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建屋规划

關燈
    問題随之而來。

     張洪現在感到頭疼的問題就是,如何飼養這些禽類畜類,這些牲口不是随便找個地方喂點草就能長大的,還需要專門的照料。

    現在的辦法是用麻繩拴在它們的身上或者腿上,将這些動物拴在營地周圍的樹木上,而禽類則用幾張網圍成一個圈,放在裡面飼養。

     但這種臨時性的辦法,最多隻能過渡這段時間,再久的話,很多問題就會發生,這些動物也很有可能熬不到冬天就會死去。

     不過,最近最重要的事情,還是部落的房屋建造計劃。

     建造房屋部落,張洪一直有這樣的想法,現在食物充足,勞動力就可以集中起來,用于房屋的建造了。

     首先是選址的問題,張洪老早就想建造一些以木頭、泥土、石頭為原材料的房屋,離開那個擁擠、狹小的山洞,但苦于一沒有足夠多的人手,二沒有合适的工具。

    現在條件基本都滿足了,選址也能定了下來,就在山洞前面不遠的地方,大概30米左右,這裡的土地較為平坦,與山洞相距也不遠,而且面積也不小。

     接着是材料的問題,自五個月以前來到這裡,他就有意地開始準備建造房屋。

     部落周圍的原始森林還沒有受到嚴重的破壞,所以木材很不缺,熊山東面山腳下,堆着很多碎石頭,都是風吹日曬,從山崖上滾落下來的,隻要稍微撿一些大小合适的,就可以。

     這個時代的建材,無非就是石頭和木頭,難搞的就是木材的砍伐和加工,因為沒有趁手的工具,伐木的成果緩慢,令人發指,到目前也才堪堪準備了碗口粗的松木一千多根,其他小一些的樹木和枝幹倒是不少,但派不上太大的用場。

    剩餘的諸如麻繩、藤蔓、泥土、石頭,在每天下午用過餐後,張洪就經常帶着人去收集,目前在營地四周已經堆成了一座座小山。

     其次是人手的問題,部落總人口才57人,就算不去打獵,去掉老弱,能用的人手也差不多隻有40人,如果不進行規劃,合理安排人手,那不管是部落制陶或者食物獲取,都會受到影響。

     還有就是技術上的問題,熊部落的族人之前從來沒有跟土地打交道的習慣,别的不說,如何讓他們挖出一條直直的淺溝作為地基,對他們來說也是很艱難了。

     在建造之前,張洪還要對他們進行培訓,并且發明一些工具出來。

     石鍬,就是用一塊楔形的石塊,薄的一段打磨鋒利,然後在石塊上鑽孔,通過這個孔将繩子綁到木棍上;石鎬則是在木棍的一端直接綁上一條兩端尖銳的石頭,主要用于刨坑和挖出土中的石塊。

     在打地基之前,張洪還從周圍的山上采集了不少石灰礦回來,用石頭磨碎後,灑在地上,用來指示打地基的族人,不至于打歪。

     雖然很多工作都沒有來得及準備,但一些必要的工作都做好了,而且時間也比較緊迫,很快就要到秋天,張洪決定不再等待下去,當他來到這裡的第五個月,便召集了所有人,跟他們做好了動員和分工。

     “我們居住的地方冬天冷,夏天熱,每個人休息的時候隻能躺在地上,連轉身的地方都沒有”,張洪坐在火堆前指着洞裡的地面,“夏天還好說,冬天沒有鋪幾層獸皮,你們能睡得好嗎?” “不能!”不管是巫還是其他人,都是從睡地闆過來的,都知道冬天蜷縮在冰冷的地面上有多難捱。

     “還有這個山洞,大家都擠在一起,還有這麼多食物和雜物堆在這裡,睡覺的時候甚至隻能靠在石壁上睡,而且這個山洞也沒有多少遮風擋雨的效果” “現在我們部落有了不少的食物,也有了不少工具,是時候來建造更大更好的房屋了。

    ” 在與族人的讨論和安排中,張洪将族中57人進行了分工,并對接下來的事情做了安排: 首先是停掉狩獵,隻保留熊槐等6人在河邊用漁網捕魚,一天隻要能收獲100-200斤左右的魚類,滿足一天的食物消耗就可以了;其次是采集任務,大部分在夏季成熟的果子都已經結束了采集期,被制成了一個個罐頭或者果脯,而離秋天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剩下的水果大部分都會在入秋的時候成熟。

    采集隊的熊喜等女性成員,每天隻要能在附近采集一些野菜,偶爾在雨後的森林裡收集一些蘑菇和木耳就行,所以采集隊的工作也要停掉,隻保留4人采集新鮮的野菜供日常食用;剩下的47人中,除去老弱和做陶器的15人,剩下的32人,都被張洪編到了建築隊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