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淫窟里问道心惆怅
關燈
小
中
大
眼,可也隻是一眼。
桓漱石總覺得她的目光太過犀利,叫人心生畏懼,更别提琢磨透法師的心思。
智慧法師走上前去拿了一隻碗,盛了滿滿一碗薄粥,才對衆人道: “吃飯。
” 桓漱石以為法師是給自己盛的,可沒想到智慧法師走到他面前,将這碗粥呈至桓漱石面前。
桓漱石頓時受寵若驚,十分意外,他覺得智慧法師對自己意見頗深,居然會為自己盛粥。
“謝謝……清心呢?這是她的份。
” 智慧法師不容分說地将碗往桓漱石手裡推,道: “拿着,這是你的份,少不了她的。
” 再次表達了感謝,桓漱石雙手接過碗,小心翼翼地喝起粥來。
有智慧法師在,無人敢再拿桓漱石打趣。
智慧法師在柴堆上坐下,問桓漱石道: “你從哪裡來?” “建康。
” 智慧法師的表情有些意外,扭過頭來仔細端詳着桓漱石的臉,搖搖頭道: “不,不是。
敢問施主高姓?” “桓,桓公之桓,木首亘部。
” 智慧法師松了口氣,點頭道: “便是了,貧尼也是建康人,出家八年,在俗時從未聽過您這号人物,聽口音也不像健康的。
” 在年僅四十八的智慧法師面前,桓漱石活像個小孩一般,他如實道: “法師慧眼,我本是揚州東陽人士,因戰亂舉家搬至廣陵,兩月前才去建康。
” 智慧法師聞言身軀一震,看向桓漱石的眼神滿是震驚: “廣陵?廣陵不是……” 桓漱石隻道: “幸有貴人相助。
” 智慧法師的眼神變得憐憫起來,她對桓漱石道: “節哀。
” “多謝法師。
” 那雙如清泉般的眼中流淌着的是淡淡的憂傷,桓漱石低頭,小口喝着碗裡的粥,真誠地誇贊道: “口感綿密,餘韻甘甜,多謝屋檐避雨,一飯暖胃。
” 智慧法師輕歎了口氣,輕念了一聲“阿彌陀佛”,随後邀請桓漱石道: “桓施主若有興趣,不若在庵子裡再留一日,貧尼有些東西與施主一觀。
” 桓漱石道: “卻之不恭。
” 桓漱石依舊是睡在廚房,依智慧法師的話,庵子裡尼姑太多,沒有空餘的屋子騰出來給桓漱石。
這些尼姑都是些因戰亂流離失所的寡婦孤女,在這世道舉步維艱,走投無路下投身佛門,求得庇護,解脫心靈。
白日裡桓漱石也沒閑着,他包攬了尼姑庵裡大大小小的事宜,智慧法師知他這是在抵債,也不攔着,由得他去。
而桓漱石與尼姑們接觸一天下來,發現這些尼姑完全不是他印象裡的尼姑,倒像是未曾皈依的小姐夫人,真正的尼姑似乎隻有智慧法師一人。
桓漱石心裡有了些想法,這想法生出時,他不忍地閉了閉眼,輕輕歎了口氣。
用晚膳時,桓漱石發現有兩個尼姑并未出現,而一整日不見人影的清心卻露了面。
清心來與桓漱石問候了一聲,便起身離開了,好像桓漱石是什麼洪水猛獸,眼不見為淨。
而說要給桓漱石看東西的智慧法師亦不見蹤影,桓漱石有滿心疑問,可他覺得若是問出口,十分不妥。
桓漱石默默吃完了飯,洗淨了所有人碗,滿懷心事地在柴堆上躺下。
“桓施主,您睡下了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智慧法師的聲音在門外響起,桓漱石坐起身子,提高聲音回答道: “未曾。
” “那邊請桓施主移步,随貧尼一道走走。
” 廚房離尼姑們的禅房并不遠,轉過兩個廊角就到了。
意識到智慧法師将自己往何處帶,桓漱石停下步子,垂目搖頭,他道: “法師,不必如此。
” 可已經走到這了,距離已經夠了,智慧法師亦停下來,對他道: “桓施主,您聽——” 寂靜的夜,不堪入耳的聲音就這樣飄來,經思維放大愈發明顯。
桓漱石嘴唇發白,面色不忍,道了聲“失禮”,便擡步,大步流星逃向後山。
直到離得那庵子遠遠的,桓漱石才停下來,眼眶已經濕潤了。
智慧法師來到他身旁,語氣平靜地對他道: “桓施主,這是一座假尼姑庵,這裡面的姑娘,每月裡總有幾天做的都是皮肉買賣。
您也許早已發現端倪,她們都不會裝,她們并不知道真正的修道者該是如何的。
