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
關燈
小
中
大
看了至少幾十篇寫父母的散文,都寫的很好,很感人。
寫的都是父母怎麼對自己好,寫的都是父母為自己付出了些什麼!為什麼都是父母走了之後才醒悟呢?做父母的就那麼倒黴,非得為子女傾其所有嗎? 我想說寫這些有什麼意義?是在寬慰自己,讓自己好過一些嗎?還是在提醒讀者,或者是在敬告自己的子女?我也想寫一下我的父母,看我寫成什麼樣。
母親,母親童年很不幸,因為一些事外公被捉了去,最後勞改了好多年,可這才是母親悲慘童年的開始,沒多久外婆就去世了,母親三姊妹最大的才六七歲,最小的才兩三歲,母親行二。
家也沒了,父母也沒了,所有的财産也被沒收充公了。
三姊妹怎麼活?隻聽母親說後來他們三姐妹被不同的人家收養。
但看母親後來的狀況,這家人對母親應該還不錯,因為母親成年後接了這家男主人的班。
在我記事開始每年大年初二,我們全家都會回母親出生的地方探望外公和收養母親的這家人,這家人也有一個外公、外婆還有舅舅、舅媽還有一個可愛的小妹妹。
當時社會思想的轉變,外公已被放了回來。
每次我們回去大概就住個三四天,快樂的是舅舅和姨父會給我壓歲錢,那是我童年唯一的收入。
我對母親印象深刻的一次,我不知道當時幾歲。
當時還小,是和父母睡一個床的,那一天母親很高興,晚飯後我們在床上,關上蚊帳,把蚊子消滅後,母親拿出一疊鈔票對着我和哥哥還有父親揚了揚,笑着說:“你們誰猜到這疊鈔票有多少就給誰,但機會隻有一次。
”這種事兒怎麼可能猜得到?爸爸和哥哥都随便猜了一個數字,當然他們都錯了。
我觀察母親手上的鈔票,那疊鈔票是折疊起的,表面有一張十塊,還有幾張五塊,中間的包裹着看不到。
我猜是36塊。
母親睜大的眼睛看着我,立馬把鈔票握在手裡緊緊的,又揣到兜裡才安心。
這表情立馬被我們捕捉到了,父親和哥哥都起哄讓母親把錢拿出來,我們數一數。
對于30幾年前的一個家庭來說,36塊那是母親好幾個月的工資了,怎麼可能給我?這才是正常父母的正常行為。
隻有小說散文裡的父母才會為了一句話殺一頭豬,為了一句話把十幾塊一隻的雞兩塊錢賣給雞販子。
如果當時母親真把那36塊錢給我,我想對我來說可能是個災難吧!一個幾歲的小孩揣着一筆巨款,他不可能是好事。
最後我連一個安慰獎都沒有,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見到了母親羞澀的一面。
這是我對母親最深刻的記憶。
那時候母親上班的單位“商業”搞改革,母親大膽的承包了自己上班的商業食店。
我記得每到逢場的時候,店裡的生意很好,人滿為患,中午放了學我還要去幫忙包抄手,如果是周末遇到逢場天,我和一個老奶奶,我們兩個人光是抄手葉子都要包二三十斤,好多時候一個抄手裡面隻有一絲肉,甚至一個胡豆瓣。
我很講究抄手的造型,要立得穩,還要排在一起的時候好看,整齊。
當然需要速度的時候,我也能提速。
小碗抄手十個,三毛錢。
大碗抄手本來該20個的,可正常情況隻裝十五六個,五毛錢,遇到精明的顧客,一邊吃一邊數,吃完後會要求母親再裝幾個,當然母親也不會拒絕。
一直搞不懂當時的人為什麼不吃面呢?現在進早餐館吃抄手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是吃面。
當時人們的條件差,可能就是因為抄手裡面的那一絲肉吧!唉!當時應該在抄手裡多包一點肉的,估計就算我想多包點肉,母親也不一定會同意。
在物質條件貧瘠的時候,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進館子吃一碗抄手買兩個包子或饅頭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對于我,一直到成年,有了小孩,我都還不怎麼吃包子饅頭,就是那幾年吃膩了。
記得前年還有一個同學跟我聊天的時候說,你不知道當時就羨慕你們這種街娃兒。
人就是這樣,缺什麼羨慕什麼,我羨慕他們自由自在,可以在田梗上奔跑,可以在河裡撈魚,他們羨慕我物質上的富足。
