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开平落幕景明初启
            關燈
            
            小
            中
            大
            愣,目光不自覺落在謝玿的頭發上。
在他的印象裡,謝玿仿佛是沒有私事的人,一天到晚家國天下,“私心”二字聽上去尤其陌生,叫他想起上一次這般震撼也是因為謝家人——謝玿之父,謝表。
私心?什麼樣的私心? 是自斷長發以明心志,是功成之前一句“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隻求了一句盡力拖延,而後對謝氏骨肉親人不聞不問。
謝玿的聲音将新帝的心神拉回來: “第一道聖旨,揭露妖道勾結南诏欲行謀逆之罪行,還謝嬛、于利以清白,收回先帝成命,昭告天下。
” 新帝想也不想,當場點頭應下。
“第二道聖旨,願陛下解除玉衡公主與衛茗之婚約,另賜号‘朔風’,許她自由意,終生不強求。
” 新帝怔住了,第二道聖旨他想過是謝玿來讨賞的,唯獨沒有想過是為謝皦求的。
在外人眼中,謝皦隻是一個沒有任何存在感的閨閣小姐,隻掀起一絲波瀾又迅速沉寂的玉衡公主,可在謝玿心裡,謝皦是他的稀世珍寶和掌上明珠。
“臣不敢自诩為家國貢獻多少,眼下妖道已除,陛下踐祚在即,臣該考慮臣的家人了,望陛下成全。
” “……好,朕答應你。
” “皇恩浩蕩,臣,不勝感激。
” 說完,謝玿鄭重地磕了三個頭,君臣緣分就此盡了。
新帝滿臉疲憊,走上高位,癱坐在龍椅上,一手扶額。
謝玿起身,又鄭重地對皇帝行了一禮,轉過身,在資良瑜和倫晚的注視下,擡步朝殿外走去。
二位神君目睹全程,他們隻安安靜靜地站着,不說話,不打斷,面色平靜。
可謝玿走了兩步,又停下來,他的表情滿是落寞。
明明早就想好離開朝堂,可真到了離别的時候,他竟有些鼻頭發酸。
謝玿突然回頭,看着高位上的帝王,帝王有感,亦垂下手回望,目光難過。
“不是要走了嗎?駐足回首,又為哪般?” “臣還有幾句話,想與陛下說。
” 聽到謝玿這般說,不知怎的,皇帝嘴角微微上揚,眼裡有了一絲笑意: “願聞其詳。
” 謝玿絮絮叨叨,是他最後一些牽挂不下的事情: “陛下,如今大漢内憂外患,雖除去妖道,然有異心的不止是天師。
宮内,有妖師正道,無知之徒,其人原名諸葛筠,罪狀滔天,首為其君之罪,願陛下徹查。
” “宮外,有六萬大軍駐守洛陽城外,其中兩萬為盧照副将所率之師,盧照勤王有功,願陛下論功行賞,撫慰老将。
” “其餘為嶺南王手下勢力及沿途流民,南诏邊境戰況焦灼,陛下可将其編入軍籍,支援戰時。
” “至于嶺南王,其人如痼疾,如今正好自投羅網,趁機治其大逆不道之罪,收押京城看管,沿同其餘王爺,亦可。
” “至于其子女,召入京城,封賜小官。
治地官員,一一換下,以防餘孽不盡,春風又生。
” 新帝聽得有些怔然,也許謝玿知道臣子們終究會給新帝提建議,可謝玿放心不下,臨别贈言,淚濕眼眶,說完了就放下了。
“濯王此人,陰晴不定,陛下若想江山永固,順其意,提拔入朝,可擢谏議大夫兼太子賓客,束于陛下左右,則其一舉一動盡在陛下掌握中。
” “其侄禤蔚,年少氣盛,然是非也算分明,可委以大任,隻是需遣人看管,注意其與濯王動向。
” “衛茗大軍,願請陛下即刻遣回西北,若兩國相安,則為最佳。
修治糧草,馳援南诏,陛下莫想着率部親征,眼下朝堂傾頹,民不聊生,需陛下坐鎮帝京,遣親信大将攜陛下恩诏,鼓舞士氣。
