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送帝后南下
關燈
小
中
大
“那你呢,你不跟我們一起走嗎?”周氏确實問到朱慈烺,是不是一起走。
“母後,兒暫時還不能走,一是要收拾一批金銀帶走,不然到了南方,要是沒錢,說話也和北京一樣,沒人聽的,二是還是要帶一些忠于朝廷的文武及百姓南下,以兒估計,以後的北方不太妙,所以還是提早通知百姓南遷吧,盡量減少損失吧。
” “那可怎麼行,你不是說闖賊不日便會圍困北京嗎?要是來不及走可怎麼辦,你和我們一起走吧,剩下的事情留給内閣處理不行嗎?”周氏面露憂色的擔心道。
“不行的,我要是也走了,北京立即就會大亂,有些安排尚需時日。
”朱慈烺搖搖頭。
“來,先吃飯吧,我敬父皇母後一杯,兒子确有不孝,但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作為朱家皇室正統,兒子無法看着社稷淪陷,不得已出此下招,待日後恢複河山,兒願負荊請罪,憑父皇發落。
” “哼。
”聽着兒子的話,周氏面露哀色,忍住眼淚,她是皇後,不是個普通的妻子母親,她知道,夫、子都承擔着無比重大的擔子,她幫不上任何忙,現在隻希望兒子能成功,希望丈夫能理解。
崇祯雖然冷哼一聲沒有說話,但也還是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兒子沒有自己想象當中得意洋洋的樣子,也沒有絲毫的不尊,這讓崇祯心裡能好受些。
三人開始默不作聲的用膳,但朱慈烺還是邊吃邊講着一些安排,他也沒有再顧着皇家‘食不言、寝不語’的規矩。
“孫閣老在兒臣第一次出京的時候就去拜訪了,然後兒臣就把他全家接到了天津衛,現在負責靖宇軍校的軍官培養。
” “嗯?哪個孫閣老,可是孫師?”崇祯驚疑道,他以為孫承宗早随着屠城被殺害了,沒想到還活着。
“是,兒臣早就料到建奴寇關會報複,提前做了安排。
” 崇祯聽了沒說話,眼中有不信,也有自責。
“盧象升也被兒臣假傳聖旨,在開戰前帶走了,現在上海組建陸軍第一軍。
”崇祯睜大了眼睛,不可置信,但朱慈烺沒有解釋。
“孫傳庭也被兒假傳聖旨,讓他攜西北各王,退守甘肅,以圖關鍵時刻在闖賊背後緻命一擊,收複失地。
” 崇祯已經愣愣的不吃飯了,眼中有說不出的震驚和欣喜,其實,他早就醒悟了,當傳出闖賊攻破西安的時候,他就發現了,這些年已經失去了太多的能辦事打仗的人了,當西安淪陷,他突然發現,他竟然沒有再可堪一用的人派出平亂,去抵擋叛軍了。
那一刻,他已經有了不祥的預感,現在聽說他惋惜的可用之人,竟然都在兒子的授意下存活,他的心一下又活起來了,似乎,又看到了一絲曙光。
看着崇祯的樣子,朱慈烺又不無打擊道:“父皇,事實證明,父皇沒有接受過正統的治國教育,大明在父皇的治理下已經病入膏肓,而兒臣,從小接受的就是正統的皇家儲君教育,兒臣有父皇不及的眼光、謀略,兒臣有自己的治國理念,而不是大臣們說什麼就是什麼,所以,父皇不要怪兒臣。
” 看着崇祯的臉又漸漸的拉了下來,但朱慈烺還是說完了。
“哼,大明皇儲的教育,就是讓你棄國都于不顧,妄自逃命?祖宗定下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你是一點沒聽啊。
”崇祯諷刺道。
“窮則變也,我朱氏主脈都在北京,若都死社稷了,父皇可想過,大明會因為正統性,各個藩王就會大打出手,到時,就是亡國之時了,若是父皇當時同意兒臣前往南京監國,兒倒是願意成全父皇大義,所以,現在必須要有正統南下,不然就不是隻丢北京和北方了。
” “朕。
。
。
朕當時要是知道北京不保,怎會不同意你前往南京監國。
”崇祯不由心虛的強辯道。
“呵呵,父皇當真判斷不出?” “哼,不知所雲。
” “好了,快用膳吧。
”看着兩人又要吵起來,周氏趕緊圓場。
朱慈烺本來還想說是弟弟妹妹們的安排,但是看崇祯不想再談,他也就不說了,這也不是什麼大事,現在他們不問,再晚點走的時候再想知道,朱慈烺可沒空再解釋了。
吃完飯,回到炕上,喝着茶消消食,崇祯開口道:“為什麼要打着朕的名義南遷,你不是大權在握嗎?讓朕來替你背黑鍋,你可真是朕的好兒子,朕要是想南遷
