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太子多疾
關燈
小
中
大
從清晨坐到了日暮,天色昏暗的時候,楊廣才算是從後頭到了前廳來。
看着被王義攙扶的楊廣走過來,孔博望等人當即起身問安:“太子殿下。
” 王義當即不滿的抱怨:“太子殿下剛醒過來又得來見人,便是再普通的人家生了病也得多歇着,怎麼我們太子……” “王義不得無禮。
” 楊廣呵斥了王義然後略帶歉意的對孔博望等人說:“孔先生莫怪,王義打小跟在我身邊,沒讀過什麼書,不懂什麼道理,做事情說話就都欠缺了些禮數,還望莫怪。
” 孔博望回:“太子殿下,王公公罵的沒錯,我等确實失禮。
” 為了避免再被打岔,孔博望直接進入話題:“但是就算是失禮也得面見太子殿下,有個不情之請。
” “孔先生您言重了,不知道您說的是什麼事情?” “太子殿下,前些日子,崔成俊崔太守抓了城中許多儒生入了大牢,還望殿下開恩,将這些人都放了吧。
” 楊廣一臉的疑惑:“孔先生,您這話說的我就一頭霧水了,崔太守抓人的消息我不知情,不知道這些人是為什麼被抓的?” 這一下明知故問,孔博望面露難色,楊廣假裝不知道,孔博望也不能當面說就是你太子下令抓的,不然到時候人家說你誣陷。
但是這理由讓孔博望自己說,就有些難看了。
難看歸難看,孔博望活這麼多年,這年面皮的厚度還是有的。
“太子殿下,就是您入城那一日,不少城内的儒生在您車隊邊上高喊獨尊儒術,年輕人做事沖動,許是沖撞了太子殿下,還請殿下法外開恩。
” “孔先生,您這話就不對了。
” 楊廣的面色當即嚴肅了起來,接着說:“您這話說的就像是我命令崔太守去将人抓了似的,我送孔先生古籍孤本是敬重先生,沒想到先生卻想我是如此這般,還以為先生是上門來與我相會的,拖着病重的身子也得和先生見面,沒想到先生是來興師問罪的?” 聽到楊廣的語氣瞬間轉重,孔博望一時間卻沒辦法了,他擅長以禮壓人,但是現在楊廣拖着病重的身體,自己說什麼好似都錯了一般 “太子殿下莫要誤會,老朽絕無興師問罪的想法,隻是現在曲阜城内如此多的儒生被抓,家家戶戶擔心的很,還請殿下去勸勸崔太守。
” 楊廣依舊臉上帶着微微的怒氣:“崔太守是一郡太守,難道他會玩忽職守,随便抓人嗎?既然是抓了人想來是有什麼違法亂紀的事,我不好插手。
” “太子殿下,這些年輕的儒生們都是知禮的年輕人,隻是抒發一下自己的内心的想法,還請殿下多寬宥。
” “孔老先生似乎就是認定了,就是孤要對這群年輕的儒生動手,是孤要抓他們下大獄,是孤要他們死?” 孔博望這一輩子見過許多人,其中自然不乏人中龍鳳,世間枭雄,但是在楊廣的面前他似乎第一次感受到令人窒息的壓迫感。
這種壓迫感不是那種身居高位的壓迫感,而是一種難以名狀的違和感。
給孔博望一種感覺。
眼前的男人真敢為天下之大不韪之事。
世上凡身居高位者,總是在意名聲的,可楊廣給了孔博望那種随時會和你掀桌子的感覺。
人多是如此的,若和你好好說話講道理,有些人是聽不進去的,他隻管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道理,但是此時你若說要掀桌子了,并且随時有掀桌子的實力,他大抵是會坐下來和你好好講道理的。
“太子殿下,老朽不是這個意思,隻是希望太子殿下為了這群年輕的後生們想想,他們都是十幾年寒窗苦讀的少年郎,都有報國之志,将來可做朝廷棟梁之才,不應當因為近來的事情就被抓到大獄中,殿下您下令将之放出來,也是一樁美事。
” “孔先生,您似乎是真将王法當兒戲了,似乎就是想要孤随口一言放人就放人,不必查證為了抓人,不必查證是否可以放人了?” 孔博望見楊廣死活不松口,隻得緩緩的跪了下去。
王義眼疾手快的将他扶住了:“孔老先生,怎麼好好的說跪就跪了,您可是泰鬥,可不能跪。
” 孔博望依舊要跪,但是王義死死的拉住了他,就是不讓他跪下。