” 謝玿總記挂着那麼幾件事,資良瑜和倫晚表情似乎有些難過,看着謝玿的背影眼中又充滿欣慰,交織在一起便是對他濃濃的牽挂。
“大漢經此一役,陛下切記與民休息,休養生息。
西山靈宮未竣工程,應予暫緩,封禅停歇,臣惟願有生之年,可見陛下泰山封禅。
” “妖道在時,天下哀嚎,烽火連天,更叫黎民無力。
當今之計,願陛下大開府庫,濟民救民;後願陛下選賢舉能,察納雅言,重修禮法,治民愛民。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謝玿頓住,似乎沒有什麼好說的了,他直起身子,兩手胸前抱,又複彎下,朗聲道: “草民謝玿祝願陛下千秋萬代,功德無量,敬祈鈞安,伏惟珍攝。
” 說罷,謝玿轉身離去,二位神君站在光亮中,等着謝玿走向他們。
“玄珒!” 新帝突然起身喊了一句,謝玿回眸看了他一眼,笑了笑,離去時猶如清風纏繞,一身輕松。
新帝目送着謝玿遠去,眼前漸漸模糊,他突然跑下台階,哽咽着喊道: “玄珒,玄珒,謝玿!” “我說假話,讓我補償你,你回來——” 謝玿一直往前走,新帝心惱無比,叫不動這目無青天的狂徒謝玿,新帝隻能連忙吩咐新晉太監總督福寶跟上謝玿,看看他要往何處去。
當日下晝,新帝按謝玿的意思,連發三道聖旨。
第一道,揭露妖道罪行,還于氏、謝氏清白,并一應歸還所繳資物,兩家各賞金千兩。
第二道聖旨,加封玉衡公主朔風長公主,食邑一千五百戶,賞如花美眷三十人,武仆三十人,婚約作廢,嫁娶從心。
另賞衛茗黃金千兩,封輔國大将軍。
第三道聖旨,陟罰臧否俱全,其中付肴罷黜,其餘不等,諸葛筠按欺君立斬,其族氏連坐。
盧照勤王有功,封宣威上将軍,侍中宋益授太傅,吏部侍郎左敬進為尚書,戶部侍郎衛邈遷禦史大夫,其餘一衆不等。
為功臣圖形明世閣,謝氏為首。
開平十一年二月二十八日,上崩于兩儀殿,太子熠即位,封谥号明帝,上廟中宗,改元景明。
——《國記》 喜歡屠龍:王謝之交請大家收藏:()屠龍:王謝之交
      在他的印象裡,謝玿仿佛是沒有私事的人,一天到晚家國天下,“私心”二字聽上去尤其陌生,叫他想起上一次這般震撼也是因為謝家人——謝玿之父,謝表。
私心?什麼樣的私心? 是自斷長發以明心志,是功成之前一句“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隻求了一句盡力拖延,而後對謝氏骨肉親人不聞不問。
謝玿的聲音将新帝的心神拉回來: “第一道聖旨,揭露妖道勾結南诏欲行謀逆之罪行,還謝嬛、于利以清白,收回先帝成命,昭告天下。
” 新帝想也不想,當場點頭應下。
“第二道聖旨,願陛下解除玉衡公主與衛茗之婚約,另賜号‘朔風’,許她自由意,終生不強求。
” 新帝怔住了,第二道聖旨他想過是謝玿來讨賞的,唯獨沒有想過是為謝皦求的。
在外人眼中,謝皦隻是一個沒有任何存在感的閨閣小姐,隻掀起一絲波瀾又迅速沉寂的玉衡公主,可在謝玿心裡,謝皦是他的稀世珍寶和掌上明珠。
“臣不敢自诩為家國貢獻多少,眼下妖道已除,陛下踐祚在即,臣該考慮臣的家人了,望陛下成全。
” “……好,朕答應你。
” “皇恩浩蕩,臣,不勝感激。
” 說完,謝玿鄭重地磕了三個頭,君臣緣分就此盡了。
新帝滿臉疲憊,走上高位,癱坐在龍椅上,一手扶額。
謝玿起身,又鄭重地對皇帝行了一禮,轉過身,在資良瑜和倫晚的注視下,擡步朝殿外走去。
二位神君目睹全程,他們隻安安靜靜地站着,不說話,不打斷,面色平靜。
可謝玿走了兩步,又停下來,他的表情滿是落寞。
明明早就想好離開朝堂,可真到了離别的時候,他竟有些鼻頭發酸。
謝玿突然回頭,看着高位上的帝王,帝王有感,亦垂下手回望,目光難過。