“母後,兒暫時還不能走,一是要收拾一批金銀帶走,不然到了南方,要是沒錢,說話也和北京一樣,沒人聽的,二是還是要帶一些忠于朝廷的文武及百姓南下,以兒估計,以後的北方不太妙,所以還是提早通知百姓南遷吧,盡量減少損失吧。
” “那可怎麼行,你不是說闖賊不日便會圍困北京嗎?要是來不及走可怎麼辦,你和我們一起走吧,剩下的事情留給内閣處理不行嗎?”周氏面露憂色的擔心道。
“不行的,我要是也走了,北京立即就會大亂,有些安排尚需時日。
”朱慈烺搖搖頭。
“來,先吃飯吧,我敬父皇母後一杯,兒子确有不孝,但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作為朱家皇室正統,兒子無法看着社稷淪陷,不得已出此下招,待日後恢複河山,兒願負荊請罪,憑父皇發落。
” “哼。
”聽着兒子的話,周氏面露哀色,忍住眼淚,她是皇後,不是個普通的妻子母親,她知道,夫、子都承擔着無比重大的擔子,她幫不上任何忙,現在隻希望兒子能成功,希望丈夫能理解。
崇祯雖然冷哼一聲沒有說話,但也還是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兒子沒有自己想象當中得意洋洋的樣子,也沒有絲毫的不尊,這讓崇祯心裡能好受些。
三人開始默不作聲的用膳,但朱慈烺還是邊吃邊講着一些安排,他也沒有再顧着皇家‘食不言、寝不語’的規矩。
“孫閣老在兒臣第一次出京的時候就去拜訪了,然後兒臣就把他全家接到了天津衛,現在負責靖宇軍校的軍官培養。
” “嗯?哪個孫閣老,可是孫師?”崇祯驚疑道,他以為孫承宗早随着屠城被殺害了,沒想到還活着。
“是,兒臣早就料到建奴寇關會報複,提前做了安排。
” 崇祯聽了沒說話,眼中有不信,也有自責。
“盧象升也被兒臣假傳聖旨,在開戰前帶走了,現在上海組建陸軍第一軍。
”崇祯睜大了眼睛,不可置信,但朱慈烺沒有解釋。
“孫傳庭也被兒假傳聖旨,讓他攜西北各王,退守甘肅,以圖關鍵時刻在闖賊背後緻命一擊,收複失地。
” 崇祯已經愣愣的不吃飯了,眼中有說不出的震驚和欣喜,其實,他早就醒悟了,當傳出闖賊攻破西安的時候,他就發現了,這些年已經失去了太多的能辦事打仗的人了,當西安淪陷,他突然發現,他竟然沒有再可堪一用的人派出平亂,去抵擋叛軍了。
那一刻,他已經有了不祥的預感,現在聽說他惋惜的可用之人,竟然都在兒子的授意下存活,他的心一下又活起來了,似乎,又看到了一絲曙光。
看着崇祯的樣子,朱慈烺又不無打擊道:“父皇,事實證明,父皇沒有接受過正統的治國教育,大明在父皇的治理下已經病入膏肓,而兒臣,從小接受的就是正統的皇家儲君教育,兒臣有父皇不及的眼光、謀略,兒臣有自己的治國理念,而不是大臣們說什麼就是什麼,所以,父皇不要怪兒臣。
” 看着崇祯的臉又漸漸的拉了下來,但朱慈烺還是說完了。
“哼,大明皇儲的教育,就是讓你棄國都于不顧,妄自逃命?祖宗定下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你是一點沒聽啊。
”崇祯諷刺道。
“窮則變也,我朱氏主脈都在北京,若都死社稷了,父皇可想過,大明會因為正統性,各個藩王就會大打出手,到時,就是亡國之時了,若是父皇當時同意兒臣前往南京監國,兒倒是願意成全父皇大義,所以,現在必須要有正統南下,不然就不是隻丢北京和北方了。
” “朕。
。
。
朕當時要是知道北京不保,怎會不同意你前往南京監國。
”崇祯不由心虛的強辯道。
“呵呵,父皇當真判斷不出?” “哼,不知所雲。
” “好了,快用膳吧。
”看着兩人又要吵起來,周氏趕緊圓場。
朱慈烺本來還想說是弟弟妹妹們的安排,但是看崇祯不想再談,他也就不說了,這也不是什麼大事,現在他們不問,再晚點走的時候再想知道,朱慈烺可沒空再解釋了。
吃完飯,回到炕上,喝着茶消消食,崇祯開口道:“為什麼要打着朕的名義南遷,你不是大權在握嗎?讓朕來替你背黑鍋,你可真是朕的好兒子,朕要是想南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