當時我成績很差,當然也一直沒好過。
就愛搞些小玩意兒,比如打彈珠、彈杏骨、打豆腐幹(用書折疊的一種玩具)、遛鐵環、撿石子(就是一隻手扔一顆石子在空中,手翻轉過來抓地上的石子,再接住空中的石子)、跳繩………這些技能我都很厲害,特别是打彈珠,彈珠還可以賣錢。
有一年不知怎麼的,當上了體育委員,迷戀乒乓球,可一副乒乓球闆子要五塊,我當時積攢了好久才兩塊多,可距離五塊的目标實在太遙遠了。
依着逢場天都要去店裡幫忙為由,賴着母親要她出剩餘的部分,都還沒開始撒嬌賴皮,沒想到母親居然爽快的答應了,直接用一張五元大鈔換走了我手上的零碎,大氣。
為此,當時我的乒乓球技能在學校裡也鮮有對手。
還有一次印象非常深刻,應該也是我幾歲的時候發生的事了。
某一天天都黑了,母親才下班回家,也許是發現我和哥哥天黑了都還沒吃成飯,也許是母親在店裡太累了,也許是父親真的做的太過分,反正母親非常生氣,叫我和哥哥去把父親找回來,黑燈瞎火的,當時一沒電筒,二沒路燈讓我們上哪去找?我們都知道父親一定是躲在哪個街角旮旯和人打牌,父親平時打牌的地方就那麼幾處,可是大晚上的讓兩個小孩子去找,母親也是下了狠心的。
父親當時也就30多歲,就像我30多歲一樣,年輕不懂事兒,所以我跟“好”說:“别計較老爸年輕時的錯誤,看現在,看現在。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和哥哥找了很久,終于在木廠的二樓聽到一絲動靜,父親當年打牌的時候,那些牌友都很雞賊的,隔着一扇門你都不會聽見裡面有絲毫的聲音,除非你站在門口很久,聽到有人蒙着嘴小聲咳嗽,或輕微的洗牌聲,那就說明他們在打牌。
我和哥哥也是捏手捏腳,在門口蹲了好久才聽到咳嗽聲,才大聲的呼喊父親,叫他回家。
結果是我們喊了很久,裡面反而又安靜了下來。
雖然我和哥哥知道父親就在裡面,可是父親就是不出來,小孩子能有什麼辦法。
不知道又過了多久,我記得還是爺爺來把我和哥哥找了回去,自始至終當天都沒見到父親的影子。
父親有兄弟姊妹五個,聽奶奶說還夭折了一個。
父親也是接的爺爺的班進的鐵木廠。
父親也
寫的都是父母怎麼對自己好,寫的都是父母為自己付出了些什麼!為什麼都是父母走了之後才醒悟呢?做父母的就那麼倒黴,非得為子女傾其所有嗎? 我想說寫這些有什麼意義?是在寬慰自己,讓自己好過一些嗎?還是在提醒讀者,或者是在敬告自己的子女?我也想寫一下我的父母,看我寫成什麼樣。
母親,母親童年很不幸,因為一些事外公被捉了去,最後勞改了好多年,可這才是母親悲慘童年的開始,沒多久外婆就去世了,母親三姊妹最大的才六七歲,最小的才兩三歲,母親行二。
家也沒了,父母也沒了,所有的财産也被沒收充公了。
三姊妹怎麼活?隻聽母親說後來他們三姐妹被不同的人家收養。
但看母親後來的狀況,這家人對母親應該還不錯,因為母親成年後接了這家男主人的班。
在我記事開始每年大年初二,我們全家都會回母親出生的地方探望外公和收養母親的這家人,這家人也有一個外公、外婆還有舅舅、舅媽還有一個可愛的小妹妹。
當時社會思想的轉變,外公已被放了回來。
每次我們回去大概就住個三四天,快樂的是舅舅和姨父會給我壓歲錢,那是我童年唯一的收入。
我對母親印象深刻的一次,我不知道當時幾歲。
當時還小,是和父母睡一個床的,那一天母親很高興,晚飯後我們在床上,關上蚊帳,把蚊子消滅後,母親拿出一疊鈔票對着我和哥哥還有父親揚了揚,笑着說:“你們誰猜到這疊鈔票有多少就給誰,但機會隻有一次。
”這種事兒怎麼可能猜得到?爸爸和哥哥都随便猜了一個數字,當然他們都錯了。
我觀察母親手上的鈔票,那疊鈔票是折疊起的,表面有一張十塊,還有幾張五塊,中間的包裹着看不到。
我猜是36塊。
母親睜大的眼睛看着我,立馬把鈔票握在手裡緊緊的,又揣到兜裡才安心。
這表情立馬被我們捕捉到了,父親和哥哥都起哄讓母親把錢拿出來,我們數一數。
對于30幾年前的一個家庭來說,36塊那是母親好幾個月的工資了,怎麼可能給我?這才是正常父母的正常行為。
隻有小說散文裡的父母才會為了一句話殺一頭豬,為了一句話把十幾塊一隻的雞兩塊錢賣給雞販子。
