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锄大地

關燈
    ” “都沒錯。

    ”李太後看着小皇帝那陽光燦爛的笑容,看着那純真的眼神,終究是揮了揮手,示意孩子去便是。

     至于小皇帝說要遴選勳衛和帶刀舍人入宮陪練,李太後也應允了,這宮裡混入了外人,并不是缇騎之錯,李太後也清楚宮裡是什麼糟爛樣兒。

     缇騎們沒有權柄,居東廠之下,哪裡敢管宮裡太監的事兒? 東廠和缇騎為皇宮守門,一方隻能跪在另一方面前回話,這就失去了平衡,失去了平衡,就會出事,讓勳衛和帶刀舍人入宮陪練,這也算是來自太後對缇騎們的扶持,政策上的傾斜。

     至少要讓缇騎們能在太監面前挺直腰闆說話,這才算是平衡。

     均衡,存乎萬物之間。

     馮保倒是想說什麼,但是看着皇帝直奔萬歲山而去,馮保趕忙追了上去。

     缇騎遴選了十人陪練,他馮保也安排了十個小黃門陪練,大家誰也不多,誰也不少,到時候誰撐不住誰沒面子。

     宮裡的小黃門是絕對撐得住,因為撐不住,就隻能一輩子待在廊下家了,待在廊下家是比死還難受的事兒。

     朱翊鈞先回了乾清宮換了麻衣,直奔玄武門而去。

     到了後山,許多勞作的内操淨軍已經開始鋤大地了,而朱翊鈞很快的就加入了這個鋤大地的行列之中。

     十二月,将糞便堆聚,而後開始堆肥,臘月曝牛糞堆肥,風幹,等到正月的時候,就将幹硬的牛糞堆肥碾碎,在深耕翻土的時候,将堆肥灑在最深處,而後用水化開一部分的堆肥,再次浸泡。

     朱翊鈞不僅鋤大地,跟着兩架的牛車耕土,還親自裝了堆肥到耧車之中,主要是長得有些矮,他也就比耧車高一點,他又跟着幾個老農、小黃門将化開的堆肥灑在了土地上。

     這深耕翻土一事,不僅要撒堆肥,還要除草和将草根、草種去掉,防止野草春風吹又生。

     小黃門們恨不得掘地三尺,把每一顆草種都給挑出來,做事極為細緻,這可是讨好皇帝的好機會。

     馮保幹了一個時辰的農活,便覺得有些累,但他不敢歇着,皇帝都在鋤大地,他一個太監,自然不能懈怠。

     終于到了日暮時分,朱翊鈞才滿載而歸,張宏在皇帝的身後,推了一車的土,這是要放在乾清宮的土,一衆回到乾清宮,皇帝去盥洗,張宏帶着兩個太監在乾清宮的東南角,掀了幾塊地磚,圍出了一個花壇,這裡也要種,不過花壇不是種花,而是種土豆、番薯。

     李太後看着和乾清宮莊嚴肅穆格格不入的花壇,略有些無奈,隻是甩了甩手,便由皇帝去了。

     相比之下,皇帝又不是養蛐蛐,更不是修仙,就是種點花花草草罷了。

     朱翊鈞用過了晚膳,拿出了鉛筆,鋪開了紙,開始寫寫畫畫,今日他收獲極多,這些個老農們,個個都是種地的好手,他們說了很多,朱翊鈞怕自己的忘記了,記了下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太後駕到。

    ”張鲸扯着嗓子喊道。

     朱翊鈞起身見禮,李太後和陳太後是一起來的,她們有些好奇,這一向不太好動的皇帝,今天到底做了些什麼。

     “見過娘親、母親。

    ”朱翊鈞見禮之後,坐到了書案前,繼續記錄着自己今日所見所聞。

     陳太後站在朱翊鈞的身後,笑着問道:“今天皇兒又是習武,又是種地,如此辛苦,這是在寫什麼?” “種地心得,等孩兒寫完再回話。

    ”朱翊鈞神色不動,眼神極為堅毅的看着面前的白紙,快速的書寫着。

     他用的是俗文俗字,相比較正字,俗文俗字寫起來簡單,在這個過程中,朱翊鈞還添加了标點符号,防止自己的話,産生歧義。

     半個時辰之後,整張大紙上寫滿了極為工整的蠅頭小字,而後他又拿出了自己的小本本,這是他的備忘錄,将内心的疑惑一點點的記錄了下來。

     李太後和陳太後都沒打擾小皇帝的意思,隻是在旁小聲的說話,努力的小皇帝,真的是讓人更加放心了幾分。

     兩宮太後讨論的是朱翊鈞手裡的鉛筆,是不是有失儀的嫌疑。

     寫字是修德的一部分,對于坐姿、卧姿、筆觸都有方方面面的要求。

     朱翊鈞終于寫完了備忘錄,才擡頭說道:“娘親,母親,是有什麼事兒嗎?” “就是看皇兒辛苦,過來看看。

    ”陳太後笑着說道:“姐姐擔心皇兒累着了,往日姐姐見了我,都是擔心,話裡話外皆是憂愁,這幾日,則全是反過來了,總是擔心皇兒太過辛勞,讓我來勸勸。

    ” “皇兒寫的是什麼?” 陳太後還是好奇朱翊鈞奮筆疾書,到底寫了些什麼東西。

     朱翊鈞頗為肯定的說道:“種地記,是門學問。

    ” “比如說這番薯、土豆留種,各家有各家的獨家秘法,但總歸是歸結為三個字,新,濕、凍。

    這種子要留新,陳糧種,所獲極少,這藏種有兩難,一懼濕,一懼凍,入土不凍而濕,不入土不濕而凍。

    ” “兩難如何自解?” “窖藏,入土窖,不凍亦不濕,最是恰當。

    ” “秦嶺淮河以北,風氣高寒,所留種子必然是在霜降之前,否則入窖之前就凍死了,” “而下種,要在清明後,清明多有雨,而且要在谷雨後再補種一半左右,因為北方多倒春寒,清明前後,仍然有薄淩微霜,會把種苗凍死。

    ” “萬歲山腳下良田倒是不必再種,因為小黃門會用厚草苫在下種後鋪上防凍…” 皇帝種地和百姓種地不同,一共五畝地,近百人伺候,土裡的蟲卵都恨不得劈成兩半。

     但是大明軍屯衛所,是一百人種五百畝田,一人就要耕種五畝地。

     京師下種的時間比後世略微晚了些,因為眼下大明是小冰川時代。

     李太後也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這小皇帝種地不僅玩真的,親自調查和實驗,還極為細心的總結經驗和教訓。

     “孩兒有一疑惑。

    ”朱翊鈞面露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