” 桓漱石目光憂郁,他知曉。
“我今日與您說的,她們的來曆,未曾欺騙于您。
幾個尼姑能有多少地?能種多少菜?能養活多少這些命如浮萍的可憐女子?我們逼不得已,我們隻是想好好活下去。
” 智慧法師平靜的語氣裡終于有了一絲波瀾,有些自嘲,更多的是對尼姑們的心疼: “當尼姑好啊,官府不必過問,賤賣了自己,換一條活路,抱團取暖,痛苦着自在。
您昨日遇見清心,她剛從恩客家回來,即便如此,也還是要帶一捆柴。
” “人活一世,八苦八難,卻拼了命地求生。
如今這世道,沒有什麼盼頭,卻又有點期盼,等看透看破,順其自然,隻待一了百了。
可是眼下您瞧,她們的笑臉,多好看,這便是貧尼的盼頭。
” 她朝桓漱石雙手合十,虔誠道: “桓施主,原諒我等最初對您的無禮,也恕貧尼無法消解您内心的痛苦,外表柔弱,内質剛強,苦海得生,長流若水。
施主與我們一樣,卻又不一樣。
” 桓漱石雙手合十,回了智慧法師一禮,他的心情約莫是悲憤的,說什麼淫窟豔寺,他隻看見一群頑強的女子在亂世裡苦苦掙紮的求生之道。
也許他能做些什麼,也許他什麼都做不了。
第二日,桓漱石跟着清心去了她們自己開出來的地裡看看,随後自己動手,忙活了三日,又理出六塊小平地。
期間砍柴挑水的活計,他一一攬下。
翌日天不亮,早早地将尼姑庵裡的粗活做盡,又在後山尋了三株桑樹苗,移植在尼姑庵後院,桓漱石便啟程離開。
在之後的四年裡,桓漱石回去尼姑庵三次。
第一次他給她們帶去三張蠶卵,并組裝了一張織機。
第二次回去,新容舊貌換,他與智慧法師談心論道,感歎世事無常,人活不易,互勵共勉。
第三次回去,門上貼了個封條,桓漱石推門進去,庵子裡荒草滿園,可細觀,處處是她們生活過的痕迹。
後院的桑樹已經長高,枝葉也茂密起來,可惜再無歡聲笑語,也沒有一雙雙巧手來折下桑葉,飼養蠶蟲。
桓漱石在院子裡立了塊碑,從廚房裡找到菜刀,一筆一劃刻下: “赤子丹心,從來純淨。
” 此後離去,再不複歸。
喜歡屠龍:王謝之交請大家收藏:()屠龍:王謝之交
桓漱石總覺得她的目光太過犀利,叫人心生畏懼,更别提琢磨透法師的心思。
智慧法師走上前去拿了一隻碗,盛了滿滿一碗薄粥,才對衆人道: “吃飯。
” 桓漱石以為法師是給自己盛的,可沒想到智慧法師走到他面前,将這碗粥呈至桓漱石面前。
桓漱石頓時受寵若驚,十分意外,他覺得智慧法師對自己意見頗深,居然會為自己盛粥。
“謝謝……清心呢?這是她的份。
” 智慧法師不容分說地将碗往桓漱石手裡推,道: “拿着,這是你的份,少不了她的。
” 再次表達了感謝,桓漱石雙手接過碗,小心翼翼地喝起粥來。
有智慧法師在,無人敢再拿桓漱石打趣。
智慧法師在柴堆上坐下,問桓漱石道: “你從哪裡來?” “建康。
” 智慧法師的表情有些意外,扭過頭來仔細端詳着桓漱石的臉,搖搖頭道: “不,不是。
敢問施主高姓?” “桓,桓公之桓,木首亘部。
” 智慧法師松了口氣,點頭道: “便是了,貧尼也是建康人,出家八年,在俗時從未聽過您這号人物,聽口音也不像健康的。
” 在年僅四十八的智慧法師面前,桓漱石活像個小孩一般,他如實道: “法師慧眼,我本是揚州東陽人士,因戰亂舉家搬至廣陵,兩月前才去建康。
” 智慧法師聞言身軀一震,看向桓漱石的眼神滿是震驚: “廣陵?廣陵不是……” 桓漱石隻道: “幸有貴人相助。
” 智慧法師的眼神變得憐憫起來,她對桓漱石道: “節哀。
” “多謝法師。
” 那雙如清泉般的眼中流淌着的是淡淡的憂傷,桓漱石低頭,小口喝着碗裡的粥,真誠地誇贊道: “口感綿密,餘韻甘甜,多謝屋檐避雨,一飯暖胃。
” 智慧法師輕歎了口氣,輕念了一聲“阿彌陀佛”,随後邀請桓漱石道: “桓施主若有興趣,不若在庵子裡再留一日,貧尼有些東西與施主一觀。
” 桓漱石道: “卻之不恭。
” 桓漱石依舊是睡在廚房,依智慧法師的話,庵子裡尼姑太多,沒有空餘的屋子騰出來給桓漱石。
