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二十章
栯桑。
白燼默念,他要去哪裏,他要去看一看屬于顧雲間的結局。
離開停留四年的邊疆,他重新回到中原土地。
行進路上,他看着地圖,突然有些感慨,繞了遠路,想回一趟自己生長的小鎮。
時隔多年,重回故土,白燼也不禁産生幾分懷念之情。
小鎮外有一條又長又寬的河流,他從來不知道這條河的源頭是哪裏,也不知道它會流向何處,兒時的他從未想過這個問題,而現在,他沒那麽多時間去想。
河上有一座石橋,來往的人都要經過這裏,這麽多年,這座橋似乎沒有變過,白燼還記得小時候每年枯水的季節,他都會和幼時的玩伴一起爬到橋下,橋下的淺水潭裏有大片的蝌蚪,還有小魚和透明的小蝦,他以為自己已經忘了,可走上石橋時,他還是能自然地想起,他還記得玩伴的名字,卻怎麽也想不起他們的模樣。
時辰尚早,鎮中的小集市還很熱鬧,這裏總是這樣,天不亮便有小販在集市上擺好攤子,販賣自家的蔬果家禽和一些手工品,等到了正午,人們就會收拾好物品回家,好繼續自家的活計,好像約定俗成的規矩,日複一日。
路邊有一農婦在買幾隻幼兔,白燼猶豫片刻,下馬走到攤前,農婦立馬上前招呼客人,賣力地說着,好讓客人買下。
白燼不為所動,他蹲下摸了摸小兔子柔順的耳朵和毛發,然後站起身搖搖頭走開。
他是個漂泊無所居的浪子,這些東西對于他來說不是必須品,他也不太會照顧這樣的小東西,印象中倒是母親很喜歡養這些小動物,兒時家裏就養過幾隻小兔子,白的,黑的,花的,母親為了逗他,給每一隻小兔都取了名字,每天傍晚他就陪母親一起去田邊給小兔割草。
小兔長得很快,沒幾個月就變成了大兔子,父親約了幾個好友,從圍欄裏抓出最大的那隻,用繩子綁住後腳倒挂在一棵老樹上。
他知道大人們在做什麽,可他一句話也不敢說,隻是膽怯地站在牆角,旁觀他們的忙碌。
刀子不太鋒利,父親割了好幾下才将兔子腳趾間的動脈割斷,血像線般噴出,兔子奮力做着最後的掙紮,白燼第一次聽到兔子的叫聲,吱吱喳喳,很尖銳。
被血濺到的大人們都在罵罵咧咧地笑着,可白燼哭了,沒有發出一點兒聲音,沒有人發現。
他是懦弱的,當拎着放完血的兔子的大人們準備回家時,他已經擦幹了眼淚。
兔子的血稀稀落落滴了一路,他走在後面,默不作聲地避開。
這世間有太多的無可奈何,即使他懇求父親也不會改變這隻兔子的命運,父親隻會說,這不過是一隻畜牲,養來便是為了吃的。
所以他便連自己小小的訴求也不敢說出口。
從那以後,他在也沒同情過那些注定會被宰殺的家禽。
在錯綜複雜的小巷中走了很久,白燼總算找到記憶中同父母一起生活的舊屋,青黑色的瓦頂已經塌陷,歪歪斜斜的木門上還挂着鎖,鏽蝕得不成樣子。
屋檐上挂了白色的蛛絲,雜草叢生。
說來奇怪,常年無人居住的房子确實更容易倒塌,他曾聽老人說過,是因為屋子沒有了“人氣”。
一劍削斷門上的鎖,白燼試着推開門,吱呀一聲,搖搖欲墜的門倒在後面的雜草叢中,揚起一陣灰塵。
白燼皺着眉後退幾步,待灰塵散去才小心走進去,門後着實沒多少能落腳的地方,破碎的瓦片,掉落的房梁,白燼踩着野草往裏面走,停在院中,正對面是堂屋,主梁已經斷開,牆壁倒了大半,一覽無遺。
母親病逝後便是停棺在那裏。
母親病了許多年,家中并沒有多餘的銀錢來支持母親日日買藥,于是斷斷續續,久病難醫,母親最終病死家中。
那時他十歲,是家中唯一的孩子,作為孝子,他幾乎一整天都跪在母親棺前,一連七日。
有不少遠親近鄰前來吊唁母親,有的他認識,有的不認識,有悲嘆母親一生委屈艱苦的,也有顧着和父親閑聊的,一位陌生的婦人突然過來抱住白燼,一邊安慰他,一邊哭着惋惜母親的早逝與半生艱辛。
