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封赏

關燈
    靈帝本就因為何進勢力過大,對他心生不滿。

     見有人出來反對讓何進的人得賞加官,也樂得同意,剛想下旨單單隻封賞錢猛。

     就聽又有一人朗聲道:“陛下,臣也有本上奏。

    ” 靈帝一看,又是個老熟人,尚書盧植,靈帝見他這時出來,心中也不由得有些疑惑。

     平日裡,這個盧植一直就是個擺設,除非是有災害或者匪患的時候才出來谏言。

     可這段時間他是怎麼了?頻頻出班請奏。

    那就先聽聽他說什麼吧。

     在得到準奏後,盧植朗聲說道:“啟禀陛下,雖說張遼未帶兵參加主要一戰。

     然其也帶兵守住邊境,防止叛軍逃竄時胡亂進入長安,而且也算為北軍鎮守後方,以防叛軍兩面夾擊。

     并且據臣所知,張遼帶兵晚于錢猛出發一日,然而錢猛與張遼卻是同一天到達。

     可見其也是個知兵之人,僅為一從事确實大才小用矣,也應提拔。

    臣請陛下明見。

    ” 待說完,大家都将目光看向了盧植,都在想,尚書大人平日裡不是保持中立麼?今天怎麼站出來替何進說話了? 隻有何進,趙忠等少數幾人知道,這可能是因為劉辯拜盧植先生的緣故。

     趙忠想到劉辯之前對他親善的态度,于是在聽完盧植的話後,朝張讓隐晦的點了點頭。

     張讓會意,在靈帝極為反感和猶豫的時候,小說說道:“陛下,盧尚書是知兵之人。

     若真如其所說,不如讓這張遼接替錢猛留下的司馬一職。

    也好過浪費了人才。

    ” 一旁曹節因為接到到了董重的指示,這時也沒出來說反對的話。

     好大喜功,昏聩無能的靈帝很不喜歡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吵來吵去,今天一看大家難得的達成了統一意見。

     于是随着靈帝的聲音響起,此次的封賞也就定了下來:“着令,北軍司馬錢猛,此次平叛有功。

     今升任為北軍屯騎校尉,總領一部,望其整肅軍伍,拱衛京畿,勿負朕望。

     另,從事張遼,英武果敢,頗具将才,朕聞其才略,深為嘉許,特升任為北軍司馬,補缺錢猛之位。

     自此,你等應協助持金吾袁逢統禦北軍兵馬,随營操練。

     遇有戰事,當奮勇争先,殺敵報國,以彰朕恩賞,揚我大漢軍威,衆臣工當以其為楷模,共保我大漢江山社稷永固。

    ” 聽到靈帝已經下旨,堂下的衆朝臣也都紛紛躬身施禮領旨謝恩。

     這其中,隻有董重是唯一一個感到郁悶的人,本來想要出來拍下馬屁的,拉攏下人心。

     可袁逢、張讓等都默許了盧植的建議,此刻的董重可算是,想拉攏人心,卻拉攏了個寂寞。

     至此,在這場子虛烏有的叛亂中,隻有暗中的大皇子劉辯,算是真正撈到了好處。

     在這期間,都沒用劉辯說過一句話,出過一次面。

    全是大家幫襯送來的。

    看來,這朝堂還是好人多啊! 無奈的董重在下朝後向董太後彙報時,又是被他的姑姑劈頭蓋臉的臭罵了一頓,董太後對這個侄兒也真是恨鐵不成鋼的緊。

     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