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梦想再启:追逐被耽搁的未来

關燈
    章怡背着簡單的行囊,站在人生新旅程的起點,望着遠方那模糊而充滿吸引力的天際線,心中五味雜陳。

    曾經失去的歲月像一把鈍刀,時不時在她心間拉扯,但此刻眼中的堅毅卻如燃燒的火焰,越發明亮。

    過去的遺憾是沉重的巨石,卻也成為她再次出發的強勁動力,推動着她朝着被耽擱的未來狂奔而去。

     她首先将目光投向了學業的深造。

    憑借着在心理咨詢領域積累的實踐經驗和自學打下的基礎,章怡申請了一所知名學府的心理學研究生課程。

    備考的日子裡,她仿佛回到了學生時代,每日與書本為伴,圖書館的角落成為她的常駐地。

    清晨,第一縷陽光還未完全照亮校園,她便已在圖書館門口等待開門,手中的單詞本被反複翻閱,紙張都泛起了毛邊;夜晚,圖書館閉館的鈴聲響起,她才拖着疲憊身軀,伴着月色回到出租屋。

    房間裡那盞昏黃的台燈下,堆積如山的筆記見證着她的努力。

    每一個晦澀的專業術語,每一個複雜的理論模型,她都如饑似渴地鑽研,直至融會貫通。

    那些日子,她的世界裡隻有知識的海洋,她像一條奮力遊動的魚,向着深海更深處探索,隻為彌補曾經錯失的時光,重新找回那個在知識殿堂中本應閃閃發光的自己。

     功夫不負有心人,章怡如願收到了錄取通知書。

    踏入校園的那一刻,她深深吸了一口氣,那帶着書香和青春氣息的空氣充滿肺部,讓她感到一種久違的振奮。

    課堂上,她像一塊幹涸許久的海綿,盡情汲取着教授們傳授的知識養分。

    每一次小組讨論,她都積極發言,将自己的實踐案例與理論知識相結合,獨到的見解常常引來同學們欽佩的目光。

    課後,她主動向教授請教問題,辦公室裡時常能看到她與教授熱烈讨論的身影,那專注的神情仿佛周圍的一切都已消失不見。

     在學術的道路上逐漸站穩腳跟的同時,章怡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幫助更多的人。

    她利用課餘時間,參與到學校組織的各種心理健康公益活動中。

    在一次為貧困地區兒童開展的線上心理咨詢服務中,她遇到了一個叫曉梅的女孩。

    曉梅因家庭貧困,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内心極度自卑且缺乏安全感,常常在深夜裡獨自哭泣。

    章怡通過視頻,用溫柔而堅定的聲音與曉梅交流,耐心地傾聽她的煩惱,一點點地解開她心中的疙瘩。

    每次通話結束,曉梅都會帶着笑容說:“姐姐,我感覺好多了,謝謝你。

    ”那一刻,章怡看到了曾經的自己在曉梅眼中的投影,也更加堅定了自己追逐未來的意義。

     除了學業和公益,章怡還嘗試挑戰自己在其他領域的極限。

    她報名參加了各種心理學學術研讨會和交流活動,在那些高手如雲的場合,起初她緊張得連話都說不利索,但她沒有退縮。

    她不斷地逼迫自己在衆人面前發言,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接受來自各方的質疑和建議。

    每一次的緊張與窘迫,都化作成長的基石,讓她在專業領域的表達和溝通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她的觀點逐漸受到關注,一些學術期刊也開始刊登她的文章,這讓她在心理學界嶄露頭角,開始擁有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随着知識和經驗的積累,章怡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