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常山赵子龙,胜果【求订阅】

關燈
    月光皎潔。

     曹操沒跟在袁術身後追擊,而是來到了太壽附近的渠水壩口。

     漢時的水利工程已經很完善,以分水堤、飛沙堰、人字堤等方式,堤溢洪道,建成壩口,積砂石鑄壩。

     又以攔江索為絞盤,升降閘口,用來洩洪或積水,控制淤泥,排解旱澇。

     冬季非汛期,水勢不旺。

     但壩口一直是關閉的,積水已滿。

    從壩口上沿,緩緩流出。

     當曹操過來以後,命人控制壩口,升起攔江索,奔湧的大水,雷轟般傾瀉而去。

     下遊不遠,還有兩座堤口。

     三座堤壩相合,共同成為攔江壩。

     曹操接連讓人放開上遊的兩座壩口。

     第三座壩口,短時間内遭到過大的水量沖擊,無處排放,便溢到堤岸上,往不遠處的太壽湧去。

     “這水壩水力不豐。

     怕是難對下遊的太壽,造成太大損害。

    ”張邈說。

     “不用造成多大損壞,不然周邊的田地也跟着毀了。

     現在的水量正好,袁術已成驚弓之鳥,見到大水沖城,立即就會跑。

    ”曹操道。

     張邈這幾天,全程跟随觀戰,情緒頗為亢奮。

     曹軍一路趕着袁術,單是逐殺降卒,獲取的甲胄,都有兩三千件。

     袁術此前控制着富甲天下的南陽郡,以及豫州,揚州大半區域。

     他麾下部衆,多是精甲,而非半身甲。

     僅是這批甲胄的拾取,就是一筆不小的财富。

     曹操盯着袁術,趕羊似的攻勢,張邈已有些看明白了。

     袁術積攢的家底,都在這一仗被曹操榨取出來,掠奪成為自己的。

     袁術一開始,隻是部分兵馬落敗。

     但他敗亡以後,不斷的号令麾下各路人馬來援,潰敗之勢持續擴大。

     曹操收獲的好處便跟着增長。

     追擊袁術,也是在給天下人看。

     曹操掘開壩口,升起攔江索是明月初升。

     而袁術等人發現異常,登上城頭,看見的就是城外水勢洶湧。

    一條白線以駭人的聲勢,壓過來。

     城外有樹木,眼看着被大水席卷傾倒。

     袁術立即想到是曹操讓人決了水壩。

     簡直沒人性。

     不管水大水小,太壽肯定是保不住了。

     袁術上馬就走。

     他麾下新聚集來援的兵馬跟上來,僅有的糧備,物資也沒來得及全部攜帶。

     轟—— 大水沖潰太壽的城門,城内水勢漫漲。

     還好不是汛期,直接威脅不大,最終水位上升到半人高,便放緩了。

     天亮時分又重新退去。

     曹操入城時,滿城的泥濘。

     張邈跟在一邊,喜笑顔開。

     這一戰都沒用兵馬交手,又撿一批物資。

     袁軍的士兵連日來披甲趕路,本以為能在太壽休息一晚,解甲入睡。

     半夜水勢來襲,連甲胄也沒來的及穿全,就跟袁術跑了。

     而甲胄是金屬,被大水泡了半晚,一件沒丢。

     張遼帶人來收繳物資,亦是滿心喜悅。

     袁術這次跑,直跑到甯陵,依然沒停,繼續南下。

     長安。

     袁隗很快得到消息,知道袁術一路退出了豫州。

     袁術的潰敗速度,比他預料的要快太多了。

     袁隗本來還有一宗布置,想說動徐州陶謙,派精銳斜向往西北穿插,急撲谯縣,奇襲曹氏滿門。

     如果能成功,曹家人的生死,盡入陶謙之手,對曹操必定影響極大。

     袁術再趁勢用兵,很大概率能勝過曹操,控制兖州。

     但袁隗沒想到袁術被曹操追襲,已沒有了再戰之力。

     袁術的勢力,最初的引蛇出洞等戰略布置,并不弱。

    可惜遇到了強大的過分的曹操。

     袁隗的安排,眼看着用不上了。

     太傅府,天還未亮。

     袁隗命人點上燈盞,取出一張各州郡的地圖,盯着兖州,又順着曹操追逐袁術的路線查看。

     曹操此戰勝袁術,袁術丢豫州,已成定局。

     關鍵是曹操能不能吃下豫州。

     袁隗的判斷是不可能,曹操在兖州都形勢不穩,想吃豫州會被撐死。

     曹操既沒有那麼多兵馬,占據豫州。

    也沒有能安撫兖州内患,自己得位不正的方法。

     不過即便判斷是曹操難掌豫州,袁隗還是忍不住擔憂。

     從洛陽開始,曹操的竄起速度,行事手段,處處高于常人。

     袁隗已有些摸不準曹操會怎麼做。

     如果真被曹操坐穩了兖州,再得豫州,天下怕都無人能抵其鋒。

     …… “子龍打到哪了?” 豫州以南,行軍大帳内,曹操在觀看行軍圖。

     此前趙雲和他分開後,率虎豹騎北上,先潰黑山賊首領張燕,後統兵繼續往北奔襲。

     孫子兵法中,有一種戰術叫食于敵。

     就是隻帶少量辎重,沿途的補給,全靠搶敵人的東西。

     有個算法,是搶敵人的糧食一鬥,大緻等于節約了自己攜帶糧食的二十倍。

     這方面做的最好的是武帝一朝的冠軍侯。

     他千裡奔襲,幾乎不帶辎重,全靠搶匈奴各部來補充,轉戰千裡不疲。

    一路把匈奴人打到散夥。

     衆所周知,漢末天下崩亂。

     但亂歸亂,任何一路諸侯,都有力氣狂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