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父要子亡

關燈
    日後如何生活?” “若無子嗣,何人為你養老送終?” “若無子嗣,倘有人欺你、辱你,你該如何應對?” “若無子嗣,官府連年加租加賦,你又怎麼拿的出錢财糧食?” 一番追問,讓吳伯啞口無言。

     沒有無意義的勸解,全是赤裸裸的現實問題。

     就像吳廣說得,他年歲不小,長子又早死了,以後老了能依靠的隻有吳沖這個兒子,如果殺了吳沖,他老了怎麼辦? 見吳伯默然不語,吳廣加碼道:“沖兒已經長大,雖未傅籍,但也是身強體壯,是家中的勞力,你日後還得依靠他,否則晚年如何過下去?我知他并非天生忤逆,今日之事乃護母心切,可知沖兒本性是孝順的,伯兄若是慈愛相待,他一定會孝順侍奉,伯兄以後也能老有所依啊。

    ” 吳伯臉色變換,最終低首道:“你說的是,今日之事,他雖言語忤逆,但并未真的對我動手。

    隻是……” 說到這裡,吳伯眼神有些複雜,欲言又止。

     吳廣心中明白,笑道:“伯兄的意思我知道,我會讓沖兒向你認錯的,不過伯兄亦當有所改變才是,起碼要多為自己的晚年想想。

    ” 吳伯默默點頭。

     吳廣這才走到另一邊的角落,去見吳沖母子。

     “叔父。

    ” 吳廣看着眼前面帶不忿的少年,斥道:“你這小子縱使心中有再多冤屈,我也可以幫你調解,何必鬧到這般境地。

    你可知剛才的事情讓你母親擔心死了。

    如果你真因為這一時的鬥氣被伯兄請官府谒殺,你讓你的母親如何度日?” 話語直擊吳沖軟肋,少年原本到了喉頭的硬氣話又給憋了回去。

     吳沖之母掩面哭道:“我已經沒了大兒,如果沖兒也死了,那我也不活了。

    ” 聽到這話,吳沖亦忍不住淚流滿面,他跪在地上叩首道:“叔父說的是,是我沒有慮及母親,一時沖動了。

    ” 見少年認服,吳廣又告訴他自己已經暫時說通了吳伯,以後也會勸解他慈愛的對待吳沖母子,希望吳沖向父親認錯。

     這一次吳沖沒有反抗,默默跟着吳廣走到吳伯身前,跪地叩首道:“父親,我錯了。

    ” 吳伯本不想寬宥,但想到吳廣剛才說的那些話,最終哼了一聲:“給我在這裡跪一夜。

    ” 說完,他甩了甩袖子,徑直往屋中走去。

     “伯君,你原諒沖兒吧,都是我的錯。

    ” 丘嫂抹着淚跟了進去。

     見到這一幕,吳廣心頭的石頭總算落了下來。

     他在來的路上就想過,父子沖突到這種地步,如果和其他人一樣勸解恐怕起不了什麼作用,幹脆以利益來說服人。

     吳廣用晚年生活說動吳伯,以母親來說服吳沖,話語直擊他們的軟肋,最終調解了這場父子沖突。

     至于父子間的情感裂痕是否真的愈合,就隻能以後再慢慢想辦法了。

     “事情暫且解決,嫂嫂想來也會放心吧。

    ” 就在吳廣松了口氣時,跪在地上的吳沖向他望來,含淚問道:“叔父,我聽人說父慈子孝才是倫理之道。

    可父親不慈,常毆打我和母親,我如果反抗,就會被冠以不孝的罪名,還會被他上官府谒殺,連心中的冤屈都不能說出來,這樣的世道,真的公平嗎?” “這秦法,隻要一個不孝的罪名,就能随意将我殺戮嗎?” 吳廣默然。

     這一瞬間,他想到了許多東西。

     不孝者,罪當殺之。

     不管是否真的不孝,隻要冠上這個罪名,就該去死。

     或許千百年後,這片大地都是這樣,成為所謂的“文化”。

     但在秦之前,卻非如此。

     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做父親的要像父親的樣子,做兒子的要像兒子的樣子。

     君仁臣忠,父慈子孝。

     荀子曰: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也。

     道、義遠在君、父之上。

     父子雙方是相向的對等關系,并非絕對的一方壓過另一方。

     他擡頭望向蒼穹。

     夕陽已落入山中,黑暗爬滿天空。

     他喃喃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 “這就是大秦啊!” 自秦開始,曆代皆是如此。

     …… 上郡。

     這裡是秦國北方長城軍團的中心,是除南方百越外,天下最大的軍隊聚集地,可戰之兵足有數十萬。

     天空中有黑色旌旗飄揚,大地上矛戟林立,肅殺之氣沖上雲霄。

     “皇帝诏書。

    長公子扶蘇、将軍蒙恬,速速前來接诏。

    ” 有使者快馬自東方奔馳入營,并帶來了一封皇帝的诏令。

     “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

    今扶蘇與将軍蒙恬将師數十萬以屯邊,十有餘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耗,無尺寸之功,乃反數上書直言诽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

    ” “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

    ” “将軍蒙恬與扶蘇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謀。

    為人臣不忠,其賜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