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改进

關燈
    “這個東西叫礦車,這個東西叫軌道,合在一起就是礦車軌道了。

    ”劉玄轉着手中的鉛筆,看到蒲緣搗鼓出來的軌道模型,正好拿來給他講解。

     “這個東西可以鋪設在絕大部分平整的地區,材料簡單,制作方便。

    ”然後他大概比劃了一下礦車的大小,正好是方便成年男性推動的高度。

    以後如果可以點上能源科技樹,還能進一步升級。

     “礦車大概這麼大,木闆加鑄鐵材質,安置在軌道上,隻需要一個人便可以推動,一次性可以運送數百斤的礦石,比起人力搬運,還是運用一些工具更能提高效率,對吧。

    ”礦道中本就狹窄,有了這一條固定的軌道,就可以節省很多空間。

     改善礦工的工作環境,和提高工作效率一樣,都是頭等大事。

     “确實是個精妙的工具,劉公子在工匠一道上竟然有此等天賦。

    ”蒲緣見獵心喜,抱着礦車的圖紙不肯撒手,來來回回觀察着每一個零件細節。

     他當然知道這種東西的價值,然而他并非礦工,對于能挖多少礦并不在意,隻要夠自己用就好了。

    更關心的反而是鐵件的設計。

     “用杆件鍊接齒輪,再将多個角度大小不同的齒輪組合鍊接,在施加外力的情況下,用類似機關的部件轉化為推動力,帶動整輛礦車前進......這好像有點像失傳已久的墨家機關術啊。

    ” 蒲緣說的沒錯,這确實就是墨家機關術,并不是劉玄前世的知識,前世他也沒這個水平學到這些東西。

    劉家鎮的宗族藏書閣中,從天文地理到經濟民生,集漢帝國一千多年來諸子百家學說之大成。

     加上劉玄有着現代人的眼光,憑借武者練氣帶來的驚人記憶力,并不簡單的礦車部件就在他的筆下躍然而出。

     “這個東西交給你們制作的話,多久可以投入使用?”劉玄問道。

     蒲緣略一思索,蒲家的主業是鐵匠,但也有不少跟随他們的木匠,畢竟木器鐵器是不分家的。

     “軌道好說,主要是找幾個木匠打造些枕木,鐵軌用現有的鑄鐵庫存,鍛打塑形下就可以臨時替代。

    但是礦車的部件比較複雜,沒辦法簡單加工使用,我們需要好好研究下。

    現在鐵礦還沒投入開采,缺少鑄鐵,可能要不少時間,年底不一定來得及。

    ” “沒必要一開始就用全鐵件,可以先用木件制作模型,确定了比例合适之後,再用木件做模闆制作鐵件。

    一些非核心部件,可以用鐵包木的方式,節省鐵料,臨時用下就行。

    等之後鐵礦開采出來了,不缺鐵的時候,再重新制造。

    ” “這倒是個好方法。

    ”蒲緣點了點頭,蒲家之所以在鐵匠這個職業中享有盛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蒲家不像那些傳承了上千年的老家族,對鐵匠的工作有各種條條框框的限制,而是鼓勵鐵匠們發揮主觀能動性,用最合适的方案完成手上的工作。

     如果換成那些随着百工城一起消失的老古董,聽到劉玄的話一定會勃然大怒。

    鐵器是鐵匠手中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