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33章
在王母疑惑的眼神中,玉帝沉吟片刻,對嫦娥吩咐道:“你今日谏言,且先整理為奏折,闡明具體如何落實。
後日天庭早朝,你來上朝,朕與衆仙卿商讨一番,再行定奪!” 啥? 後日天庭早朝? 嫦娥心下微微一沉。
俗話說,天上一天,地上一年。
其實,這并非意味着地上足足三百六十五天的一年,在天上便隻是一轉即逝的十二個時辰。
隻是天庭事務繁多,仙界又無日月更替為時間映照等種種因由…… 故而,天庭神仙索性将凡間一年的時間,稱呼為天上的一天。
簡而言之,便是天上神仙口中的“一日”,實則乃是三百六十五個晝夜的時長。
似嫦娥此次回天複命,乃是人間的冬日。
禀報了一段時間,又有功德灌體,再有宴會上與慈航鬥法。
想來,待她飛回凡間,應當已經快是人間新一年的初春了。
玉帝定下這後日的天庭早朝,等同于後年初春,便意味着嫦娥還有人間兩年左右的時間準備。
若從時間上看,這自然是好的,給了她更多仔細籌備的時間。
隻是…… 長睫輕落,瞳色略深,嫦娥黑白分明的眼眸蘊起深潭。
玉帝這次未乾綱獨斷,定下此事,而是要開早朝與衆神相議。
那她,無疑也要準備更多說辭乃至實證,方可駁倒反對之人,尤其是本已籠絡天庭近乎半朝文武勢力的符元仙翁等神。
畢竟,這選拔三界英才的公務員考試制度,也很大程度上,也是在搶奪他的權力啊! 這工程量和挑戰度,可就大了啊! 而更令嫦娥心生猶疑的,則是—— 玉帝為何要等後日再議此事? 今日因宴請闡教十二金仙,天庭未設朝會,那明日呢? 明日,玉帝有何要緊之事? 朱唇幾不可見地抿了一下,嫦娥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不出所料,玉帝現在,便要上紫霄宮告狀去了吧? 明日,或許封神榜之劫,就将拉開序幕了! 看來,前世封神量劫明面上雖是由闡教羞辱玉帝引起,背後因由,卻未必如此。
想起玉帝适才聽到“公務員考試”時急切又專注的神情,再看如今他那幅表情,和他女兒撒嬌時如出一轍的僵硬,就知道,有些事,恐怕并非他能主導的。
但背後的人,是道祖,還是天道呢? 忽起量劫,又是為了什麽呢? 深吸口氣,嫦娥指尖發冷。
她手指緊緊扣住月桂樹枝,方才沒有失态。
若封神量劫背後自有緣由,那末法絕境,是否也…… 正當嫦娥陷入深思之時,禦座上,玉帝劍眉倒豎,雙目瞠張,挂起張怒氣沖沖的臉,對王母寒聲道:“娘娘,朕想了想,終究是廣成子他們欺人太甚,絕不可輕縱!” “否則,長此以往,三界仙妖有樣學樣,天庭将顏面何存?!” 見了他這幅樣子,王母登時明悟,目光瞥了瞥昆侖山玉虛宮的方向,張口附和道:“陛下所言極是!” 見王母明白了,玉帝點點頭:“朕思來想去,還是要上紫霄宮秉明老師,出這一口惡氣!” “至于嫦娥所奏這‘公務員考試’一事……” 玉帝頓了頓,看向一臉懇切凝視他的王母,還是沉聲道:“茲事體大,朕回來以前,若有什麽需要定奪的,便辛苦娘娘來拿主意!” 聞言,在玉帝看似全然信任的目光中,王母深吸一口氣,似乎有些緊張,輕聲道:“是,本宮會盡力而為,陛下還是要早去早回!” “嗯,”玉帝颔首,眸色微深,囑咐道,“娘娘若有為難之事,多與金星他們商量。
” 語罷,自覺安排完了天庭一應事宜,他不再多言,在天道無聲的催促下,走出瑤池宴客大殿,架起祥雲,向着三十三天外而去。
穿過烈烈罡風,沖破滾滾雷霆,玉帝抵達三十三天外時,已是披頭散發,衣衫褴褛,一副狼狽不堪的模樣了。
