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第 1 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01章第1章
十一月,倫敦。
巨大的落地窗絕外面的一切,不知疲倦的雨滴打在玻璃上,聚成小水柱,順着重力緩緩下滑。
整個倫敦被烏雲籠罩,大霧促使這座古老的城市穿越回維多利亞時代,狄更斯筆下的霧都重現。
餘笙站在窗前練琴。
她瞳孔渙散,手指在肌肉記憶的影響下按動小提琴的琴弦。
這把小提琴來自兩百五十年前的那不勒斯小鎮,經過修複後展示出迷人的意大利風格,音色溫暖洪亮。
這是一首她不知道演奏過多少遍的曲子。
貝多芬的《緻愛麗絲》。
在轉向C小調的時候,餘笙握着琴弓右手開始不停使喚。
抖得厲害。
她沒放在心上,以為隻是普通的軀體化症狀。
把小提琴收進琴盒,餘笙回到卧室躺到床上休息。
不到半個小時,她意識到這次跟以往不一樣。
現在整個右半邊身體徹底麻木,她已經完全無法控制右手。
伸出左手在床上摸索半天,餘笙卻遭遇另外一個問題。
她的手機還在書房裏。
餘笙盯着天花闆看了很久。
這套公寓是家裏專門置辦給她留學的,餘正嵘當初花高價從一位英國藝術家手裏買下這套豪華公寓。
她沒有精力折騰,所有的裝修都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
前屋主為了彰顯品味,天花闆采用整塊大理石裝飾。
白色的花紋中帶點灰,這會兒看在眼裏像骨頭的顏色。
是因為最近沒有按時吃藥嗎?還是服藥過量了? 不對,她這兩天有吃過藥嗎 餘笙努力從記憶碎片裏挑出“藥”的關鍵詞,但腦子裏有一些片段已經缺失。
右側小腹倏忽傳來劇烈的疼痛。
那個位置四年前受過嚴重的傷,但早已痊愈,隻有疤痕還在。
為什麽還會痛? 一陣一陣的痛提醒着她,右手上的AppleWatch也開始不斷振動。
餘笙才想起來這麽個小玩意兒,嘗試了幾次才成功呼叫出siri,幫她撥打急救電話。
描述當下的情況後,接線員安慰她:“沒關系,我們已經派救護車出去了。
馬上會有人到你家門口,你保持鎮定,不用害怕。
” 果然不到十分鐘,門口傳來撬門的聲音。
金發碧眼的急救人員一擁而入,還有兩名火警和一名警察。
簡單檢查後,急救人員用英語問她:“最近又在服用什麽藥物嗎?” “我有雙相情感障礙。
”餘笙頓了一下,然後像報菜名一樣報出一連串複雜的藥物名字。
急救人員點點頭,安慰她:“沒關系,我們會照顧好你。
” 接着餘笙被擡上擔架,送往醫院搶救。
* 最後餘笙被診斷為中風,病因不明。
她才二十一歲。
醫生第一次遇見這麽年輕就中風的病人,隻是告訴她,可能和作息不規律有關。
餘笙漠然。
她興奮起來的時候,兩三天隻眠一小時。
抑郁發作的時候,又能連續多日躺在床上睡睡醒醒。
在醫生的強制要求下,她住院一周。
七天後,餘笙走出醫院,在路邊打了輛出租車回家。
走到公寓樓的大廳裏,大樓管理員遞給她一把新鑰匙。
之前火警來的時候把鎖撬壞了,他們已經重新為她更換新鎖。
餘笙接過鑰匙,說了聲“謝謝”。
被落在書房裏的手機早就沒電。
餘笙接上充電線,過好一會兒,才有充足的電量開機。
但可惜裏面一條新消息也沒有。
* 出院翌日,餘笙到心理醫生的診所複查。
國外的心理醫生難約,一個說中文的華人心理醫生更難約。
她當初在等候名單上排了兩個月隊,才迎來和陸姍央第一次面談。
餘笙是今天的第一個病人。
陸姍央把她帶進診室,倒了一杯熱水放在桌上:“最近感覺怎麽樣?” 餘笙握着水杯,微微昂起頭,将中風的事告訴陸姍央,同時講述近況:“最近睡眠很差,有時候睡十幾個小時也清醒不過來,記不住東西。
” 陸姍央在電腦上記錄症狀,這些是抑郁期的典型表現。
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最早可以追溯到四年前。
除了雙相情感障礙,餘笙還有輕微的創傷後應激障礙。
第一次面談,餘笙就給陸姍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很多雙相患者并不願意承認自己有病,認為是誤診,會換不同的醫生反複确認結果。
但餘笙不一樣,她直接遞給陸姍央一摞厚厚的病歷,裏面是她在國內看病和服藥的記錄,然後講述自己的狀況,語氣冷漠得像在談論一個毫不相關的人。
躁郁症的表現一般為抑郁和躁狂交替發作。
餘笙屬于Ⅱ型,她的抑郁期很長,躁狂期更加平緩。
根據目前的研究表明,雙相無法被根治,大部分患者需要終生服藥。
“你現在是一個人住?” 看到餘笙點頭後,陸姍央向她建議:“你要不要嘗試找個室友?” 餘笙抿下唇,表情有點抗拒,她不喜歡和新的人還有事物接觸,而是習慣将生活維持在一個熟悉的節奏。
陸姍央解釋:“你現在的狀态一個人住很危險,這次中風就是最好的證明。
如果你的親人能來陪讀是最好的,不行的話,我建議你嘗試和人合租,至少這樣下次出事的時候,有人能及時幫助你。