他跪下是求情嗎?不! 他清楚的很,他跪下是脅迫楊廣不得不屈服妥協,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分量,也非常清楚如何利用這種分量。
一旦被冠上不尊老等等名聲,楊廣的名聲就會被其所累。
孔博望和王義拉扯之時,楊廣的聲音傳來:“孔老先生,我可否問您一個問題?” “太子殿下請問。
” “老先生,既然您說是孤抓的那群學子,您覺得是因為他們攔着我的馬車我懷恨在心,那您覺得他們為什麼要攔着我的馬車,高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 “這個問題我非常的好奇,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孔博望回答的很圓滑:“太子殿下,老朽并不覺得您懷恨在心,隻是求您大人有大量,幫上儒生們一把。
” “孔老先生,您沒有回答我剛才的主要問題,他們為什麼要攔着我的馬車,高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孔博望看着楊廣的面龐,知道這個問題自己不回答,楊廣不會罷休了。
“既是儒生,自當為自己的學問謀一席之地,殿下總得容得他人說話不是,他們做事沖動了些,許是認為現在學堂之中禮數全亂,不尊儒學,所以才出此下策,還望殿下理解。
” 楊廣一臉的疑問:“理解?我不理解,怎麼你說儒家學問要一席之地,孤得理解你們的僭越,你們的阻攔,但是你們聽聽你們喊的是什麼,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要将其他的學問都給排除了,好似不給人一席之地的是你們吧。
” 說到這些事情,孔博望有着豐富經驗:“儒學是治國之學……” 但是還不等他開始長篇大論,楊廣就直接打斷了他。
厚重的聲音宛如濁龍低吟。
“儒學很好,獨尊?” “不行!” (本章完)
看着被王義攙扶的楊廣走過來,孔博望等人當即起身問安:“太子殿下。
” 王義當即不滿的抱怨:“太子殿下剛醒過來又得來見人,便是再普通的人家生了病也得多歇着,怎麼我們太子……” “王義不得無禮。
” 楊廣呵斥了王義然後略帶歉意的對孔博望等人說:“孔先生莫怪,王義打小跟在我身邊,沒讀過什麼書,不懂什麼道理,做事情說話就都欠缺了些禮數,還望莫怪。
” 孔博望回:“太子殿下,王公公罵的沒錯,我等确實失禮。
” 為了避免再被打岔,孔博望直接進入話題:“但是就算是失禮也得面見太子殿下,有個不情之請。
” “孔先生您言重了,不知道您說的是什麼事情?” “太子殿下,前些日子,崔成俊崔太守抓了城中許多儒生入了大牢,還望殿下開恩,将這些人都放了吧。
” 楊廣一臉的疑惑:“孔先生,您這話說的我就一頭霧水了,崔太守抓人的消息我不知情,不知道這些人是為什麼被抓的?” 這一下明知故問,孔博望面露難色,楊廣假裝不知道,孔博望也不能當面說就是你太子下令抓的,不然到時候人家說你誣陷。
但是這理由讓孔博望自己說,就有些難看了。
難看歸難看,孔博望活這麼多年,這年面皮的厚度還是有的。
“太子殿下,就是您入城那一日,不少城内的儒生在您車隊邊上高喊獨尊儒術,年輕人做事沖動,許是沖撞了太子殿下,還請殿下法外開恩。
” “孔先生,您這話就不對了。
” 楊廣的面色當即嚴肅了起來,接着說:“您這話說的就像是我命令崔太守去将人抓了似的,我送孔先生古籍孤本是敬重先生,沒想到先生卻想我是如此這般,還以為先生是上門來與我相會的,拖着病重的身子也得和先生見面,沒想到先生是來興師問罪的?” 聽到楊廣的語氣瞬間轉重,孔博望一時間卻沒辦法了,他擅長以禮壓人,但是現在楊廣拖着病重的身體,自己說什麼好似都錯了一般 “太子殿下莫要誤會,老朽絕無興師問罪的想法,隻是現在曲阜城内如此多的儒生被抓,家家戶戶擔心的很,還請殿下去勸勸崔太守。