白燼沉默地聽着,一滴淚也流不出來,他理解不了她們為什麽那麽悲傷,他不明白她們究竟感受到了什麽。
母親生前因為病痛已經骨瘦如柴,他并不覺得母親就此解脫是件壞事。
他看了一眼遠處的父親,他不知和友人談論起什麽趣事,神色輕松。
深夜,他自己一人躺在床上看着頭頂的漆黑,突然覺得很悲傷。
死去的人是他的母親,是這個世上他本該最依賴的人,可他感受不到任何的悲痛,他猛然發現,他的情感好像永遠的丢失了一塊,不知是天生如此還是後天使然,他幾乎不會對任何人的死去感到悲痛難忍,哪怕這個人是他的親生母親。
他很難過,不是為了母親,而是為了不會因為母親離世而悲泣的自己。
或許是終于發現原因所在,白燼愈發覺得自己難以融入人群,他本就因少言寡語,常被其他孩子所忽視,如今他更加懷疑,自己是否有異于他人,願意同他一起玩的孩子越來越少,他漸漸習慣了獨來獨往。
他不明白到底哪裏出了問題,也不知道如何解決,他不敢和父親訴說自己的不解,他不知道得到的會是一個敷衍的答案,或是一頓謾罵,他不敢去試。
第二年,父親上山砍柴摔斷了腿,沒幾天便随母親去了,他的第一反應不是悲痛,而是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如何料理父親的後事。
他敲開鄰居家的門,對來開門的人說,我爹死了。
面無表情。
随便轉了轉,白燼走出倒塌的破屋,沿着小路,爬上後山,他的父母埋在哪裏。
途中,他買了一些紙錢祭品,倒也不是愧疚,他沒有那樣的感覺,隻是覺得應該去做。
他就像一個空心的人偶,很多時候連自己也難以分清自己的所做所為有多少是出于真心,又有多少不過是來自對“應該這樣去做”的模仿。
祭拜完父母,他離開小鎮,重新踏上前往栯桑的路。
父親去世的那年,天地幹旱,收成不好,可官府絲毫沒有減稅的意思,他這樣的孩子沒幾個人願意收留,他寄住在一位相熟的親戚家,開春時,他被鎮上的無賴綁去賣與鄰村做菜人。
肉鋪的老闆将他拴在鋪前的柱子上,他很怕,想逃,卻掙脫不開繩子,想求救,卻被肉鋪老闆嫌煩綁住了嘴。
肉鋪老闆用磨好的刀指着他沖來賣肉的人說:“新鮮的肉嘞,又嫩又好,你要哪塊?我馬上給你割!” 他和那些家禽,其實沒有分別,或許所有人都沒有分別。
他有些麻木,看着那把泛着冷光的刀,卻始終哭不出來。
一個衣着幹淨的少年擠進來,和周圍面黃肌瘦的人有着雲泥之別,他有些着急,生怕晚了一步肉鋪老闆就會立刻給這個還活着的小孩放放血,他高聲喊:“不許割!我全要了,多少錢?” 少年豪爽地掏出一張銀票塞入老闆手中,也不要他找餘下的錢,快速解開繩子,将小孩抱進懷中匆忙離開。
待走遠,那個少年笑着對他說:“我姓顧,名雲間,你叫什麽名字?” 年幼的白燼看着他,愣了很久,控制不住抽泣起來,後來索性越哭越大聲,少年有些不知所措,想來想去,不太習慣地将他抱在懷中,模仿着娘親曾經哄自己的樣子,輕輕拍着他的後背,笨拙地安慰道:“好了,沒事了……” 待他終于平靜了些,少年牽着他的手,一邊走一邊問:“你家在何處?我送你回去可好?” 白燼低着頭,用力搖了搖。
少年的顧雲間嘆息,或許是想到即便送他回去,以後他也可能再次被賣與他人,成為菜人或者其他,顧雲間停下腳步,認真地問:“那你願意跟我走嗎?我替你詢問師傅,可願收你為徒,若他不願,你也可以随我住下,幫忙做些雜活,我想師傅不會介意的。
” 白燼擡頭看着他,點頭。
顧雲間笑了笑,握緊他的手,道:“別怕,以後我會保護你的。
” 栯桑很遠,鄰近渌州,也是,那是顧雲間戰敗的地方,不知他在敗軍中如何活下來的,輾轉到了栯桑,最終死在那裏。
