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鱼跃
關燈
小
中
大
在南城門附近的一處居民聚集處,低矮院牆外,陳友河接過少年從雜石堆裡挖出來的一個竹筒。
打開竹筒塞子,陳友河看了看裡面泛着黃的鹽。
用手指沾了些結晶,放進嘴裡嘗了嘗。
随後滿意的點了點頭。
“夠秤嗎?” 陳友河問。
“少,少了一兩。
” 少年答道。
陳友河皺了皺眉。
那少年見狀急道:“大叔,這是行内規矩,不可滿稱。
我也不騙你,别人也都是這個重量。
您若不信,下次遇着其他私鹽可細問一下。
” 陳友河在梅沙圩,也買過路邊的私鹽。
不過那時都不是論斤數買賣,隻按兩數秤采買。
每次也隻買八九兩,從來沒有買過一斤的。
他還真不知道,私鹽販子手裡的食鹽,一斤食鹽不是十六兩秤,而是十五兩秤。
聽少年如此說,陳友河也不在意那一兩秤的差數,便數了五十文銅錢給少年。
少年接過錢,連連鞠躬道謝。
拿了私,鹽陳友河帶着陳石頭快速離去。
他需要從西城門出城,那邊靠近碼頭。
“石頭,買,賣私鹽,朝廷都是要治罪的。
” “尤其是販賣私鹽的行為,販賣私鹽一斤以上者,便可叛流放八百裡,或刺配充軍。
或徒刑三月,夾刑七日丈五十。
” 陳友河一邊走,一邊和兒子訴說着朝廷對販賣私鹽的重刑。
“那,買了私鹽的人,又會受何種處罰?” 陳石頭沒想到,朝廷對私販鹽者會動用如此重刑。
“對于采買私鹽的人,官府多數是處罰款或處勞役,超過一斤便可處罰款和勞役雙刑。
所以,非特殊情況最好别買私鹽。
” 陳友河回應道。
陳石頭說道: “這麼對比,采買私鹽的人,可比販鹽者受的處罰輕了許多。
” 陳友河點頭又道:“是呀!另外除了食鹽不可私下買賣之外,還有鐵,包括鐵礦石亦不可私賣……” 陳友河給兒子講述朝廷的諸多禁忌,陳石頭很認真的聽着。
不知不覺,兩人走到了一處開闊地界。
前方有一處特别高的建築,開闊處的深處,有一個大水池,水池中央立着一個拿着書本的石像。
看那石像的衣着應該是一位士人。
“糟了,怎麼走到鐘樓來了。
” 陳友河見到前面開闊地,便說了一聲。
“爹,鐘樓是何處?” 陳石頭問。
陳友河道:“這處鐘樓是四十多年前,咱們永興縣第一位同進士老爺,出資修建的給讀書人聚會的地方。
” “在鐘樓周圍有咱們永興縣三大書院,包括縣學學堂和青松書院以及優露書院。
包括縣衙童生考試院也在這附近。
” 說話間,兩人便走到了文心潭旁邊。
陳友河要穿過鐘樓廣場,去西城門。
陳石頭看向文心潭,文心潭旁邊有讀書人圍着聊天。
在那群讀書人對面一個伸入水潭的建築物裡,亭台内有書生和小姐們,對着水潭裡的魚兒投喂魚食。
陳石頭看到有一條魚兒躍出水面,搶奪空中的魚食。
忽然間,他很想看看,水潭裡都有些什麼魚。
念頭一起,他擡腿飛快的沖向水潭旁。
“石頭,你别跑。
” 陳友河見兒子飛快的走向水潭,急忙趕上去。
陳石頭看清楚那越出水面搶奪魚食的魚兒後,卻在靠近水潭時停下了腳步。
“爹,我想到了。
我想到辦法了。
” 陳石頭轉身,重重的抱住陳友河的大腿。
陳友河道:“你說甚?你想到了甚?” 陳石頭牽着爹爹的手,轉身就往西城方向走。