這些尼姑都是些因戰亂流離失所的寡婦孤女,在這世道舉步維艱,走投無路下投身佛門,求得庇護,解脫心靈。
白日裡桓漱石也沒閑着,他包攬了尼姑庵裡大大小小的事宜,智慧法師知他這是在抵債,也不攔着,由得他去。
而桓漱石與尼姑們接觸一天下來,發現這些尼姑完全不是他印象裡的尼姑,倒像是未曾皈依的小姐夫人,真正的尼姑似乎隻有智慧法師一人。
桓漱石心裡有了些想法,這想法生出時,他不忍地閉了閉眼,輕輕歎了口氣。
用晚膳時,桓漱石發現有兩個尼姑并未出現,而一整日不見人影的清心卻露了面。
清心來與桓漱石問候了一聲,便起身離開了,好像桓漱石是什麼洪水猛獸,眼不見為淨。
而說要給桓漱石看東西的智慧法師亦不見蹤影,桓漱石有滿心疑問,可他覺得若是問出口,十分不妥。
桓漱石默默吃完了飯,洗淨了所有人碗,滿懷心事地在柴堆上躺下。
“桓施主,您睡下了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智慧法師的聲音在門外響起,桓漱石坐起身子,提高聲音回答道: “未曾。
” “那邊請桓施主移步,随貧尼一道走走。
” 廚房離尼姑們的禅房并不遠,轉過兩個廊角就到了。
意識到智慧法師将自己往何處帶,桓漱石停下步子,垂目搖頭,他道: “法師,不必如此。
” 可已經走到這了,距離已經夠了,智慧法師亦停下來,對他道: “桓施主,您聽——” 寂靜的夜,不堪入耳的聲音就這樣飄來,經思維放大愈發明顯。
桓漱石嘴唇發白,面色不忍,道了聲“失禮”,便擡步,大步流星逃向後山。
直到離得那庵子遠遠的,桓漱石才停下來,眼眶已經濕潤了。
智慧法師來到他身旁,語氣平靜地對他道: “桓施主,這是一座假尼姑庵,這裡面的姑娘,每月裡總有幾天做的都是皮肉買賣。
您也許早已發現端倪,她們都不會裝,她們并不知道真正的修道者該是如何的。
” 桓漱石目光憂郁,他知曉。
“我今日與您說的,她們的來曆,未曾欺騙于您。
幾個尼姑能有多少地?能種多少菜?能養活多少這些命如浮萍的可憐女子?我們逼不得已,我們隻是想好好活下去。
” 智慧法師平靜的語氣裡終于有了一絲波瀾,有些自嘲,更多的是對尼姑們的心疼: “當尼姑好啊,官府不必過問,賤賣了自己,換一條活路,抱團取暖,痛苦着自在。
您昨日遇見清心,她剛從恩客家回來,即便如此,也還是要帶一捆柴。
” “人活一世,八苦八難,卻拼了命地求生。
如今這世道,沒有什麼盼頭,卻又有點期盼,等看透看破,順其自然,隻待一了百了。
可是眼下您瞧,她們的笑臉,多好看,這便是貧尼的盼頭。
” 她朝桓漱石雙手合十,虔誠道: “桓施主,原諒我等最初對您的無禮,也恕貧尼無法消解您内心的痛苦,外表柔弱,内質剛強,苦海得生,長流若水。
施主與我們一樣,卻又不一樣。
” 桓漱石雙手合十,回了智慧法師一禮,他的心情約莫是悲憤的,說什麼淫窟豔寺,他隻看見一群頑強的女子在亂世裡苦苦掙紮的求生之道。
也許他能做些什麼,也許他什麼都做不了。
第二日,桓漱石跟着清心去了她們自己開出來的地裡看看,随後自己動手,忙活了三日,又理出六塊小平地。
期間砍柴挑水的活計,他一一攬下。
翌日天不亮,早早地将尼姑庵裡的粗活做盡,又在後山尋了三株桑樹苗,移植在尼姑庵後院,桓漱石便啟程離開。
在之後的四年裡,桓漱石回去尼姑庵三次。
第一次他給她們帶去三張蠶卵,并組裝了一張織機。
第二次回去,新容舊貌換,他與智慧法師談心論道,感歎世事無常,人活不易,互勵共勉。
第三次回去,門上貼了個封條,桓漱石推門進去,庵子裡荒草滿園,可細觀,處處是她們生活過的痕迹。
後院的桑樹已經長高,枝葉也茂密起來,可惜再無歡聲笑語,也沒有一雙雙巧手來折下桑葉,飼養蠶蟲。
桓漱石在院子裡立了塊碑,從廚房裡找到菜刀,一筆一劃刻下: “赤子丹心,從來純淨。
” 此後離去,再不複歸。
喜歡屠龍:王謝之交請大家收藏:()屠龍:王謝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