” 楊廣依舊臉上帶着微微的怒氣:“崔太守是一郡太守,難道他會玩忽職守,随便抓人嗎?既然是抓了人想來是有什麼違法亂紀的事,我不好插手。
” “太子殿下,這些年輕的儒生們都是知禮的年輕人,隻是抒發一下自己的内心的想法,還請殿下多寬宥。
” “孔老先生似乎就是認定了,就是孤要對這群年輕的儒生動手,是孤要抓他們下大獄,是孤要他們死?” 孔博望這一輩子見過許多人,其中自然不乏人中龍鳳,世間枭雄,但是在楊廣的面前他似乎第一次感受到令人窒息的壓迫感。
這種壓迫感不是那種身居高位的壓迫感,而是一種難以名狀的違和感。
給孔博望一種感覺。
眼前的男人真敢為天下之大不韪之事。
世上凡身居高位者,總是在意名聲的,可楊廣給了孔博望那種随時會和你掀桌子的感覺。
人多是如此的,若和你好好說話講道理,有些人是聽不進去的,他隻管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道理,但是此時你若說要掀桌子了,并且随時有掀桌子的實力,他大抵是會坐下來和你好好講道理的。
“太子殿下,老朽不是這個意思,隻是希望太子殿下為了這群年輕的後生們想想,他們都是十幾年寒窗苦讀的少年郎,都有報國之志,将來可做朝廷棟梁之才,不應當因為近來的事情就被抓到大獄中,殿下您下令将之放出來,也是一樁美事。
” “孔先生,您似乎是真将王法當兒戲了,似乎就是想要孤随口一言放人就放人,不必查證為了抓人,不必查證是否可以放人了?” 孔博望見楊廣死活不松口,隻得緩緩的跪了下去。
王義眼疾手快的将他扶住了:“孔老先生,怎麼好好的說跪就跪了,您可是泰鬥,可不能跪。
” 孔博望依舊要跪,但是王義死死的拉住了他,就是不讓他跪下。
他跪下是求情嗎?不! 他清楚的很,他跪下是脅迫楊廣不得不屈服妥協,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分量,也非常清楚如何利用這種分量。
一旦被冠上不尊老等等名聲,楊廣的名聲就會被其所累。
孔博望和王義拉扯之時,楊廣的聲音傳來:“孔老先生,我可否問您一個問題?” “太子殿下請問。
” “老先生,既然您說是孤抓的那群學子,您覺得是因為他們攔着我的馬車我懷恨在心,那您覺得他們為什麼要攔着我的馬車,高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 “這個問題我非常的好奇,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孔博望回答的很圓滑:“太子殿下,老朽并不覺得您懷恨在心,隻是求您大人有大量,幫上儒生們一把。
” “孔老先生,您沒有回答我剛才的主要問題,他們為什麼要攔着我的馬車,高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孔博望看着楊廣的面龐,知道這個問題自己不回答,楊廣不會罷休了。
“既是儒生,自當為自己的學問謀一席之地,殿下總得容得他人說話不是,他們做事沖動了些,許是認為現在學堂之中禮數全亂,不尊儒學,所以才出此下策,還望殿下理解。
” 楊廣一臉的疑問:“理解?我不理解,怎麼你說儒家學問要一席之地,孤得理解你們的僭越,你們的阻攔,但是你們聽聽你們喊的是什麼,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要将其他的學問都給排除了,好似不給人一席之地的是你們吧。
” 說到這些事情,孔博望有着豐富經驗:“儒學是治國之學……” 但是還不等他開始長篇大論,楊廣就直接打斷了他。
厚重的聲音宛如濁龍低吟。
“儒學很好,獨尊?” “不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