他邊走邊說道:“走,爹咱們回家,路上我和你說,我想到了整治蛾蟲的方法。
爹,這個方
打開竹筒塞子,陳友河看了看裡面泛着黃的鹽。
用手指沾了些結晶,放進嘴裡嘗了嘗。
随後滿意的點了點頭。
“夠秤嗎?” 陳友河問。
“少,少了一兩。
” 少年答道。
陳友河皺了皺眉。
那少年見狀急道:“大叔,這是行内規矩,不可滿稱。
我也不騙你,别人也都是這個重量。
您若不信,下次遇着其他私鹽可細問一下。
” 陳友河在梅沙圩,也買過路邊的私鹽。
不過那時都不是論斤數買賣,隻按兩數秤采買。
每次也隻買八九兩,從來沒有買過一斤的。
他還真不知道,私鹽販子手裡的食鹽,一斤食鹽不是十六兩秤,而是十五兩秤。
聽少年如此說,陳友河也不在意那一兩秤的差數,便數了五十文銅錢給少年。
少年接過錢,連連鞠躬道謝。
拿了私,鹽陳友河帶着陳石頭快速離去。
他需要從西城門出城,那邊靠近碼頭。
“石頭,買,賣私鹽,朝廷都是要治罪的。
” “尤其是販賣私鹽的行為,販賣私鹽一斤以上者,便可叛流放八百裡,或刺配充軍。
或徒刑三月,夾刑七日丈五十。
” 陳友河一邊走,一邊和兒子訴說着朝廷對販賣私鹽的重刑。
“那,買了私鹽的人,又會受何種處罰?” 陳石頭沒想到,朝廷對私販鹽者會動用如此重刑。
“對于采買私鹽的人,官府多數是處罰款或處勞役,超過一斤便可處罰款和勞役雙刑。
所以,非特殊情況最好别買私鹽。
” 陳友河回應道。
陳石頭說道: “這麼對比,采買私鹽的人,可比販鹽者受的處罰輕了許多。
” 陳友河點頭又道:“是呀!另外除了食鹽不可私下買賣之外,還有鐵,包括鐵礦石亦不可私賣……” 陳友河給兒子講述朝廷的諸多禁忌,陳石頭很認真的聽着。
不知不覺,兩人走到了一處開闊地界。
前方有一處特别高的建築,開闊處的深處,有一個大水池,水池中央立着一個拿着書本的石像。
看那石像的衣着應該是一位士人。
“糟了,怎麼走到鐘樓來了。
” 陳友河見到前面開闊地,便說了一聲。
“爹,鐘樓是何處?” 陳石頭問。
陳友河道:“這處鐘樓是四十多年前,咱們永興縣第一位同進士老爺,出資修建的給讀書人聚會的地方。
” “在鐘樓周圍有咱們永興縣三大書院,包括縣學學堂和青松書院以及優露書院。
包括縣衙童生考試院也在這附近。
” 說話間,兩人便走到了文心潭旁邊。
陳友河要穿過鐘樓廣場,去西城門。
陳石頭看向文心潭,文心潭旁邊有讀書人圍着聊天。
在那群讀書人對面一個伸入水潭的建築物裡,亭台内有書生和小姐們,對着水潭裡的魚兒投喂魚食。
陳石頭看到有一條魚兒躍出水面,搶奪空中的魚食。
忽然間,他很想看看,水潭裡都有些什麼魚。
念頭一起,他擡腿飛快的沖向水潭旁。
“石頭,你别跑。
” 陳友河見兒子飛快的走向水潭,急忙趕上去。
陳石頭看清楚那越出水面搶奪魚食的魚兒後,卻在靠近水潭時停下了腳步。
“爹,我想到了。
我想到辦法了。
” 陳石頭轉身,重重的抱住陳友河的大腿。
陳友河道:“你說甚?你想到了甚?” 陳石頭牽着爹爹的手,轉身就往西城方向走。
他邊走邊說道:“走,爹咱們回家,路上我和你說,我想到了整治蛾蟲的方法。
爹,這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