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關燈
    > 在北平來不及停留,辦好一應歸國手續,二人再次坐上火車前往昆明,這麼一來,半個月的時間都花在旅途上了。

     終于,兩個人穿過整個亞洲應西南聯大時任輪值主席梅贻琦邀約,抵達了傳說中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十四年抗戰給祖國帶來的是痛苦和磨難,每個人物都像水中浮萍,身如草芥、朝不保夕。

    西南聯大的教師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仍然不放下手中的教鞭,為祖國培養出一大批人才。

     重返校園,王耀在這見到了許多老熟人,他們都是當年在盧溝橋事變中誓死要和北大共進退的志士,隻是為了保存有生力量不得已一起南遷,他們成為了後世赫赫有名的科學家、文學家、數學家……他們的大腦本身就是國之利器。

     王耀和這些教師一一打了招呼,又為他們介紹伊利亞:“這位是伊利亞·布拉金斯基,莫斯科東方大學的博士,二四年的時候在北大擔任教授,後來帶留學生一起去了中山大學,三一年在基輔軍事學院加入紅軍,參加過列甯格勒保衛戰,少将軍銜。

    ” 大家熱情地走上來和布拉金斯基教授握手,有人說:“布教授啊,我認得您,二四年的時候國内非常缺乏俄語人才,多虧了您願意留校教書,為我們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學生!” 聽到“布教授”這個古老記憶裡的詞,所有人哈哈大笑起來。

     王耀拍拍伊利亞的肩膀:“很榮幸得到梅主席垂愛,受邀返校和大家一同為祖國的教育事業獻微薄之力,此次布教授同我一道前來,也是抱着同樣的心願,我們願意留下來教書,并且,一分錢都不要。

    ” WJ亞點點頭。

     這個困難時期,學校一窮二白,工資發不起,老師都得去搞副業維生,王耀不但這麼說,還拉來一個人,簡直是雪中送炭,一行人高高興興拉着王耀去給他接風洗塵了,說是接風洗塵,其實也隻是一頓有油水的菜和白米飯罷了,照這也獺了。

     兩個人留下來,度過了一段相對平靜的日子,這個平靜隻是說比起前線來說而已。

     這時的大學窮苦到什麼地步呢?恐怕是後世嬌生慣養的大學生想不到的,學校食堂做飯用的是陳米,被學生戲稱為“八寶飯”。

     “八寶者何?曰:谷、糠、秋、稗、石、砂、鼠屎及黴味也。

    ” 不隻是學生食堂,同樣教授們也吃不飽飯,于是王耀鼓動那些外人看來書生氣十足,定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教授們組成種菜小組,推舉植物學家當種菜組組長,生物系講師當“種菜助理”,其他教授全程參與澆水施肥。

     多虧王耀活得久,别的不敢說,種菜這門技術他說世界第一沒人敢說第二,在他超前理念的指導下,在别人還隻是躍躍欲試但猶豫不決的時候,他開辟了學校所有不用的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