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秦之田租

關燈
    去計算,用畝數乘以官府給出的“稅田産量”,這就是一年要繳納的量。

     你有多少田就要繳多少租,不管你耕不耕種,收獲的糧食是多還是少,都得繳納相應的數字。

     在同樣的租額下,根據田地的土壤好壞、肥力、勞作程度等因素的不同,有些人家繳納的可能不足收獲的十分之一,有些人家繳納的則超過了十分之一。

     特别是一些人的家中有青壯男子被征發徭戍,在家裡缺乏勞動力的情況下,土地耕種肯定好不起來,耕種出了問題,那糧食産量如何能高? “吾兒去遼東當了戍卒,久久未歸。

    我與幼孫雖然努力耕種,但一年下來也收不了多少糧食,如今田租要交這麼多。

    唉,看來隻能靠借貸才能活下去了。

    ” 吳廣周圍就有不少人愁眉苦臉,不住歎息。

     這讓他腦海裡冒出一句話來。

     二世元年七月,發闾左適戍漁陽。

     如果不出意外,他也快了。

     田租稱不上特别重,但如果加上繁複的徭戍之役,對一個家庭的影響可就大了。

     且除去禾稼外,還另有刍稿稅需要繳納,官府規定的是每頃田要繳刍3石,稿2石,這也是不能拖欠的東西。

     吳廣這次來繳納的田租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他吳氏尚未落魄時,在太康鄉有近千畝田地。

     随着秦滅六國,社會劇烈變動,吳氏不少田賣了出去,又加上兄弟分家,吳廣手上的田實際就隻剩下八十多畝。

     對他和文姬母女來說足夠了。

     一個是楚地多水澤,氣候濕潤物種繁多,吳廣靠着捕魚和打獵能增加些額外的餐食。

     二來是文姬母女吃不了多少糧食,文姬自己又勤勉勞作,靠着紡織采集,一年下來能攢些小錢補貼家用。

     “可惜軍功爵制成了擺設,否則我這上造爵位,怎麼也能分個上百畝的田吧?” 吳廣一邊排隊繳租,一邊在心頭嘀咕。

     沒錯,他吳廣也是個有爵位的人,在二十等秦爵中為第二級上造。

     不隻是他,周圍那些繳租的人也多有爵位。

     或是公士,或是上造,或是簪袅。

     隻是這爵位除了好聽些,其實沒什麼實際用處,更不可能分到田地。

     因為秦始皇帝在統一六國後,為慶祝這前無古人的功業,特賜天下男子爵位一級。

     始皇帝後來或是巡遊,或是遷民,也多次賜爵,賞爵。

     爵位一多起來,自然就不值錢了。

     我是上造,你也是上造。

     大家都有爵位,等于大家都沒有爵位。

     想要賜田,更是沒門。

     “朝陽裡簪袅王瓜,繳租3石2鬥,尚餘2石4鬥。

    ” “平安裡上造吳廣,繳租6石8鬥,今已繳清。

    ” …… 見鄉吏清點完自己繳納的田租,在木牍上寫下已繳清的字樣,吳廣大松了一口氣。

     無債一身輕,不欠錢就是輕松。

     可看着自己一年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就這樣被官府收走,他那顆心呀,疼得很。

     目光轉動,吳廣又注意到鄉吏在木牍上寫下的日期。

     三十七年,九月。

     下個月就是秦二世元年了。

     他環顧四方,周圍的農人大多愁眉苦臉,笑容幾乎不可見。

     吳廣仰頭,眺望天空被陰雲遮住了半邊臉的太陽。

     “這大秦的租賦,怕是收不了幾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