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三路齐进

關燈
    眺望着遠處嚴陣以待的明軍,高迎恩緩緩舉起了右手,握舉成拳。

     緊接着綿長嘹亮的号角聲便從他的身後響起,而後更多的号角聲自四面八方響起,連綿不絕,相互呼應。

     龐大的馬潮慢慢停下,各陣收到号角聲之後做出的反應有快有慢。

     有的已經早早停下,但是還有人仍在前進,陣型散亂不堪,用了許久的時間才慢慢的開始趨于一條直線。

     當然也隻是趨于直線,實際上從空中俯瞰,就會發現他們的陣線犬牙交錯,前後不一。

     和邠州城下陣型嚴整的明軍完全就是雲泥之别,泾渭分明。

     對于這一切高迎恩早已經是習以為常。

     高迎祥和張獻忠、老回回等人領着麾下的精銳帶着大隊往鞏昌方向挺進,找尋機會東進鳳翔,隻給他留了一千精騎,讓他管理這些新納的流民。

     如今麾下的十多萬人,大多都是入陝之後裹挾的流民和饑民,很多人都是老弱,青壯并不多,隻有五萬多人。

     現在步隊之中很多人甚至連把像樣的武器都沒有,很多人都是自己做的簡陋木矛,或是直接拿着棍棒,甚至還有人隻能拿着石頭作為武器,有一把菜刀都已經算是好的武器了,大多都是拿着農具。

     這一部分估計有個四萬人左右,有長槍、腰刀等像樣武器的步隊差不多有一萬餘人。

     有甲胄的就更少,隻有一些打過幾仗見過了血的老卒,這一部分隻有三千多人。

     實際上對于麾下的步隊和老弱有多少,高迎恩自己都不太清楚,隻是知道一個大概。

     不過高迎恩并沒有在意,因為這部分有多少也都無所謂,就算是死光了也無傷大雅。

     重要的是軍中的馬隊,是底下的精騎。

     隻要馬隊死傷不多,精騎還在,那麼無論損失多大都能夠東山再起。

     高迎恩向左右兩方看了一眼,在他的身邊,還有三名穿着邊軍甲,軍将打扮的人。

     這三人并非是他的手下,而是和他一樣地位的首領。

     一字王拓先靈、闖塌天劉國能、撞天王高應登,三人麾下都有精騎千人。

     拓先靈和劉國能兩人,一人穿着紫花罩甲,另一人則是穿着染藍鉚釘布面甲。

     而撞天王高應登穿的最為奢華,身穿亮金山紋甲,臂帶虎頭披膊,罩袍束帶。

     更是學着壁畫之上的那些儒将那般,隻将左側袖穿上,将右側袖掖入腰後,袒露右肩。

     隻是面容醜陋,生的一張翻天鼻,雙眼圓小,又是滿臉橫肉,毫無半點儒将風範,破壞了一切的氣勢。

     不過饒是如此,卻是沒有人敢笑話高應登。

     因為笑話他的人,無一例外都被他一刀砍翻,将肉剁了去喂其養的幾條寬背野犬。

     高迎恩駐馬之後,三人也是一起駐馬。

     高迎恩是高迎祥的胞弟,高迎祥如今勢力正值如日中天之時,雖未明說,但是諸營都已經是隐隐遵其為首。

     高迎祥資格極深,昔日諸營都跟随在王嘉胤帳下,那個時候高迎祥便已經是展露頭角,作為大将領兵一方。

     而後王嘉胤被殺,其部被曹文诏擊潰,紫金梁王自用被衆人推為盟主,分設三十六營,高迎祥也是獨領一營。

     而後一路輾轉,幾經波折,無論是打破中都,還是轉回陝西,衆人也都是在高迎祥的帶領之下。

     如今高迎祥在軍中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