“不是要走了嗎?駐足回首,又為哪般?” “臣還有幾句話,想與陛下說。
” 聽到謝玿這般說,不知怎的,皇帝嘴角微微上揚,眼裡有了一絲笑意: “願聞其詳。
” 謝玿絮絮叨叨,是他最後一些牽挂不下的事情: “陛下,如今大漢内憂外患,雖除去妖道,然有異心的不止是天師。
宮内,有妖師正道,無知之徒,其人原名諸葛筠,罪狀滔天,首為其君之罪,願陛下徹查。
” “宮外,有六萬大軍駐守洛陽城外,其中兩萬為盧照副将所率之師,盧照勤王有功,願陛下論功行賞,撫慰老将。
” “其餘為嶺南王手下勢力及沿途流民,南诏邊境戰況焦灼,陛下可将其編入軍籍,支援戰時。
” “至于嶺南王,其人如痼疾,如今正好自投羅網,趁機治其大逆不道之罪,收押京城看管,沿同其餘王爺,亦可。
” “至于其子女,召入京城,封賜小官。
治地官員,一一換下,以防餘孽不盡,春風又生。
” 新帝聽得有些怔然,也許謝玿知道臣子們終究會給新帝提建議,可謝玿放心不下,臨别贈言,淚濕眼眶,說完了就放下了。
“濯王此人,陰晴不定,陛下若想江山永固,順其意,提拔入朝,可擢谏議大夫兼太子賓客,束于陛下左右,則其一舉一動盡在陛下掌握中。
” “其侄禤蔚,年少氣盛,然是非也算分明,可委以大任,隻是需遣人看管,注意其與濯王動向。
” “衛茗大軍,願請陛下即刻遣回西北,若兩國相安,則為最佳。
修治糧草,馳援南诏,陛下莫想着率部親征,眼下朝堂傾頹,民不聊生,需陛下坐鎮帝京,遣親信大将攜陛下恩诏,鼓舞士氣。
” 謝玿總記挂着那麼幾件事,資良瑜和倫晚表情似乎有些難過,看着謝玿的背影眼中又充滿欣慰,交織在一起便是對他濃濃的牽挂。
“大漢經此一役,陛下切記與民休息,休養生息。
西山靈宮未竣工程,應予暫緩,封禅停歇,臣惟願有生之年,可見陛下泰山封禅。
” “妖道在時,天下哀嚎,烽火連天,更叫黎民無力。
當今之計,願陛下大開府庫,濟民救民;後願陛下選賢舉能,察納雅言,重修禮法,治民愛民。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謝玿頓住,似乎沒有什麼好說的了,他直起身子,兩手胸前抱,又複彎下,朗聲道: “草民謝玿祝願陛下千秋萬代,功德無量,敬祈鈞安,伏惟珍攝。
” 說罷,謝玿轉身離去,二位神君站在光亮中,等着謝玿走向他們。
“玄珒!” 新帝突然起身喊了一句,謝玿回眸看了他一眼,笑了笑,離去時猶如清風纏繞,一身輕松。
新帝目送着謝玿遠去,眼前漸漸模糊,他突然跑下台階,哽咽着喊道: “玄珒,玄珒,謝玿!” “我說假話,讓我補償你,你回來——” 謝玿一直往前走,新帝心惱無比,叫不動這目無青天的狂徒謝玿,新帝隻能連忙吩咐新晉太監總督福寶跟上謝玿,看看他要往何處去。
當日下晝,新帝按謝玿的意思,連發三道聖旨。
第一道,揭露妖道罪行,還于氏、謝氏清白,并一應歸還所繳資物,兩家各賞金千兩。
第二道聖旨,加封玉衡公主朔風長公主,食邑一千五百戶,賞如花美眷三十人,武仆三十人,婚約作廢,嫁娶從心。
另賞衛茗黃金千兩,封輔國大将軍。
第三道聖旨,陟罰臧否俱全,其中付肴罷黜,其餘不等,諸葛筠按欺君立斬,其族氏連坐。
盧照勤王有功,封宣威上将軍,侍中宋益授太傅,吏部侍郎左敬進為尚書,戶部侍郎衛邈遷禦史大夫,其餘一衆不等。
為功臣圖形明世閣,謝氏為首。
開平十一年二月二十八日,上崩于兩儀殿,太子熠即位,封谥号明帝,上廟中宗,改元景明。
——《國記》 喜歡屠龍:王謝之交請大家收藏:()屠龍:王謝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