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杨家丢不起这人
關燈
小
中
大
在皇城門口和長孫晟道别,楊廣就坐着馬車向家中去了。
今日還是他第一次在朝堂感受争鋒,而且自己也參與了其中。
最大的感受倒是挺佩服楊堅的,大臣們在他的大殿上可以暢所欲言,元孝矩,長孫晟,高颎包括自己都可以說話,而且他不會因為任何人言語上有些冒犯而大發雷霆,可以聽進去大臣們的話,但是自己又很有主見,心意堅定。
做了最終決定之後也并未責怪任何據理力争的一方。
或者也正是這樣的楊堅才能做到重新統一中原吧。
回到家,李靖聽聞了今日的事情,急切的說:“殿下,您沖動了呀,怎麼能在朝堂上請旨領兵,您從未帶過兵,又無親信,行軍打仗本就風險極大。
” “放心,父皇也沒同意我去。
” “太沖動了殿下。
”李靖比楊廣自己還要急,但是馬上又說:“但是殿下的說法沒錯,和親這些辦法終究隻是緩兵之計,而且是下下之策,殿下的話沒錯,隻是殿下下次不可如此沖動。
” “知道了,知道了,你一個小孩子怎麼跟老大爺一樣。
” “殿下,我也是為了你好。
” 楊廣問:“李靖,你覺得我們打突厥能赢嗎?” “我覺得長孫都尉的計策很好,雖然短時間内或許難見成效,但是這分化之策極好,對比我們與突厥這些遊牧民族的優劣勢,我朝最大的優勢應該就是後續補給能力,突厥與我們打不了拖延時間的戰鬥,他們民族的特性決定了他們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包含契丹,和高句麗其實也大差不差,我軍最大的優勢依舊是補給能力,雖然消耗巨大,但是我軍能打長期戰争,他們打不了。
” 這就是未來軍神的戰争直覺。
“李靖讓你來打的話你會怎麼打?” “我沒打過仗,但是我覺得,正兵在前,奇兵為輔,攻守因情而定,隋朝的大軍,與突厥正面交鋒,我軍有城牆長城的情況下可立于不敗之地,但是也不用過分求勝,所以是正軍在前,再以小股奇兵數次突襲滋擾,而且我大軍應該攻守快速轉換,視敵情而定,攻是守之機,守是攻之策,同歸科勝而已。
” “小股的奇兵如果突襲遇到敵軍被殲滅如何?” “奇兵不為求勝,而為滋擾罷了,殿下讓我看兵書,我問師傅要了不少,其中就有記載于突厥人之前戰鬥的,我發現突厥人其實不懂戰術。
” “何以如此說?” “縱觀北方遊牧民族侵擾中原,無外乎騎兵突然殺到,打的措手不及,也少有攻城之戰,搶了便跑,而我們北方的邊境線極長,總能被他們找到缺口,靠着騎兵兇悍沖殺為主,而且他們沒有我們這樣的文字,自然難以成書流傳,戰鬥的經驗多靠口口相傳,除了少數天賦異禀之人,其實多是不懂戰術,我們不必将之想複雜了。
” “穩紮穩打,不急不慢,緩步推進,不要陷入到敵人的節奏中,我軍應可勝之。
” 楊廣吃驚,李靖将來打的也都是這樣的仗,正中用奇,穩中求變,雖然人們津津樂道的是李靖三千兵馬奇襲突厥皇庭這樣的事情,但是這種奇謀是在李靖用正面交戰中吸引了絕大多數注意力才得到的,純靠奇謀,那不是李靖。
所以說李靖打仗看似奇謀頻繁出,但是其實都是穩紮穩打的滅國之戰。
李靖繼續說:“其實我還有一個想法,效仿漢朝霍去病,以千騎遊騎兵,長期遊擊突厥,如同突厥滋擾我們一樣。
” 我擦,遊擊戰。
今日還是他第一次在朝堂感受争鋒,而且自己也參與了其中。
最大的感受倒是挺佩服楊堅的,大臣們在他的大殿上可以暢所欲言,元孝矩,長孫晟,高颎包括自己都可以說話,而且他不會因為任何人言語上有些冒犯而大發雷霆,可以聽進去大臣們的話,但是自己又很有主見,心意堅定。
做了最終決定之後也并未責怪任何據理力争的一方。
或者也正是這樣的楊堅才能做到重新統一中原吧。
回到家,李靖聽聞了今日的事情,急切的說:“殿下,您沖動了呀,怎麼能在朝堂上請旨領兵,您從未帶過兵,又無親信,行軍打仗本就風險極大。
” “放心,父皇也沒同意我去。
” “太沖動了殿下。
”李靖比楊廣自己還要急,但是馬上又說:“但是殿下的說法沒錯,和親這些辦法終究隻是緩兵之計,而且是下下之策,殿下的話沒錯,隻是殿下下次不可如此沖動。
” “知道了,知道了,你一個小孩子怎麼跟老大爺一樣。
” “殿下,我也是為了你好。
” 楊廣問:“李靖,你覺得我們打突厥能赢嗎?” “我覺得長孫都尉的計策很好,雖然短時間内或許難見成效,但是這分化之策極好,對比我們與突厥這些遊牧民族的優劣勢,我朝最大的優勢應該就是後續補給能力,突厥與我們打不了拖延時間的戰鬥,他們民族的特性決定了他們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包含契丹,和高句麗其實也大差不差,我軍最大的優勢依舊是補給能力,雖然消耗巨大,但是我軍能打長期戰争,他們打不了。
” 這就是未來軍神的戰争直覺。
“李靖讓你來打的話你會怎麼打?” “我沒打過仗,但是我覺得,正兵在前,奇兵為輔,攻守因情而定,隋朝的大軍,與突厥正面交鋒,我軍有城牆長城的情況下可立于不敗之地,但是也不用過分求勝,所以是正軍在前,再以小股奇兵數次突襲滋擾,而且我大軍應該攻守快速轉換,視敵情而定,攻是守之機,守是攻之策,同歸科勝而已。
” “小股的奇兵如果突襲遇到敵軍被殲滅如何?” “奇兵不為求勝,而為滋擾罷了,殿下讓我看兵書,我問師傅要了不少,其中就有記載于突厥人之前戰鬥的,我發現突厥人其實不懂戰術。
” “何以如此說?” “縱觀北方遊牧民族侵擾中原,無外乎騎兵突然殺到,打的措手不及,也少有攻城之戰,搶了便跑,而我們北方的邊境線極長,總能被他們找到缺口,靠着騎兵兇悍沖殺為主,而且他們沒有我們這樣的文字,自然難以成書流傳,戰鬥的經驗多靠口口相傳,除了少數天賦異禀之人,其實多是不懂戰術,我們不必将之想複雜了。
” “穩紮穩打,不急不慢,緩步推進,不要陷入到敵人的節奏中,我軍應可勝之。
” 楊廣吃驚,李靖将來打的也都是這樣的仗,正中用奇,穩中求變,雖然人們津津樂道的是李靖三千兵馬奇襲突厥皇庭這樣的事情,但是這種奇謀是在李靖用正面交戰中吸引了絕大多數注意力才得到的,純靠奇謀,那不是李靖。
所以說李靖打仗看似奇謀頻繁出,但是其實都是穩紮穩打的滅國之戰。
李靖繼續說:“其實我還有一個想法,效仿漢朝霍去病,以千騎遊騎兵,長期遊擊突厥,如同突厥滋擾我們一樣。
” 我擦,遊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