白燼默念,他要去哪裏,他要去看一看屬于顧雲間的結局。
離開停留四年的邊疆,他重新回到中原土地。
行進路上,他看着地圖,突然有些感慨,繞了遠路,想回一趟自己生長的小鎮。
時隔多年,重回故土,白燼也不禁産生幾分懷念之情。
小鎮外有一條又長又寬的河流,他從來不知道這條河的源頭是哪裏,也不知道它會流向何處,兒時的他從未想過這個問題,而現在,他沒那麽多時間去想。
河上有一座石橋,來往的人都要經過這裏,這麽多年,這座橋似乎沒有變過,白燼還記得小時候每年枯水的季節,他都會和幼時的玩伴一起爬到橋下,橋下的淺水潭裏有大片的蝌蚪,還有小魚和透明的小蝦,他以為自己已經忘了,可走上石橋時,他還是能自然地想起,他還記得玩伴的名字,卻怎麽也想不起他們的模樣。
時辰尚早,鎮中的小集市還很熱鬧,這裏總是這樣,天不亮便有小販在集市上擺好攤子,販賣自家的蔬果家禽和一些手工品,等到了正午,人們就會收拾好物品回家,好繼續自家的活計,好像約定俗成的規矩,日複一日。
路邊有一農婦在買幾隻幼兔,白燼猶豫片刻,下馬走到攤前,農婦立馬上前招呼客人,賣力地說着,好讓客人買下。
白燼不為所動,他蹲下摸了摸小兔子柔順的耳朵和毛發,然後站起身搖搖頭走開。
他是個漂泊無所居的浪子,這些東西對于他來說不是必須品,他也不太會照顧這樣的小東西,印象中倒是母親很喜歡養這些小動物,兒時家裏就養過幾隻小兔子,白的,黑的,花的,母親為了逗他,給每一隻小兔都取了名字,每天傍晚他就陪母親一起去田邊給小兔割草。
小兔長得很快,沒幾個月就變成了大兔子,父親約了幾個好友,從圍欄裏抓出最大的那隻,用繩子綁住後腳倒挂在一棵老樹上。
他知道大人們在做什麽,可他一句話也不敢說,隻是膽怯地站在牆角,旁觀他們的忙碌。
刀子不太鋒利,父親割了好幾下才将兔子腳趾間的動脈割斷,血像線般噴出,兔子奮力做着最後的掙紮,白燼第一次聽到兔子的叫聲,吱吱喳喳,很尖銳。
被血濺到的大人們都在罵罵咧咧地笑着,可白燼哭了,沒有發出一點兒聲音,沒有人發現。
他是懦弱的,當拎着放完血的兔子的大人們準備回家時,他已經擦幹了眼淚。
兔子的血稀稀落落滴了一路,他走在後面,默不作聲地避開。
這世間有太多的無可奈何,即使他懇求父親也不會改變這隻兔子的命運,父親隻會說,這不過是一隻畜牲,養來便是為了吃的。
所以他便連自己小小的訴求也不敢說出口。
從那以後,他在也沒同情過那些注定會被宰殺的家禽。
在錯綜複雜的小巷中走了很久,白燼總算找到記憶中同父母一起生活的舊屋,青黑色的瓦頂已經塌陷,歪歪斜斜的木門上還挂着鎖,鏽蝕得不成樣子。
屋檐上挂了白色的蛛絲,雜草叢生。
說來奇怪,常年無人居住的房子确實更容易倒塌,他曾聽老人說過,是因為屋子沒有了“人氣”。
一劍削斷門上的鎖,白燼試着推開門,吱呀一聲,搖搖欲墜的門倒在後面的雜草叢中,揚起一陣灰塵。
白燼皺着眉後退幾步,待灰塵散去才小心走進去,門後着實沒多少能落腳的地方,破碎的瓦片,掉落的房梁,白燼踩着野草往裏面走,停在院中,正對面是堂屋,主梁已經斷開,牆壁倒了大半,一覽無遺。
母親病逝後便是停棺在那裏。
母親病了許多年,家中并沒有多餘的銀錢來支持母親日日買藥,于是斷斷續續,久病難醫,母親最終病死家中。
那時他十歲,是家中唯一的孩子,作為孝子,他幾乎一整天都跪在母親棺前,一連七日。
有不少遠親近鄰前來吊唁母親,有的他認識,有的不認識,有悲嘆母親一生委屈艱苦的,也有顧着和父親閑聊的,一位陌生的婦人突然過來抱住白燼,一邊安慰他,一邊哭着惋惜母親的早逝與半生艱辛。
白燼沉默地聽着,一滴淚也流不出來,他理解不了她們為什麽那麽悲傷,他不明白她們究竟感受到了什麽。
