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蝼蚁

關燈
    “嗚————” 低沉而又悠遠的号角聲自流賊的陣中不斷響起。

     下一瞬間,整個流賊的大陣便發生了變化,鼎沸的人聲自前方直傳而來。

     浩瀚的人海之中暗流湧動,波濤洶湧,伴随着巨大的轟鳴聲,已是漫卷而來! 陳望環顧着四周,注意着周圍軍卒的情況。

     老兵的軍陣之中幾乎沒有什麼波動,畢竟從崇祯二年進剿開始。

     面對流寇他們每次都是以寡擊衆,對陣遠超過自身人數十數倍的敵人。

     但是前方的三局的新兵,許多人都已經是面無血色,嘴唇發白,抖似篩糠。

     如果不是畏懼軍法,如果不是畏懼身後的利刃,隻怕是現在都已經有人轉身向後逃亡而去。

     這樣的反應都在陳望的預料之中,初次上陣便要面對十餘萬的敵軍,以寡擊衆,無論是誰,無論是經過了多久的訓練,都會感到恐懼。

     陳望沒有走上前說些什麼鼓舞士氣,也沒有做些什麼事情來遏制恐懼的蔓延。

     在訓練場上的時候,他就早已經做完了自己應該做的所有事情。

     一支真正的精銳必然需要經曆過鮮血的洗禮,面對流寇,總比要面對後金和蒙古更好。

     “嗚————” 号角聲連綿不絕。

     面對官兵的圍剿,必須要時刻保持着運動,因此諸如辎重等等,在流寇的隊伍中其實少之又少。

     因此他們多是使用更便于攜帶的号角和小鼓作為戰場的傳令工具,戰鼓這種大型不便于攜帶的器械便直接被廢棄。

     他們并非是職業軍人,什麼旗号、什麼鼓樂都太為繁瑣,根本記不住。

     因此他們傳令的方式也極為簡單。

     号聲長鳴不斷,即為全軍止步。

     号聲短鳴斷續,即為全軍進攻。

     至于撤退便聽鑼聲,鑼聲響起的時候就是撤退的時候。

     而當小鼓響起,便是沖鋒! 現在正是進攻的号角聲。

     猶如潮水的一般的饑民湧出了流寇的大陣之中。

     高迎恩首先派出陣的是一萬餘名饑民和六千多名步隊的混編部隊。

     一萬餘名饑民被分成了兩波,六千多名步隊其中兩千餘名作為督軍混雜在其中,剩餘的四千人則作為第三波進攻部隊,同時作為壓陣的軍兵。

     為其保駕護航的還有兩支處于左右兩翼的馬軍,同時還有一支在後壓陣的馬軍,每支馬軍都有兩三千人的規模 流寇和官兵作戰,通常都是先以饑民頂上去消耗,混雜步隊督戰使其死戰。

     先以饑民等到明軍體力消耗一些,饑民已經士氣快要崩潰之時,大隊的步隊壓上沖鋒,看是否能沖開明軍軍陣。

     而後的馬軍便是第二重督戰隊。

     無論前方是饑民想要逃跑還是步隊想要撤走,隻要敢退,便是迎頭一刀。

     重新彙聚步隊,繼續進攻,官兵想要追擊擴大優勢,馬軍就上前拖纏。

     前方步隊和饑民要是沖開了後方的馬隊和兩翼的馬隊才一湧而上。

     若是沖不開,就如此往複,一直到退兵的鑼聲響起的時候才允許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