回首望了望背後的三十三天,他輕嘆一聲,也不掐訣收拾一番,反倒邊向紫霄宮跌跌撞撞架雲而去,邊擠眉弄眼醞釀着淚珠兒。
縱然天道和聖人們都知道這不過是場戲,可為了天道的謀算,他堂堂三界之主,卻也還是得披上戲服,唱響了這臺好戲。
偌大眼眸中閃過毫不遮掩的譏諷之色,玉帝心中冷笑不已。
——聖人之下,皆為蝼蟻。
不得成聖,縱有再多虛名,也不過永遠隻能做一顆棋子罷了! 也罷,就讓他這顆小棋子,做好一回馬前卒。
且看看,他能攪起多大的風浪來! 心中滿懷憤懑,玉帝腳下雲朵踉跄而行得更加真切,眼角倒也當真逼出了一汪淚花。
步履蹒跚走了片刻,他擡眼,果然紫霄宮已出現在眼前。
不同于容納紅塵三千客時的霞光漫天、祥雲籠罩,似他和王母這兩個長年在此的侍茶道童方知,無人來訪時,此地會是何等蕭索。
無日月雲霞,無龍鳳禽獸,無繁花碩果,無顏色聲息…… 空蕩蕩的三十三天外,孤零零立着一座紫霄宮。
無邊冷寂之中,似連時間也被凍結在了此地。
心下暗嘆一聲,玉帝的石頭心不知又怎麽鑽出幾分惆悵來—— 這座看似雕梁玉砌無比恢弘的紫霄宮,到底是道祖尊崇地位的象征,還是一條又一條束縛着他代天行道的枷鎖呢? 就像靈霄寶殿上,他和王母那兩個所謂“禦座”一般,賦予了他們執掌三界權柄的華麗外套,卻也牢牢禁锢了他們的自由。
眸中劃過一絲冷冽與憋屈,玉帝腳下祥雲微不可察地頓了頓,方才向前行進。
終于到了紫霄宮門前,就見他下雲時一個踉跄,便撲倒在了大門上。
他也不站起來,身子順勢一扭,五體投地向着門內叩首,嘴上凄凄切切哽哽咽咽喊着:“老師,不肖弟子張百忍,來拜見您啦!” 接着,他頭抵在地上,維持着跪拜的卑微姿态,開始絮絮叨叨講起了自己奉旨建立新天庭的不易。
回憶起了闡教弟子再三推辭入天庭治三界時,更是老淚縱橫。
說到今日宴會上慈航一事時,玉帝
後日天庭早朝,你來上朝,朕與衆仙卿商讨一番,再行定奪!” 啥? 後日天庭早朝? 嫦娥心下微微一沉。
俗話說,天上一天,地上一年。
其實,這并非意味着地上足足三百六十五天的一年,在天上便隻是一轉即逝的十二個時辰。
隻是天庭事務繁多,仙界又無日月更替為時間映照等種種因由…… 故而,天庭神仙索性将凡間一年的時間,稱呼為天上的一天。
簡而言之,便是天上神仙口中的“一日”,實則乃是三百六十五個晝夜的時長。
似嫦娥此次回天複命,乃是人間的冬日。
禀報了一段時間,又有功德灌體,再有宴會上與慈航鬥法。
想來,待她飛回凡間,應當已經快是人間新一年的初春了。
玉帝定下這後日的天庭早朝,等同于後年初春,便意味着嫦娥還有人間兩年左右的時間準備。
若從時間上看,這自然是好的,給了她更多仔細籌備的時間。
隻是…… 長睫輕落,瞳色略深,嫦娥黑白分明的眼眸蘊起深潭。
玉帝這次未乾綱獨斷,定下此事,而是要開早朝與衆神相議。
那她,無疑也要準備更多說辭乃至實證,方可駁倒反對之人,尤其是本已籠絡天庭近乎半朝文武勢力的符元仙翁等神。
畢竟,這選拔三界英才的公務員考試制度,也很大程度上,也是在搶奪他的權力啊! 這工程量和挑戰度,可就大了啊! 而更令嫦娥心生猶疑的,則是—— 玉帝為何要等後日再議此事? 今日因宴請闡教十二金仙,天庭未設朝會,那明日呢? 明日,玉帝有何要緊之事? 朱唇幾不可見地抿了一下,嫦娥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不出所料,玉帝現在,便要上紫霄宮告狀去了吧? 明日,或許封神榜之劫,就将拉開序幕了! 看來,前世封神量劫明面上雖是由闡教羞辱玉帝引起,背後因由,卻未必如此。
