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元辅,朕有疑惑
關燈
小
中
大
吵鬧鬧,但在張居正的主持下,大多數都有一個比較不錯的結果,處置極為迅速,一直卡着的考成法,在楊博松口表達了自己贊同的意見之後,考成法暫在京師施行,而不是一下子推向全國。
一個政令拍腦門決定,那不是一個成熟的明公該做的事兒,運行過程中不斷的總結經驗教訓,再推向全國,才是應有之義。
朱翊鈞得到了新教材《帝鑒圖說》,這裡面都是張居正編寫的曆代君王的故事,雖然隻有短短的一百一十七章,但是每一個都寓意深刻。
“臣等告退。
”廷議在吵鬧之聲中結束,伺候皇帝讀書的人,開始入場。
馮保十分鄭重的說道:“陛下,臣昨天聽說陛下要親事農桑,困難重重,一時心急,就把這事告訴了元輔,讓他幫忙想想辦法,畢竟是外廷的事兒,臣不好多嘴。
” “嗯,你今天講的不錯,繼續保持。
”朱翊鈞合上了《四書直解》看着馮保,頗為滿意的點頭說道。
馮保聽誰說的?聽乾清宮張宏安排的宮婢說的。
馮保又是怎麼把話傳到了宮外?馮保讓義子徐爵去的。
張宏早上上殿前已經通禀了。
内外各有目的,通力合作,促成此事。
“陛下謬贊,謬贊,臣就是仗着陛下皇威,才能兇他們兩句罷了。
”馮保臉上笑開了花,趕忙說道,皇帝一句表揚,他在宮裡的地位就穩定一分。
皇帝終究會長大的。
朱翊鈞沒有怪罪馮保向外面透露消息,什麼能透露,什麼不能透露,作為宮裡的大珰,馮保應該明白其中的尺度。
宮裡和宮外一點消息不通,那容易出現誤會,宮裡和宮外消息互通有無,那皇帝就極其危險了。
至于如何有效的、合理的、有目的、在恰當時間、将某些機密消息摻和一些假情報洩露出去,這是一門很考究老祖宗功力的本事。
洩密這種事,本身就是一種手段。
朱翊鈞非常佩服馮保的就是馮保這《氣人經》的水平,張宏那個性子,怕是很難學的來。
馮保長松了口氣,端着手笑容滿面,陛下誇了,而且沒怪罪他傳消息,這都證明,他這個位置能穩當一些了。
“元輔先生大才。
”朱翊鈞在看書,也在聽政,張居正的處置,遊刃有餘。
“謝陛下誇贊。
”張居正頗為傲氣的接受了這份贊譽,他的才氣和賢能對得起陛下的稱贊。
傳道解惑開始,仍然是論語,仍然是聖賢書,但是張居正總覺得小皇帝的理解,有些古怪,聖賢書都被皇帝注解的面目全非了。
孔子真的是那個意思嗎? 給小皇帝講筵,甚至讓張居正産生了一種坐而論道的感覺,但是小皇帝的所有注解,都是在一問一答之後形成的,是張居正自己說出來的,似乎本應如此。
張居正開口說道:“子貢曰:貧而無谄,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 “谄:卑屈。
驕:矜肆驕縱。
可,是可以,但還沒有到極緻。
” “子貢問夫子:貧窮卻不谄媚,富有卻不驕慢,怎麼樣呢?孔子說:“可以。
但是還比不上貧窮而能樂道,富有而能好禮的人。
” 朱翊鈞看着張居正問道:“元輔先生何解?” 張居正回答道:“常人貧苦時,卻無卑躬屈膝之意,富貴時,卻沒有矜肆驕縱之心,這已經極為難得了。
” “若是能做到貧困苦寒,還以追求聖賢之道為樂,富有顯貴,仍然在追求禮法,那便遠超常人了。
夫子如此回答子貢,是勉勵他,追求還沒達到的境界。