母親生前因為病痛已經骨瘦如柴,他并不覺得母親就此解脫是件壞事。
他看了一眼遠處的父親,他不知和友人談論起什麽趣事,神色輕松。
深夜,他自己一人躺在床上看着頭頂的漆黑,突然覺得很悲傷。
死去的人是他的母親,是這個世上他本該最依賴的人,可他感受不到任何的悲痛,他猛然發現,他的情感好像永遠的丢失了一塊,不知是天生如此還是後天使然,他幾乎不會對任何人的死去感到悲痛難忍,哪怕這個人是他的親生母親。
他很難過,不是為了母親,而是為了不會因為母親離世而悲泣的自己。
或許是終于發現原因所在,白燼愈發覺得自己難以融入人群,他本就因少言寡語,常被其他孩子所忽視,如今他更加懷疑,自己是否有異于他人,願意同他一起玩的孩子越來越少,他漸漸習慣了獨來獨往。
他不明白到底哪裏出了問題,也不知道如何解決,他不敢和父親訴說自己的不解,他不知道得到的會是一個敷衍的答案,或是一頓謾罵,他不敢去試。
第二年,父親上山砍柴摔斷了腿,沒幾天便随母親去了,他的第一反應不是悲痛,而是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如何料理父親的後事。
他敲開鄰居家的門,對來開門的人說,我爹死了。
面無表情。
随便轉了轉,白燼走出倒塌的破屋,沿着小路,爬上後山,他的父母埋在哪裏。
途中,他買了一些紙錢祭品,倒也不是愧疚,他沒有那樣的感覺,隻是覺得應該去做。
他就像一個空心的人偶,很多時候連自己也難以分清自己的所做所為有多少是出于真心,又有多少不過是來自對“應該這樣去做”的模仿。
祭拜完父母,他離開小鎮,重新踏上前往栯桑的路。
父親去世的那年,天地幹旱,收成不好,可官府絲毫沒有減稅的意思,他這樣的孩子沒幾個人願意收留,他寄住在一位相熟的親戚家,開春時,他被鎮上的無賴綁去賣與鄰村做菜人。
肉鋪的老闆将他拴在鋪前的柱子上,他很怕,想逃,卻掙脫不開繩子,想求救,卻被肉鋪老闆嫌煩綁住了嘴。
肉鋪老闆用磨好的刀指着他沖來賣肉的人說:“新鮮的肉嘞,又嫩又好,你要哪塊?我馬上給你割!” 他和那些家禽,其實沒有分別,或許所有人都沒有分別。
他有些麻木,看着那把泛着冷光的刀,卻始終哭不出來。
一個衣着幹淨的少年擠進來,和周圍面黃肌瘦的人有着雲泥之別,他有些着急,生怕晚了一步肉鋪老闆就會立刻給這個還活着的小孩放放血,他高聲喊:“不許割!我全要了,多少錢?” 少年豪爽地掏出一張銀票塞入老闆手中,也不要他找餘下的錢,快速解開繩子,将小孩抱進懷中匆忙離開。
待走遠,那個少年笑着對他說:“我姓顧,名雲間,你叫什麽名字?” 年幼的白燼看着他,愣了很久,控制不住抽泣起來,後來索性越哭越大聲,少年有些不知所措,想來想去,不太習慣地将他抱在懷中,模仿着娘親曾經哄自己的樣子,輕輕拍着他的後背,笨拙地安慰道:“好了,沒事了……” 待他終于平靜了些,少年牽着他的手,一邊走一邊問:“你家在何處?我送你回去可好?” 白燼低着頭,用力搖了搖。
少年的顧雲間嘆息,或許是想到即便送他回去,以後他也可能再次被賣與他人,成為菜人或者其他,顧雲間停下腳步,認真地問:“那你願意跟我走嗎?我替你詢問師傅,可願收你為徒,若他不願,你也可以随我住下,幫忙做些雜活,我想師傅不會介意的。
” 白燼擡頭看着他,點頭。
顧雲間笑了笑,握緊他的手,道:“別怕,以後我會保護你的。
” 栯桑很遠,鄰近渌州,也是,那是顧雲間戰敗的地方,不知他在敗軍中如何活下來的,輾轉到了栯桑,最終死在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