如果當時母親真把那36塊錢給我,我想對我來說可能是個災難吧!一個幾歲的小孩揣着一筆巨款,他不可能是好事。
最後我連一個安慰獎都沒有,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見到了母親羞澀的一面。
這是我對母親最深刻的記憶。
那時候母親上班的單位“商業”搞改革,母親大膽的承包了自己上班的商業食店。
我記得每到逢場的時候,店裡的生意很好,人滿為患,中午放了學我還要去幫忙包抄手,如果是周末遇到逢場天,我和一個老奶奶,我們兩個人光是抄手葉子都要包二三十斤,好多時候一個抄手裡面隻有一絲肉,甚至一個胡豆瓣。
我很講究抄手的造型,要立得穩,還要排在一起的時候好看,整齊。
當然需要速度的時候,我也能提速。
小碗抄手十個,三毛錢。
大碗抄手本來該20個的,可正常情況隻裝十五六個,五毛錢,遇到精明的顧客,一邊吃一邊數,吃完後會要求母親再裝幾個,當然母親也不會拒絕。
一直搞不懂當時的人為什麼不吃面呢?現在進早餐館吃抄手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是吃面。
當時人們的條件差,可能就是因為抄手裡面的那一絲肉吧!唉!當時應該在抄手裡多包一點肉的,估計就算我想多包點肉,母親也不一定會同意。
在物質條件貧瘠的時候,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進館子吃一碗抄手買兩個包子或饅頭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對于我,一直到成年,有了小孩,我都還不怎麼吃包子饅頭,就是那幾年吃膩了。
記得前年還有一個同學跟我聊天的時候說,你不知道當時就羨慕你們這種街娃兒。
人就是這樣,缺什麼羨慕什麼,我羨慕他們自由自在,可以在田梗上奔跑,可以在河裡撈魚,他們羨慕我物質上的富足。
當時我成績很差,當然也一直沒好過。
就愛搞些小玩意兒,比如打彈珠、彈杏骨、打豆腐幹(用書折疊的一種玩具)、遛鐵環、撿石子(就是一隻手扔一顆石子在空中,手翻轉過來抓地上的石子,再接住空中的石子)、跳繩………這些技能我都很厲害,特别是打彈珠,彈珠還可以賣錢。
有一年不知怎麼的,當上了體育委員,迷戀乒乓球,可一副乒乓球闆子要五塊,我當時積攢了好久才兩塊多,可距離五塊的目标實在太遙遠了。
依着逢場天都要去店裡幫忙為由,賴着母親要她出剩餘的部分,都還沒開始撒嬌賴皮,沒想到母親居然爽快的答應了,直接用一張五元大鈔換走了我手上的零碎,大氣。
為此,當時我的乒乓球技能在學校裡也鮮有對手。
還有一次印象非常深刻,應該也是我幾歲的時候發生的事了。
某一天天都黑了,母親才下班回家,也許是發現我和哥哥天黑了都還沒吃成飯,也許是母親在店裡太累了,也許是父親真的做的太過分,反正母親非常生氣,叫我和哥哥去把父親找回來,黑燈瞎火的,當時一沒電筒,二沒路燈讓我們上哪去找?我們都知道父親一定是躲在哪個街角旮旯和人打牌,父親平時打牌的地方就那麼幾處,可是大晚上的讓兩個小孩子去找,母親也是下了狠心的。
父親當時也就30多歲,就像我30多歲一樣,年輕不懂事兒,所以我跟“好”說:“别計較老爸年輕時的錯誤,看現在,看現在。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和哥哥找了很久,終于在木廠的二樓聽到一絲動靜,父親當年打牌的時候,那些牌友都很雞賊的,隔着一扇門你都不會聽見裡面有絲毫的聲音,除非你站在門口很久,聽到有人蒙着嘴小聲咳嗽,或輕微的洗牌聲,那就說明他們在打牌。
我和哥哥也是捏手捏腳,在門口蹲了好久才聽到咳嗽聲,才大聲的呼喊父親,叫他回家。
結果是我們喊了很久,裡面反而又安靜了下來。
雖然我和哥哥知道父親就在裡面,可是父親就是不出來,小孩子能有什麼辦法。
不知道又過了多久,我記得還是爺爺來把我和哥哥找了回去,自始至終當天都沒見到父親的影子。
父親有兄弟姊妹五個,聽奶奶說還夭折了一個。
父親也是接的爺爺的班進的鐵木廠。
父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