” “謂曰:貧賤不谄,富貴不驕;居貧向道,富而好禮。
” “如此。
”朱翊鈞頗為确切的點頭問道:“元輔,朕有疑惑。
” “若是一人處于貧困之中,食不果腹,衣不遮體,行路時,路上的礫石磨破腳掌,此時有人說,跪下磕頭,就有飯吃,就有衣服穿,就有鞋子阻攔礫石之痛,元輔教朕,此人如何不跪?” 張居正眉頭緊蹙,眼前閃過了許多的畫面,說道:“不能,所以才要居貧向道。
” 朱翊鈞疑惑的問道:“既然要跪,谄媚卑屈,就做不到貧賤不谄,更無法追求聖賢之道。
” “然也。
”張居正回答道。
朱翊鈞繼續問道:“若是一人,處于富貴之中,打傷了卑賤,一拳三文錢,十拳五十文,打死人一兩銀子,甚至一兩銀子都不用,打死人都無人懲罰,有人替他善後遮掩,作惡卻不自知,元輔教朕,此人如何不矜肆?” 張居正沉默了許久,才俯首說道:“不能。
所以才要富而好禮。
” 朱翊鈞搖頭說道:“既然矜肆驕縱,就做不到富而不驕,更别說富而好禮了。
” “然也。
”張居正回答道。
君臣的這番奏對,讓文華殿内陷入了安靜之中,聖賢書讀到這裡的時候,似乎出現了一些無法解釋的現象,皇帝在問,張居正這種大才,似乎無法用聖人訓來解釋了。
朱翊鈞問的是什麼? 小善人打了傭奴一拳,扔下三文銅錢,傭奴都會感恩戴德。
自那以後,小善人就知道打人隻要三文,打十拳加點錢,殺了人,也不用怕,有人幫忙遮掩,在小善人的眼裡,作惡根本就不是作惡,那人還是人嗎? 不是。
人在小善人的眼裡,就變成了一個物件。
人都是物件了,那還提什麼矜肆驕縱,富而好學呢? 朱翊鈞感慨萬千的說道:“如果貧窮困苦不改變,終究會谄媚卑屈,如果富有顯貴,不加約束,必然會矜肆驕縱,日久之後,世風日下,禮樂崩壞。
” “謂曰:…”朱翊鈞拿起了鉛筆,寫了幾個字。
一個政令拍腦門決定,那不是一個成熟的明公該做的事兒,運行過程中不斷的總結經驗教訓,再推向全國,才是應有之義。
朱翊鈞得到了新教材《帝鑒圖說》,這裡面都是張居正編寫的曆代君王的故事,雖然隻有短短的一百一十七章,但是每一個都寓意深刻。
“臣等告退。
”廷議在吵鬧之聲中結束,伺候皇帝讀書的人,開始入場。
馮保十分鄭重的說道:“陛下,臣昨天聽說陛下要親事農桑,困難重重,一時心急,就把這事告訴了元輔,讓他幫忙想想辦法,畢竟是外廷的事兒,臣不好多嘴。
” “嗯,你今天講的不錯,繼續保持。
”朱翊鈞合上了《四書直解》看着馮保,頗為滿意的點頭說道。
馮保聽誰說的?聽乾清宮張宏安排的宮婢說的。
馮保又是怎麼把話傳到了宮外?馮保讓義子徐爵去的。
張宏早上上殿前已經通禀了。
内外各有目的,通力合作,促成此事。
“陛下謬贊,謬贊,臣就是仗着陛下皇威,才能兇他們兩句罷了。
”馮保臉上笑開了花,趕忙說道,皇帝一句表揚,他在宮裡的地位就穩定一分。
皇帝終究會長大的。
朱翊鈞沒有怪罪馮保向外面透露消息,什麼能透露,什麼不能透露,作為宮裡的大珰,馮保應該明白其中的尺度。
宮裡和宮外一點消息不通,那容易出現誤會,宮裡和宮外消息互通有無,那皇帝就極其危險了。
至于如何有效的、合理的、有目的、在恰當時間、将某些機密消息摻和一些假情報洩露出去,這是一門很考究老祖宗功力的本事。
洩密這種事,本身就是一種手段。
朱翊鈞非常佩服馮保的就是馮保這《氣人經》的水平,張宏那個性子,怕是很難學的來。
