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不靠谱的蒙古人
關燈
小
中
大
的包圍圈,衆人自然喜笑顔開。
各府撤離的計劃也實施完畢,朱慈烺此次的行程目的算是達到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沒有再耽擱時間,第二天一早,大軍再次南下,到達南邊還有一個城池聚集點的東明縣,遷移官府百姓向東撤入山東兖州府境内安置。
然後經曹州、定陶,到達東昌府駐地的成武縣,在此做一個長期休整,看看下一步局勢再做打算,朱慈烺現在也沒辦法。
各步兵現在都是半廢物狀态,需要時間整訓,沒有步兵,騎兵再厲害也不能攻城掠地啊,所以,現在反攻是沒條件的,隻能防守換時間。
而且為了防備清軍利用騎兵優勢對山東進行逐步圍困蠶食,和遼東一樣,慢慢推進,朱慈烺還需要留騎兵在山東境内,抵消清軍騎兵優勢。
要是圍困,朱慈烺可命騎兵率步兵馳援,有騎兵和火炮的優勢抵消,不至于像以前一樣,清軍騎兵圍城,步兵根本不敢去支援,不然途中就是被騎兵襲擊,毫無還手之力。
另外,現在已經六月中旬了,所過之處,都在收麥子了,城可以守,但城外的麥子怎麼辦?還要防備清軍騎兵直接突襲搶糧,或者幹脆燒田毀麥。
好在,清軍進入山東還要一些日子,按照朝廷的計劃,他們四旗進入山東進攻濟南,再南下,拿下山東西部區域,現在堵明軍騎兵是堵不住了,隻能按照最後一種情況,攻城掠地了。
但正紅旗和綠旗哪有那麼快啊,騎兵都趕了半個月的路,步兵更是,到大名府的時候都已經七月了,山東這第一年的收成算是順利的拿下了,明年?鬼知道明年什麼情況,先把今年的口糧收好吧。
這邊這一個月的趕路平靜期暫且不提。
另一頭,西北和西南,在六月中旬,也陸續開啟了戰火。
五月中旬多爾衮命蒙八旗北歸,組建十萬騎兵南下延綏、甯夏、甘肅三鎮,向南進攻,經過半個多月的各部聯絡,終于在六月初分批向三鎮進發,在六月中旬逐步接戰。
得到消息最遲的,盤踞青海的區域的和碩特部,也終于在六月下旬開始全面南下,入侵烏斯藏。
山西、陝西北部的大同、延綏等鎮,李自成下了血本,調集重兵,三十萬嚴防死守,大同一線的鑲白旗和關甯軍近五萬騎兵,六萬餘步兵,愣是打不開大同内長城防線。
就算偶爾有個别關堡被突破,也會被機動預備部隊堵上缺口,反而突入長城的軍隊成了孤軍,被圍殲在長城以南。
根本打不開局面,反而損兵折将,一點開花,并不能及時繞去背面其他點兩面夾擊,所以,要突破大同長城防線,除非多點開花。
十萬大軍在大同耗了兩個月,還是無法突破大同,進入了相持階段。
另一邊的延綏鎮、甯夏鎮、甘肅鎮也各自迎來了漠南蒙古的三萬騎兵進攻,但效果,差強人意。
長城之所以厲害,不是因為她能防住所有入侵,而是可以擋住大部分入侵,然後聚殲突入的小部分。
三鎮的一些缺口,自然也被蒙古騎兵突破了,但也隻是偏師、小股,因為大股的騎兵,長城防禦軍隊都盯着呢,你往哪兒走,他就往哪兒集結。
突入的雖然都是小股,但因為是騎兵,進來也造成了一定的損害,特别是現在正是麥子快要收獲的時候,糟蹋了不少。
但他們也是付出了代價的,除過少數流竄逃離,進來的被孫傳庭組建的騎兵和步兵聚殲殆盡了。
五月中旬的時候,朱慈烺從河南向蘭州傳令,六月初孫傳庭就收到了朱慈烺的軍令,當即讓白廣恩帶了三萬人南下,彙合五月中旬到達龍安府的朵甘都司的兩萬大軍,向南警戒張獻忠,防止背刺。
尤世威、王定懼率七萬大軍向東警戒李自成,而自己帶着剩下的十萬大軍,與朱慈炤同行,一起又折返回甯夏中衛,居中指揮,并派人向兩鎮先行送去緊急預警急報。
三邊的結果算是稀松平常吧,要是這麼容易打下來,蒙古早就幹了,何苦在塞外待幾百年,這次的入侵,和以往蒙古入侵打秋風沒什麼區别。
蒙古人見攻進來後難以立足,而且有被圍殲的風險,便如往常一樣,劫掠一番就跑了,這,大概就是長城的作用吧。
總得來說,多爾衮在北方長城布置的十數萬蒙古大軍,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僅僅隻能算牽制,想要達到多爾衮預期的,從北方長城突破,可能就需要大量步兵攻城略地,才能站穩腳跟。
不然就算攻入長城,也是無根之萍,有覆滅之危,聰明的蒙古人,自然不會為了大清下血本,哥是來跟着你打秋風,發家緻富的,可不是跟着你來送命的。
