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丛林探险0166地下城市

關燈
    “黑暗”包容一切,他會在無形之中給人一種敬畏的感覺,那是一種黯“美好”,所有美麗的鮮花都經過了黑暗的曆練才能綻放。

     因為大多數時候“人類”脆肉的肉體并沒有辦法“看透”黑暗的本質,對黑暗的畏懼,使人們對黑暗的本質産生曲解。

    人類在遠古時期就已經習慣了“光明”。

    作為對比,“黑暗”就變成了邪惡的代名詞,本能驅使着人類害怕“黑暗”。

    很多人總是習慣将“黑暗”與“邪惡”、“堕落”……聯系在一起,但并不是所有崇拜黑暗的生物,都是堕落、邪惡的。

    “黑暗”往往隻是代表着一種力量,一種信仰。

    同光明一樣,強大而高貴。

    “黑暗”與“光明”作為一種力量其實是不存在“好”與“壞”的,正與邪,義與惡,這些主觀上的判斷隻是人類自己給強加上去的。

    正如為什麼有時候光是邪惡而暗又是正義一樣,隻是在于使用它的“人”,而不是這些“力量”。

     “黑暗”,讓光明耀眼也是因為“黑暗”,才能襯托出光明的重要性。

    正如那句話:“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 這裡是一處很大的“地洞”,很大!很大!大到讓人無法想象,而且漆黑一片,毫無光源,真正是伸手不見五指。

    衆人發現自己此時正處于地洞的邊源位置,腳下“石台”的旁邊是以一個巨大的,看不到邊際的“地下湖泊”,借着“強光電筒”的燈光努力向上看去,洞頂估計有百米高,而把衆人“送”進來的瀑布則正好位于接近洞頂的位置,大家剛剛從如此高的地方墜落,能活下來真是不幸中的萬幸。

    無論是洞頂、還是周圍,細看之下石壁甚是光滑,有着明顯“修整、打磨”過的痕迹,如此高度即便是現今社會使用先進設備也是很難完成的,這“鬼斧神工”的技藝真讓人不可思議。

     “大家各自檢查一下裝備,雖然已經過去了不知多少歲月,但誰也不能确定這裡是否還有類似于地面上那種“巨型蜈蚣”般的恐怖生物存在着。

    ”米雪看着無盡的黑暗說道,于是幾人依次更換了“強光手電筒”的電池,迅速檢查各自的裝備。

    接下來——開始行動。

     “這裡有着很強的磁場幹擾,電子設備受影響很大。

    初步估計咱們現在處于地下大概五百到六百米左右,石台走勢由西向東。

    溫度為六攝氏度,濕度三十一,空氣中的氧含量正常,且就沒給有發現有毒物質。

    ”陳華看着手中不斷跳動的儀器屏幕說道,此時大家正分散着兩人一組順着石壁向前摸索,米雪憑着過人的感官和“烏鴉”走在前面;千雨和陳華走在靠中間的位置;我和向導“阿花”負責兩邊;而“水鬼”則因為受傷的緣故與劉星一起殿後。

     大家小心翼翼的走着,盡量壓低腳步,耳邊除了一旁“嘩嘩……”的流水聲外再無其他動靜。

     忽然走在前面的米雪停住了腳步,擡起左手,向身後衆人做了一個“停止”的手勢。

    衆人趕忙止住身體,握緊手中的武器,小心翼翼的觀察者四周。

     “米雪小姐!怎麼了?”陳華等了一會,試探着問道。

    米雪并沒有說話,而是舉着手電筒向着前方仔細查看着。

    大家這才發覺,腳下的“石台”在不知不覺間已經變“高”了,現已超過了“湖泊”兩米左右,而且還在前方不遠處猛的變“寬”,成為了一片無比寬敞“平地”。

    在燈光的照射下,隐隐約約有“房屋”的輪廓。

     “這裡難道就傳說中“失落的城市”?是地圖上标注的“月之部落”所在地嗎?怪不得近千年來都沒有被人發現,原來他們一直躲藏在“泰坦叢林”的地下,并且還建造了一座宏偉的地下城市!”劉星舉着手電筒向前看去,不由的驚呆了。

     映入眼前的是一個巨大的、多層的、立體式的地下建築群。

    一座座奇形怪狀的石堡,遠遠看去猶如月球表面一般,無數怪石嶙峋的石堡連結在一起。

    工程如此宏大的地下建築群到底是什麼人建造的?又是什麼時候建造的?建造它的目的又是什麼?人們為什麼要舍棄地面生活而選擇地下生活呢?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會迫使人們啟動如此巨大的工程? “大家小心點!随時注意周圍動靜!”米雪招呼了一聲,大家随即再次慢慢向前,“城市”的序幕漸漸清晰了起來,遠遠的便可以窺見城内房舍、街道。

    衆人小心翼翼的走入城内,黑暗中到處死一般寂靜,放眼望去周圍滿是空蕩蕩的房子,沒有門、沒有窗,偶爾能看到屋内散落着一些零散的瓦罐、瓷器,甚至還有一些漂亮的玉石之類的,除此之外再無他物。

     陳華仔細看了看眼前的建築,忽然慢慢走近一棟房屋,在千雨的幫助下從門口的石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