馮保長松了口氣,端着手笑容滿面,陛下誇了,而且沒怪罪他傳消息,這都證明,他這個位置能穩當一些了。
“元輔先生大才。
”朱翊鈞在看書,也在聽政,張居正的處置,遊刃有餘。
“謝陛下誇贊。
”張居正頗為傲氣的接受了這份贊譽,他的才氣和賢能對得起陛下的稱贊。
傳道解惑開始,仍然是論語,仍然是聖賢書,但是張居正總覺得小皇帝的理解,有些古怪,聖賢書都被皇帝注解的面目全非了。
孔子真的是那個意思嗎? 給小皇帝講筵,甚至讓張居正産生了一種坐而論道的感覺,但是小皇帝的所有注解,都是在一問一答之後形成的,是張居正自己說出來的,似乎本應如此。
張居正開口說道:“子貢曰:貧而無谄,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 “谄:卑屈。
驕:矜肆驕縱。
可,是可以,但還沒有到極緻。
” “子貢問夫子:貧窮卻不谄媚,富有卻不驕慢,怎麼樣呢?孔子說:“可以。
但是還比不上貧窮而能樂道,富有而能好禮的人。
” 朱翊鈞看着張居正問道:“元輔先生何解?” 張居正回答道:“常人貧苦時,卻無卑躬屈膝之意,富貴時,卻沒有矜肆驕縱之心,這已經極為難得了。
” “若是能做到貧困苦寒,還以追求聖賢之道為樂,富有顯貴,仍然在追求禮法,那便遠超常人了。
夫子如此回答子貢,是勉勵他,追求還沒達到的境界。
” “謂曰:貧賤不谄,富貴不驕;居貧向道,富而好禮。
” “如此。
”朱翊鈞頗為确切的點頭問道:“元輔,朕有疑惑。
” “若是一人處于貧困之中,食不果腹,衣不遮體,行路時,路上的礫石磨破腳掌,此時有人說,跪下磕頭,就有飯吃,就有衣服穿,就有鞋子阻攔礫石之痛,元輔教朕,此人如何不跪?” 張居正眉頭緊蹙,眼前閃過了許多的畫面,說道:“不能,所以才要居貧向道。
” 朱翊鈞疑惑的問道:“既然要跪,谄媚卑屈,就做不到貧賤不谄,更無法追求聖賢之道。
” “然也。
”張居正回答道。
朱翊鈞繼續問道:“若是一人,處于富貴之中,打傷了卑賤,一拳三文錢,十拳五十文,打死人一兩銀子,甚至一兩銀子都不用,打死人都無人懲罰,有人替他善後遮掩,作惡卻不自知,元輔教朕,此人如何不矜肆?” 張居正沉默了許久,才俯首說道:“不能。
所以才要富而好禮。
” 朱翊鈞搖頭說道:“既然矜肆驕縱,就做不到富而不驕,更别說富而好禮了。
” “然也。
”張居正回答道。
君臣的這番奏對,讓文華殿内陷入了安靜之中,聖賢書讀到這裡的時候,似乎出現了一些無法解釋的現象,皇帝在問,張居正這種大才,似乎無法用聖人訓來解釋了。
朱翊鈞問的是什麼? 小善人打了傭奴一拳,扔下三文銅錢,傭奴都會感恩戴德。
自那以後,小善人就知道打人隻要三文,打十拳加點錢,殺了人,也不用怕,有人幫忙遮掩,在小善人的眼裡,作惡根本就不是作惡,那人還是人嗎? 不是。
人在小善人的眼裡,就變成了一個物件。
人都是物件了,那還提什麼矜肆驕縱,富而好學呢? 朱翊鈞感慨萬千的說道:“如果貧窮困苦不改變,終究會谄媚卑屈,如果富有顯貴,不加約束,必然會矜肆驕縱,日久之後,世風日下,禮樂崩壞。
” “謂曰:…”朱翊鈞拿起了鉛筆,寫了幾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