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热火朝天的建设(三)

關燈
    貿易隊的來訪,對各個部落來說,都是件好事。

     熊雨熊欣帶着貿易隊每個部落都走了一圈,告知他們部衆在熊部落的生活情況,将他們要交給部落的物品給帶給各個組長,這些部落都重視了起來。

     在修路問題上,張洪和巫也早就料到這些部落不可能完全聽熊部落的安排,所以在交易的時候,給了認真履行修路的部落相當大的優惠,比如原本二十張獸皮換一個陶鍋或2罐鹽,可以優惠一些,隻要用十五張獸皮就可以了。

    對于将集會的約定不放在心上的,則維持原來的交易價格,并且有限量。

     不是沒有部落想着在路上把熊部落的物資給搶下來,但看到比自己強壯的獵手,閃着寒光的武器,還有那些馱着物資的驢子們,另外還有自己部落的“打工”者,隻能把這些想法遺忘在腦海中,不願再想起。

     給這些部落補充的食鹽和陶器,正好讓他們把這段時間的消耗給填補上,食鹽本來就是要用來煮飯和腌肉的,用量非常大,而陶器因為各部落看重的緣故,很少有損壞,但也不是完全沒有,熊部落在交易前跟他們說過,陶器易碎的缺點。

     遵守修路約定的部落,得到的好處要比其他部落多的多,這讓其他部落很不服氣,你們會修路,我們就不會了嗎? 于是在返程途中,熊雨熊欣再次向各部落傳達了抽空鋪設簡易道路的想法,無論是自願還是被迫,各個部落也都在熊部落的隊伍面前答應了,并開始了修築的工作。

     雖然這些新修的道路質量參差不齊,有些地方還不足以供驢隊通行,但要比以往冒着危險,深入深林,或者繞行老遠、耽誤時間的情況來說,高效了很多。

     别的不說,離熊部落比較近的石部落,原本需要十來天的路程,有了通暢的小道,再帶上幹糧将打獵的時間省下,隻要5天的時間,就能供族人走到熊部落,而熊部落的驢隊,則會更快,隻要3天的時間就能到達。

     能夠比以往更快的速度到達另一個部落,讓有的部落從中發現了發展的機會。

     水部落是在18個部落中,最靠近東南的部落,靠近一條被周圍部落稱為“淩”的河流,就是熊部落門口的小溪在向南向西流之後,最終在靠近石部落的地方彙聚到的大河。

    水部落因此得名,而除了南面的大河,水部落周圍被大片大片的樹林給圍着,平時與其他部落的交流僅限于每年一次的部落集會。

    而自己部落人口也很少,隻有54人,平時打獵所獵到的獵物也僅夠果腹。

     在熊欣帶着隊伍來到這裡後,水部落的族長水草拿出僅有的80多張獸皮換了2個漁網,還有一包鹽,這還是熊欣看在他們部落在西面的樹林中開辟出一條小道,以此與西面木部落溝通的優惠上。

    水草很羨慕熊部落有這麼多好東西,仿佛他們部落從來沒有食物短缺的時候,而且即使在大家都忙着打獵的時節,他們居然也能派一隊強壯的獵手來跟他們交換物資。

     在熊欣等人将其族人“打工”賺到的食鹽和陶器交給水草後,在此部落休整了一夜,第二天便踏上了返程的道路。

     張洪目前隻知道附近有着不少的部落,可能不止18個,但他沒有心思也沒有實力去探索更遠一些的部落。

    在東北和西北方向的探索過程中,族人們的确發現了一些有人生活過的痕迹,但卻沒有見到任何一個其他部落的人。

     可能有些奇怪,但在這個時代,對部落生活地點的要求卻很是苛刻。

    熊部落連同這片區域的18個部落,全部都靠近河流、小溪或者湖泊等水源地,其次,周圍有一些天然形成的山洞、崖壁等稍加改造便能作為防守猛獸襲擊、遮風擋雨的庇護所;然後,周圍要有着大片的林地,供小動物生存,比如野豬、山羊、鹿、驢子等,為部落提供着大量的食物;另外,還要有一些灌木、樹木、野果和野菜等可供采集,作為食物的補充。

     所以出現了沿着淩河水系附近,部落很多,而其他地方沒有人煙的現象。

     水部落這邊,水草卻知道在這條淩河的下遊森林裡,還有幾個其他的部落,之所以其他部落甚至自己部落的人都不知道,因為有着不少河流和沼澤地的原因。

     在水部落東面,一片綿延幾百公裡的森林處,有一處森林與沼澤相接的地方,這裡在春夏秋之際,無法通行,路途太過漫長和艱險,隻有在冬季,樹葉落完、沼澤冰封的時候,才能趁着這個時間,通往更東的部落。

     這個消息也是幾任族長口口相傳下來的,二十多年前有一任族長帶着一隊獵手趁着冬日想要去探索一下,但一去不回。

    後面這二十多年,再也沒有族長嘗試,因為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部落才堪堪恢複了一些元氣。

     但這個時候,水草卻有着與其他人不一樣的想法。

     換來的漁網,很适合水部落這種靠近水邊、領地附近有很多大大小小湖泊的部落用來捕魚,熊欣走後半個月的時間,靠着兩張漁網,水部落已經捕到了不下3000斤的魚,用獸皮換來的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