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不独存

關燈
    什麼呢?談詩詞嗎?” 孔博望撫着胡須說:“詩詞是小,學問是大,之前我們孔家去山東大學堂,有過一次辯論,和山東大學堂的一些學生互相論證,但是最終沒有得出什麼結論,論證的題目叫做【儒學對國家可有好處】。

    ” 這個論題其實是非常有偏向性的,儒學對國家可有好處,那當然是有好處的,從根本上你就無法和儒家的人辯論,孔博望這麼自信想來當初儒生在山東大學堂應該是大殺四方了吧。

     楊廣卻搖了搖頭,在身後的竹闆上用毛筆寫下幾個大字【獨尊儒術還是百家争鳴】。

     寫完将筆一扔說:“我剛到曲阜的時候,聽到了不少的人在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我很好奇為什麼你們要對我喊這樣的話,為什麼要對我說這個呢?” 楊廣擺出一臉疑問的表情:“既然你們都喊了,那不如今日我們來讨論讨論,獨尊儒術好還是百家争鳴好。

    ” 聽到楊廣這麼說孔博望有些詫異,沒想到楊廣将這樣的事情都放到了明面上來讨論。

     一時間不知道是自己膽小還是楊廣膽大。

     學子們也是面面相觑,其中有幾個是這次進過大牢的人,現在更不知道楊廣意欲何為,一句話也不敢開口。

     孔博望見此情形說:“太子殿下,對于年輕人來說,這個題目是不是太大了。

    ” “既然都是要科考當官的人,所想的事情自然要更大一些才是,這題目我都覺得小了。

    ” 楊廣這麼說,孔博望不知道如何回絕,眼神示意孔順等人自己來接上楊廣的話。

     但是孔順年紀雖然很輕,卻有着自己的主意。

     他的父親早亡,所以童年和青年時代的經曆并不算是什麼幸福的經曆,而往往這樣的經曆會讓人有着超出年紀的成熟。

     他怎麼都沒想到過孔家嫡系傳人的位置會輪到自己的身上,畢竟前面那兩房人數衆多,這種一鍋端的事情,讓他去想他都不敢想,但是就這樣真實的發生了。

     而他吸取了那兩房的教訓,加上謹小慎微的性格所以不願意做出頭鳥更不願意被人當槍使,所以面對孔博望的提醒,他假裝當做沒看懂。

     孔博望見孔順沒理解自己的意思,不由的眉頭一皺,隻覺得這臨時拉出來的嫡系後代真是愚鈍的令他頭痛。

     好在此時有膽子大的學子問:“太子殿下,我等認為獨尊儒術才是正途,古來獨尊儒術之國家皆昌盛,漢之強盛皆因獨尊儒術,順應天道則人道昌隆,儒術講禮,以仁義治天下,百姓安居樂業,國家興旺。

    ” 一個人站了起來,就有第二個站起來說:“學生也認為如此,天下訓之以禮,尊之以禮,君王仁義,百姓淳樸,這才是真正的天下大道。

    ” 學子們一時間群情憤慨,暢所欲言,孔博望十分滿意的看着場中學子們的表現,自覺這次算是下了楊廣的顔面了。

     但是他轉而看向了楊廣,卻滿臉的錯愕與不解。

     楊廣的臉色并沒有他之前所預料的那種不滿,憤慨,甚至連黑着臉都不是。

     那是一種興奮的表情,和方才孔博望自己看着這群學子們那種滿意的表情幾乎一緻,雙眼放光的看着正在議論紛紛的學子們。

     這讓孔博望百思不得其解。

     他永遠無法理解自己的小人之心,他要争的一家一姓的之事,而楊廣要的是千秋萬代之事,他并不反對儒學,更不針對儒學。

     等到衆人說話的聲音漸漸小了下去。

     楊廣此時才開口說話:“諸位方才說了許多,我深感欣慰,從言辭上看就知道我大隋的儒生們确實學得紮實,聖人名言張口即來,說的合理,說的适時,想必就算是聖人在世,見到如此多的年輕儒生能夠放聲論道也一定會非常的欣慰。

    ” 對于楊廣的贊賞,這群儒生中今日才從大牢裡面出來的那幾位可是面面相觑,不知道楊廣這是要做什麼。

     楊廣随後說:“諸位放聲論道,觀點一緻,都是要獨尊儒術,不可否認,儒術中有不少的道理放之古今都是通用的,聖人說當仁不讓,沒錯,永遠不會錯。

    ” “但是……” 衆人終于等到了楊廣的但是二字。

     “但是,儒術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 孔博望立馬接上話:“太子殿下,鬥膽請問,是什麼問題無法解決,今日這大好的機會,咱們一起來讨論讨論。

    ” 楊廣面帶微笑說:“那就說一件大的。

    ” “孔勝,孔博二人作為當代孔家嫡系族老,滿腹學問,儒學泰鬥,但是卻在大興城行大逆不道之事,妄圖刺殺我,伱們說說看用儒學如何來定義他們的罪責。

    ” 一時間無人回答,孔博望一臉的尴尬,這件事情永遠可以讓楊廣站在道德高地上對他們進行慘無人道的譴責和鞭撻。

     “太子殿下,孔勝孔博兩人道德敗壞,已經被我們從族譜上删除了,他們不配做我們孔家人。

    ” 楊廣對于如此牽強的說辭,隻是禮貌性的假笑了一下。

     “既然如此大的事情管不了,那麼我們再說一個小的。

    ” 楊廣再舉了一個例子:“張三家的兒子把李四的兒子打了,李四的兒子找王五的兒子跟張三的兒子又打了一架,最後張三的兒子胳膊斷了,李四的兒子腿斷了,王五的兒子腿也斷了,那請問現在諸位,你們如何決定現在儒學如何來解決三個家庭之間的糾紛。

    ” 在場衆人面面相觑,不久,一個人站起來說:“太子殿下,這是鄰裡矛盾,得上衙門。

    ” 楊廣點頭:“這事情儒家解決不了,得法家來,之前我說的那事情也一樣,儒家學問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 “解決不了百姓紛争,解決不了餓肚子的問題,解決不了突厥來犯的問題,解決不了人生病的問題,所以作為一門學問,它不能獨尊。

    ” “因為它不存在這獨尊的理論基礎。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