喜歡明中祖:朱慈烺請大家收藏:()明中祖:朱慈烺
各府撤離的計劃也實施完畢,朱慈烺此次的行程目的算是達到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沒有再耽擱時間,第二天一早,大軍再次南下,到達南邊還有一個城池聚集點的東明縣,遷移官府百姓向東撤入山東兖州府境内安置。
然後經曹州、定陶,到達東昌府駐地的成武縣,在此做一個長期休整,看看下一步局勢再做打算,朱慈烺現在也沒辦法。
各步兵現在都是半廢物狀态,需要時間整訓,沒有步兵,騎兵再厲害也不能攻城掠地啊,所以,現在反攻是沒條件的,隻能防守換時間。
而且為了防備清軍利用騎兵優勢對山東進行逐步圍困蠶食,和遼東一樣,慢慢推進,朱慈烺還需要留騎兵在山東境内,抵消清軍騎兵優勢。
要是圍困,朱慈烺可命騎兵率步兵馳援,有騎兵和火炮的優勢抵消,不至于像以前一樣,清軍騎兵圍城,步兵根本不敢去支援,不然途中就是被騎兵襲擊,毫無還手之力。
另外,現在已經六月中旬了,所過之處,都在收麥子了,城可以守,但城外的麥子怎麼辦?還要防備清軍騎兵直接突襲搶糧,或者幹脆燒田毀麥。
好在,清軍進入山東還要一些日子,按照朝廷的計劃,他們四旗進入山東進攻濟南,再南下,拿下山東西部區域,現在堵明軍騎兵是堵不住了,隻能按照最後一種情況,攻城掠地了。
但正紅旗和綠旗哪有那麼快啊,騎兵都趕了半個月的路,步兵更是,到大名府的時候都已經七月了,山東這第一年的收成算是順利的拿下了,明年?鬼知道明年什麼情況,先把今年的口糧收好吧。
這邊這一個月的趕路平靜期暫且不提。
另一頭,西北和西南,在六月中旬,也陸續開啟了戰火。
五月中旬多爾衮命蒙八旗北歸,組建十萬騎兵南下延綏、甯夏、甘肅三鎮,向南進攻,經過半個多月的各部聯絡,終于在六月初分批向三鎮進發,在六月中旬逐步接戰。
得到消息最遲的,盤踞青海的區域的和碩特部,也終于在六月下旬開始全面南下,入侵烏斯藏。
山西、陝西北部的大同、延綏等鎮,李自成下了血本,調集重兵,三十萬嚴防死守,大同一線的鑲白旗和關甯軍近五萬騎兵,六萬餘步兵,愣是打不開大同内長城防線。
就算偶爾有個别關堡被突破,也會被機動預備部隊堵上缺口,反而突入長城的軍隊成了孤軍,被圍殲在長城以南。
根本打不開局面,反而損兵折将,一點開花,并不能及時繞去背面其他點兩面夾擊,所以,要突破大同長城防線,除非多點開花。
十萬大軍在大同耗了兩個月,還是無法突破大同,進入了相持階段。
另一邊的延綏鎮、甯夏鎮、甘肅鎮也各自迎來了漠南蒙古的三萬騎兵進攻,但效果,差強人意。
長城之所以厲害,不是因為她能防住所有入侵,而是可以擋住大部分入侵,然後聚殲突入的小部分。
三鎮的一些缺口,自然也被蒙古騎兵突破了,但也隻是偏師、小股,因為大股的騎兵,長城防禦軍隊都盯着呢,你往哪兒走,他就往哪兒集結。
突入的雖然都是小股,但因為是騎兵,進來也造成了一定的損害,特别是現在正是麥子快要收獲的時候,糟蹋了不少。
但他們也是付出了代價的,除過少數流竄逃離,進來的被孫傳庭組建的騎兵和步兵聚殲殆盡了。
五月中旬的時候,朱慈烺從河南向蘭州傳令,六月初孫傳庭就收到了朱慈烺的軍令,當即讓白廣恩帶了三萬人南下,彙合五月中旬到達龍安府的朵甘都司的兩萬大軍,向南警戒張獻忠,防止背刺。
尤世威、王定懼率七萬大軍向東警戒李自成,而自己帶着剩下的十萬大軍,與朱慈炤同行,一起又折返回甯夏中衛,居中指揮,并派人向兩鎮先行送去緊急預警急報。
三邊的結果算是稀松平常吧,要是這麼容易打下來,蒙古早就幹了,何苦在塞外待幾百年,這次的入侵,和以往蒙古入侵打秋風沒什麼區别。
蒙古人見攻進來後難以立足,而且有被圍殲的風險,便如往常一樣,劫掠一番就跑了,這,大概就是長城的作用吧。
總得來說,多爾衮在北方長城布置的十數萬蒙古大軍,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僅僅隻能算牽制,想要達到多爾衮預期的,從北方長城突破,可能就需要大量步兵攻城略地,才能站穩腳跟。
不然就算攻入長城,也是無根之萍,有覆滅之危,聰明的蒙古人,自然不會為了大清下血本,哥是來跟着你打秋風,發家緻富的,可不是跟着你來送命的。
喜歡明中祖:朱慈烺請大家收藏:()明中祖:朱慈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