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挖窑

關燈
    陳友河按照兒子的要求,在院子外右邊離房子最遠的位置,找了斜坡地挖了一個大洞。

     “哥哥,你弄這個土窯,真能燒炭嗎?” 陳新如在土坑邊上,手裡捏着,爹爹剛從斜坡地裡挖出來的新土。

    此時,她小手兒抓的全是泥土。

     新泥土色澤棕紅,裡邊透着淡淡的黃泥。

     “不知道呀,大妹,我這還沒開始燒呢!” 陳新泉手裡握着草刮,爹爹從斜坡洞裡往外鏟的土,他接着把土推離斜坡洞口。

     小手裡的草刮抓得緊緊的。

     陳友河從斜坡上挖了一個洞進地裡。

     按照兒子的提示,他做了一個形似土窯的洞,但地坑挖的有些淺。

     他還得加工一下,便朝下又挖深了一些。

    如此便形成了陳新如身前的小土坑。

     陳友河沒燒過木炭,但是,他幫别人燒過磚和瓦,他雖然不知道燒炭要如何點火燒制。

     但是,磚窯的造型,他還是知道長什麼樣子的。

     不過,陳友河挖的這個窯,與陳新泉腦子裡燒木炭的窯不一樣。

     一開始,陳新泉覺得,在地上挖一個坑,中間堆上幹材,然後旁邊放些木材。

    點燃了中間的幹柴,再把露出在外的部分用泥土封住,讓柴火自行在高溫下進行鍊式反應。

     這種方法,需要用到一些磚用來砌排煙通道。

     面對青磚,陳友河一時犯難了,他家裡建房子都沒用過青磚,如今他到何處去弄青磚? 根據陳新泉的描述,他覺得還是用拱頂式的窯更靠譜一些。

    便決定在斜坡上開個口子,從土裡挖一個排煙道,做氣體循環通道。

     經過陳友河的改良,此土窯已經不是陳新泉最開始知道的那種土窯。

     因此,陳新泉也沒了一開始時信誓旦旦,能燒出好木炭的底氣。

     陳友河用洛陽鏟打通了一條氣道,又按照兒子說的要求,使氣道返回土窯側面的窯體上部。

     弄到最後,陳友河有些明白了,原來是要讓土窯氣道從底部出氣,返回來從上部進氣。

     讓燒出來的氣體又回到窯體内。

     他瞬間明白了木炭的燒制道理,不得不為兒子的聰明而感到高興。

     懂了土窯運作的道理,陳友河挖起土方來更加起勁。

     土窯主體工程做出來後,陳友水扛着竹杆子來了陳友河家。

     “堂兄,石頭,你們在挖啥!有白薯嗎,還弄上了洛陽鏟?” (白薯,江淮一帶叫淮山,最早見着于陳敷農書,東漢時間便有人工種植記載,可不是其他歪歪穿越者說的後現代農産品。

    ) 陳友水以為,陳友河帶着陳新泉在土坡上挖山藥。

     陳新如見陳友水過來,和堂叔打了甚招呼便轉身回了院子,她還在照顧妹妹五吖。

     陳新泉聽四十叔問話,又以為這山坡裡有淮山,他道:“沒有的事,這地那個來栽了白薯?我們就是挖個土窯,燒點炭,黑魚叔,你來得正好。

    這竹子是你收的嗎?” 陳友水道:“是呀,我自己砍了四十棵成竹,又收了一些别家的成竹。

    不過我家裡邊院子堆不下這麼多竹子,我就想着,把竹子堆你這院子外來放着。

    ” 陳新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