後來被警隊開除,現在在社團沾染上了面粉,又欠下一大筆賭債,每日神龍見首不見尾。
阿豪也很納悶! 而我的老大,根據文叔交代,是跟七哥! 大家三人雖然不是一個大哥,但是同一個字頭社團,乃是同門兄弟。
通過聊天得知,十四号最初有十六個堂口,八個内八堂(元老會),分管八個字堆(外八堂),也就是八個分堂。
随着五十年代崛起之後,擴展到了二十二個堂口,大家都是屬于“孝”字堆! 整個十四号所有全港成員當時人數加起來,正式紮職者三千人,算上藍燈籠要有近萬餘人,而且這幾年還在不斷的增長。
社團的海底名冊,就有一大摞那麼高! 因為人數衆多,同門兄弟之間彼此不認識,那個年代,通訊也不發達,為了防止街頭偶遇同門兄弟不相識而發生内鬥,于是叔父們就發明了各種方法。
例如口号,手勢,暗語等等! 當時最為普遍的便是茶陣! 當時于茶餐廳飲茶,社團人士通常會擺下陣,以茶具碗筷為形,内行人一看即懂,又能避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