” 餘笙的手指敲在水杯上,良久後才回答道:“我會考慮一下。
”
巨大的落地窗絕外面的一切,不知疲倦的雨滴打在玻璃上,聚成小水柱,順着重力緩緩下滑。
整個倫敦被烏雲籠罩,大霧促使這座古老的城市穿越回維多利亞時代,狄更斯筆下的霧都重現。
餘笙站在窗前練琴。
她瞳孔渙散,手指在肌肉記憶的影響下按動小提琴的琴弦。
這把小提琴來自兩百五十年前的那不勒斯小鎮,經過修複後展示出迷人的意大利風格,音色溫暖洪亮。
這是一首她不知道演奏過多少遍的曲子。
貝多芬的《緻愛麗絲》。
在轉向C小調的時候,餘笙握着琴弓右手開始不停使喚。
抖得厲害。
她沒放在心上,以為隻是普通的軀體化症狀。
把小提琴收進琴盒,餘笙回到卧室躺到床上休息。
不到半個小時,她意識到這次跟以往不一樣。
現在整個右半邊身體徹底麻木,她已經完全無法控制右手。
伸出左手在床上摸索半天,餘笙卻遭遇另外一個問題。
她的手機還在書房裏。
餘笙盯着天花闆看了很久。
這套公寓是家裏專門置辦給她留學的,餘正嵘當初花高價從一位英國藝術家手裏買下這套豪華公寓。
她沒有精力折騰,所有的裝修都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
前屋主為了彰顯品味,天花闆采用整塊大理石裝飾。
白色的花紋中帶點灰,這會兒看在眼裏像骨頭的顏色。
是因為最近沒有按時吃藥嗎?還是服藥過量了? 不對,她這兩天有吃過藥嗎 餘笙努力從記憶碎片裏挑出“藥”的關鍵詞,但腦子裏有一些片段已經缺失。
右側小腹倏忽傳來劇烈的疼痛。
那個位置四年前受過嚴重的傷,但早已痊愈,隻有疤痕還在。
為什麽還會痛? 一陣一陣的痛提醒着她,右手上的AppleWatch也開始不斷振動。
餘笙才想起來這麽個小玩意兒,嘗試了幾次才成功呼叫出siri,幫她撥打急救電話。
描述當下的情況後,接線員安慰她:“沒關系,我們已經派救護車出去了。
馬上會有人到你家門口,你保持鎮定,不用害怕。
” 果然不到十分鐘,門口傳來撬門的聲音。
金發碧眼的急救人員一擁而入,還有兩名火警和一名警察。
簡單檢查後,急救人員用英語問她:“最近又在服用什麽藥物嗎?” “我有雙相情感障礙。
”餘笙頓了一下,然後像報菜名一樣報出一連串複雜的藥物名字。
急救人員點點頭,安慰她:“沒關系,我們會照顧好你。
” 接着餘笙被擡上擔架,送往醫院搶救。
* 最後餘笙被診斷為中風,病因不明。
她才二十一歲。
醫生第一次遇見這麽年輕就中風的病人,隻是告訴她,可能和作息不規律有關。
餘笙漠然。
她興奮起來的時候,兩三天隻眠一小時。
抑郁發作的時候,又能連續多日躺在床上睡睡醒醒。
在醫生的強制要求下,她住院一周。
七天後,餘笙走出醫院,在路邊打了輛出租車回家。
走到公寓樓的大廳裏,大樓管理員遞給她一把新鑰匙。
之前火警來的時候把鎖撬壞了,他們已經重新為她更換新鎖。
餘笙接過鑰匙,說了聲“謝謝”。
被落在書房裏的手機早就沒電。
餘笙接上充電線,過好一會兒,才有充足的電量開機。
但可惜裏面一條新消息也沒有。
* 出院翌日,餘笙到心理醫生的診所複查。
國外的心理醫生難約,一個說中文的華人心理醫生更難約。
她當初在等候名單上排了兩個月隊,才迎來和陸姍央第一次面談。
餘笙是今天的第一個病人。
陸姍央把她帶進診室,倒了一杯熱水放在桌上:“最近感覺怎麽樣?” 餘笙握着水杯,微微昂起頭,将中風的事告訴陸姍央,同時講述近況:“最近睡眠很差,有時候睡十幾個小時也清醒不過來,記不住東西。
” 陸姍央在電腦上記錄症狀,這些是抑郁期的典型表現。
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最早可以追溯到四年前。
除了雙相情感障礙,餘笙還有輕微的創傷後應激障礙。
第一次面談,餘笙就給陸姍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很多雙相患者并不願意承認自己有病,認為是誤診,會換不同的醫生反複确認結果。
但餘笙不一樣,她直接遞給陸姍央一摞厚厚的病歷,裏面是她在國內看病和服藥的記錄,然後講述自己的狀況,語氣冷漠得像在談論一個毫不相關的人。
躁郁症的表現一般為抑郁和躁狂交替發作。
餘笙屬于Ⅱ型,她的抑郁期很長,躁狂期更加平緩。
根據目前的研究表明,雙相無法被根治,大部分患者需要終生服藥。
“你現在是一個人住?” 看到餘笙點頭後,陸姍央向她建議:“你要不要嘗試找個室友?” 餘笙抿下唇,表情有點抗拒,她不喜歡和新的人還有事物接觸,而是習慣将生活維持在一個熟悉的節奏。
陸姍央解釋:“你現在的狀态一個人住很危險,這次中風就是最好的證明。
如果你的親人能來陪讀是最好的,不行的話,我建議你嘗試和人合租,至少這樣下次出事的時候,有人能及時幫助你。
” 餘笙的手指敲在水杯上,良久後才回答道:“我會考慮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