想起玉帝适才聽到“公務員考試”時急切又專注的神情,再看如今他那幅表情,和他女兒撒嬌時如出一轍的僵硬,就知道,有些事,恐怕并非他能主導的。
但背後的人,是道祖,還是天道呢? 忽起量劫,又是為了什麽呢? 深吸口氣,嫦娥指尖發冷。
她手指緊緊扣住月桂樹枝,方才沒有失态。
若封神量劫背後自有緣由,那末法絕境,是否也…… 正當嫦娥陷入深思之時,禦座上,玉帝劍眉倒豎,雙目瞠張,挂起張怒氣沖沖的臉,對王母寒聲道:“娘娘,朕想了想,終究是廣成子他們欺人太甚,絕不可輕縱!” “否則,長此以往,三界仙妖有樣學樣,天庭将顏面何存?!” 見了他這幅樣子,王母登時明悟,目光瞥了瞥昆侖山玉虛宮的方向,張口附和道:“陛下所言極是!” 見王母明白了,玉帝點點頭:“朕思來想去,還是要上紫霄宮秉明老師,出這一口惡氣!” “至于嫦娥所奏這‘公務員考試’一事……” 玉帝頓了頓,看向一臉懇切凝視他的王母,還是沉聲道:“茲事體大,朕回來以前,若有什麽需要定奪的,便辛苦娘娘來拿主意!” 聞言,在玉帝看似全然信任的目光中,王母深吸一口氣,似乎有些緊張,輕聲道:“是,本宮會盡力而為,陛下還是要早去早回!” “嗯,”玉帝颔首,眸色微深,囑咐道,“娘娘若有為難之事,多與金星他們商量。
” 語罷,自覺安排完了天庭一應事宜,他不再多言,在天道無聲的催促下,走出瑤池宴客大殿,架起祥雲,向着三十三天外而去。
穿過烈烈罡風,沖破滾滾雷霆,玉帝抵達三十三天外時,已是披頭散發,衣衫褴褛,一副狼狽不堪的模樣了。
回首望了望背後的三十三天,他輕嘆一聲,也不掐訣收拾一番,反倒邊向紫霄宮跌跌撞撞架雲而去,邊擠眉弄眼醞釀着淚珠兒。
縱然天道和聖人們都知道這不過是場戲,可為了天道的謀算,他堂堂三界之主,卻也還是得披上戲服,唱響了這臺好戲。
偌大眼眸中閃過毫不遮掩的譏諷之色,玉帝心中冷笑不已。
——聖人之下,皆為蝼蟻。
不得成聖,縱有再多虛名,也不過永遠隻能做一顆棋子罷了! 也罷,就讓他這顆小棋子,做好一回馬前卒。
且看看,他能攪起多大的風浪來! 心中滿懷憤懑,玉帝腳下雲朵踉跄而行得更加真切,眼角倒也當真逼出了一汪淚花。
步履蹒跚走了片刻,他擡眼,果然紫霄宮已出現在眼前。
不同于容納紅塵三千客時的霞光漫天、祥雲籠罩,似他和王母這兩個長年在此的侍茶道童方知,無人來訪時,此地會是何等蕭索。
無日月雲霞,無龍鳳禽獸,無繁花碩果,無顏色聲息…… 空蕩蕩的三十三天外,孤零零立着一座紫霄宮。
無邊冷寂之中,似連時間也被凍結在了此地。
心下暗嘆一聲,玉帝的石頭心不知又怎麽鑽出幾分惆悵來—— 這座看似雕梁玉砌無比恢弘的紫霄宮,到底是道祖尊崇地位的象征,還是一條又一條束縛着他代天行道的枷鎖呢? 就像靈霄寶殿上,他和王母那兩個所謂“禦座”一般,賦予了他們執掌三界權柄的華麗外套,卻也牢牢禁锢了他們的自由。
眸中劃過一絲冷冽與憋屈,玉帝腳下祥雲微不可察地頓了頓,方才向前行進。
終于到了紫霄宮門前,就見他下雲時一個踉跄,便撲倒在了大門上。
他也不站起來,身子順勢一扭,五體投地向着門內叩首,嘴上凄凄切切哽哽咽咽喊着:“老師,不肖弟子張百忍,來拜見您啦!” 接着,他頭抵在地上,維持着跪拜的卑微姿态,開始絮絮叨叨講起了自己奉旨建立新天庭的不易。
回憶起了闡教弟子再三推辭入天庭治三界時,更是老淚縱橫。
說到今日宴會上慈航一事時,玉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