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风暴来袭

關燈
    我能聽到岩石相互摩擦、碰撞發出的刺耳聲響,那是死亡的前奏,也是命運轉折的号角。

    終于,在一次尤為猛烈的沖擊下,我感到自己與山體之間的聯系被徹底切斷,随後便被卷入了湍急的水流之中。

     【鵝卵石形成科學原理詳細闡述】在這充滿驚險與混亂的水流裡,我踏上了成為鵝卵石的奇妙旅程。

    水的流動是塑造我的關鍵力量,它蘊含着巨大的動能。

    當水流奔騰而過,攜帶着我一路向前時,對我的表面産生了持續不斷的摩擦力,這種摩擦力就像無數把微小卻堅韌的锉刀,一點一點地磨蝕着我原本粗糙、突兀的棱角。

    同時,水中還混合着泥沙、礫石等各種顆粒物質,它們随着水流一同湧動,與我頻繁地發生激烈碰撞。

    每一次碰撞都如同小型的沖擊,逐漸敲掉我表面那些尖銳的部分,使我的外形逐漸變得圓潤。

     而且,水流的速度和壓力變化也起着重要作用。

    在水流湍急的區域,水壓會顯着增大,這使得我在被水流推動的過程中,受到的沖擊力更為強大,進一步加速了我身體物質的剝落和磨圓進程。

    例如,當水流經過狹窄的河道或遇到障礙物時,水流速度會瞬間加快,水壓也會急劇上升,我在這樣的環境中就像置身于一個天然的打磨車間,被反複錘煉。

     此外,水中溶解的礦物質也在悄悄地改變着我。

    當水流經不同的岩石層時,會溶解其中的一些礦物質,這些礦物質會在我的表面發生沉澱或化學反應,形成一層薄薄的覆蓋物。

    這層覆蓋物雖然在後續的摩擦和碰撞中會逐漸被磨掉,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表面物質的結構和硬度,使得磨圓過程更加複雜和多樣化。

    在漫長的歲月裡,經過無數次這樣的水流沖刷、顆粒碰撞以及礦物質作用,我逐漸從一塊有棱有角的石頭,向着圓潤光滑的鵝卵石形态演變。

     風暴終于漸漸平息,天空也慢慢恢複了往日的甯靜與明亮。

    而我,卻被帶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一條寬闊而渾濁的溪流。

    溪水依舊湍急地流淌着,四周是一片狼藉,堆積着被風暴沖來的各種雜物。

    我靜靜地躺在溪流底部,心中充滿了對過去生活的懷念和對未知未來的迷茫。

    我不知道在這條溪流中還會遭遇什麼,但我清楚,我必須适應這個新環境,就像過去在高山上面對各種惡劣條件一樣,頑強地生存下去。

     喜歡無聲的我請大家收藏:()無聲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