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诸般妙法可得长生否

關燈
    摘,還是不摘,是個大問題。

     這個世界上誰能面對一枚不死藥(哪怕是半枚)而心平氣和? 除了大帝之外,恐怕沒有幾個人吧。

     當然,也不是李執不想現在就摘果子。

     而是,他手中實在是沒有能夠保存藥效不失的東西。

     而且這個大聖秘境的入口就在玉皇頂附近,萬一出去之後遇到了前來拜谒的修士,帶着半顆不死藥的他恐怕立刻就會死無葬身之地。

     同時,是藥三分毒。

     雖然李執并不精通醫藥學,但也知道這個道理。

     任何大補之物,都不能服用過量,否則會造成消化不良,讓大補之物直接變成大毒之物。

     極度缺乏相關修行常識的李執,并不知道樹上的人參果是否能夠直接生吃,但他卻知道,以他如今的凡人體魄,貿然服用人參果,肯定會消化不了其中蘊含的龐大靈力。

     有極大的可能,在吃掉那枚人參果後,被果實中滂沱的靈力撐爆。

     但是不吃卻不代表無法利用。

     李執回想起了鎮元子大仙手中的人參果的效果,凡人聞一聞就能增壽三百六十年。

     兩者雖然不是同一個世界的東西,但李執心中暗自琢磨,是不是可以試一試呢。

     随後,李執就站在那枚人參果下,仰着頭開始修煉呼吸法。

     果然,随着呼吸法的運轉他感覺到了一縷異香撲面而來。

     香味入體之後,他立刻感覺到全身的細胞都開始歡呼雀躍起來。

     原本已經感受不到能夠繼續增長的力量,再次開始快速的提高。

     單臂兩千斤的力量極限,迅速被打破。

     在接下來的短短十天時間内,他的力量就增長到了單臂五千斤的層次。

     到了這個層次之後,繼續修煉呼吸法,吸收藥香時,體内的細胞再也沒有歡呼雀躍之感了。

     似乎單純的藥香已經無法讓他們繼續進化了。

     而且似乎人參果也不再繼續向外散發香氣了。

     也不知是不是錯覺,李執覺得果子沒有十天前飽滿了,表皮上的氤氲之氣都消散了不少。

     短短十天時間,他的實力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整個人都好似脫胎換骨了一般,就連身上的疤痕都變淡了許多。

     李執不禁在想,他如今的力量和開辟苦海前的葉凡相比誰的力量更強。

     站在長壽果樹下,俯瞰整個小世界,李執心裡不免升起了一股豪情壯志,大有将世界踩在腳下的錯覺。

     可是低頭看了一眼山峰下面的那些藥田,剛升起來的豪情壯志就瞬間熄滅。

     那些蟲子的危險性,簡直讓人防不上防。

     經曆了九死一生才終于爬到山巅,可下山時估計還要經曆一輪小家夥們的襲擊。

     并不是他對自己沒有信心。

     而是身上密密麻麻的疤痕時刻提醒着他,他還隻是一個凡人。

     隻要稍微大意,落入了蟲子的圍攻之中,就極大的可能遭劫。

     而且他也不确定,想要離開這片法寶空間,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法門。

     都說聖兵有靈,那麼準帝神兵應該也有靈智了吧? 想到此處,李執就恭敬的沖着眼前的蒼穹拜道:“前輩,可以放我出去嗎?” 天空,無一絲一毫的變化,就連天上的雲朵都沒有移動一分,百草圖的神祇沒有搭理他。

     李執有些尴尬的笑了笑,心道:“神兵内的神祇又不是人,怎麼會說人話呢,應該是通過神念溝通。

    ” 然後他就坐在長壽果樹下,盡可能的放空心靈,嘗試通過心靈和百草圖的神祇進行溝通。

     一分鐘,兩分鐘,一刻鐘,半個小時過去了,百草圖的神祇依舊沒有理會他。

     随後,李執又換了數種溝通方式,依舊沒有得到神祇的回應。

     不禁讓他有些疑惑,“難道真的要練出法力之後,才能和這件準帝兵内的神祇進行溝通嗎?還是說這件寶圖内的神祇已經死掉了?” 溝通無果之後,李執暫時放棄了立刻離開的打算。

     這裡的環境還算不錯,适合讀經悟道。

     他打算将《先天長生功》的經文通讀幾遍,然後在長壽果樹下誦經。

     看能不能捕捉到那位将自己的一切都獻祭給了長壽果樹的大聖對于經文的感悟。

    如果能夠和那些感悟産生共鳴,對他将來的修煉将有無窮的好處。

     越是研讀經文,李執越是佩服創造這部功法的長壽道人的才情。

     和尋常修士,追求強大的戰鬥力不同。

     長壽道人創造的先天長生功将長生二字發揮的淋漓盡緻,在體内積累無窮的生命之力,修成準帝之後,簡直堪稱人形仙藥。

     也難怪他當年以準帝三重天的修為就擁有了大帝級别的強者才能擁有的一世壽元。

     幾乎将體内的殺伐之氣化解的七七八八,也難怪會有遇到同階弱三分的說法。

     這門功法,幾乎是抛棄了其他方面的長處,隻追求長生。

     正如《西遊記》中菩提祖師和悟空的對話。

     祖師問悟空:“我教你個“術”字門中之道,如何?” 悟空問:“術門之道有何講究。

    ” 祖師答道:“術字門中,乃是些請仙、扶鸾、問蔔、揲蓍,能知趨吉避兇之理。

    ” 悟空問道:“似這般,可得長生嗎?” 祖師道:“不能。

    ” 悟空就道:“不學,不學。

    ” 随後,祖師又問悟空,是否要學“流”、“靜”、“動”等門中之道。

     悟空在明白了他們的主旨之後,統統不學。

     悟空這也不學,那也不學,隻是問祖師,這般妙法可得長生麼? 正所謂,亂花漸欲迷人眼,唯有悟空求道真。

     悟空抱着長生的目标不放松,絕不被那些花裡胡哨的東西幹擾,直達問題本源。

     諸般妙法,可得長生否? 不得長生就不學。

    無論它們展現的有多麼強大的威力。

     借用菩提祖師和悟空的對話,李執在讀經的過程中也開始了自問自答。

     問:“我有帝經三卷,聖經九卷,你可學?” 回:“帝經、聖卷有何講究?” 答:“帝經者,大帝之經文,萬道之極巅。

    聖卷者,五大秘境之圓滿,修成之輩,可吞天地之精,納日月之華,神遊太虛,肉身橫渡虛空。

    破滅星辰,崩碎虛空隻是等閑,手握日月,腳踏寰宇,也非虛妄。

    ” 問:“似這般帝經聖卷可得長生嗎?” 答:“壽元如水,歲月如河,豈能長存。

    ” 道:“不得長生,不學,不學。

    ” 問:“我有秘法九篇,篇篇通仙,可學否?” 回:“何為九秘。

    ” 答:“九秘之法,人道仙術,臨、兵、鬥、者、皆、數、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