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孙传庭南下
關燈
小
中
大
安排完人,又轉頭看向劉大年,和顔悅色的問道:“劉兄弟是太子新軍的?你們不是聽說在天津衛駐紮嗎?怎麼跑到陝西來了。
” “呵呵,白總兵有所不知,離開前,闖賊已經跨過宣府、大同一線,逼近北京,陛下命太子殿下監國,太子殿下下令南遷,我們和永王殿下出發的時候,就是在北京城外和南下的太子殿下分道的。
” “竟有此事?京師已經陷落了?”白廣恩吃了一驚,急急問道。
“嗯,雖然我沒看見,但估計八九不離十了,闖賊勢大,太子殿下認為守不住,就向南撤了,不過總兵大人放心,我新軍十幾萬軍隊,全火器裝備,殿下在南方修建了兵工廠,拖一段時間,裝備幾十萬火器部隊,到時剿滅闖賊,收複京師不在話下,我們還是先把西北守好吧,哈哈。
。
。
”劉大年對李自成不以為意。
殊不知白廣恩聽了他的話,對新軍更不以為意,火器?火器是什麼爛東西自己當了這麼多年的兵還不清楚?不過自己現在也不好當人家的面去駁人家的面子,就笑着打了打哈哈。
轉移話題道:“那不知太子殿下遣永王殿下來陝西,有何差事?” “這本來是機密,但對白總兵也沒什麼不可說的,殿下此行,一是因為西北宗室較多,前來總理宗務,二是代表太子殿下進行督軍,三呢,是太子殿下給你們西北總督府撥了饷銀,着永王殿下押送陝西。
” “什麼?督軍?饷銀?好啊,我西北軍正愁沒錢呢,孫督無奈,都開始施行軍管了,恨不能一個銅闆掰開當做兩個話,現在有朝廷發放的饷銀,就能喘一口大氣了,謝天謝地啊,劉兄弟,不知你們此行押送了多少饷銀,别太少了,要是幾萬兩,也不怎麼頂事兒。
” 白廣恩被以往朝廷的做派限制了想象力,照他現在想的,按朝廷的尿性,這次估計就幾萬兩白銀,最多十萬兩就謝天謝地了,最好能多點兒,八九十萬兩,總比三四萬萬兩好,要是隻四五萬兩,還真不夠打牙祭的。
沒辦法,朝廷欠饷都欠了十幾年了,自打魏忠賢死後,基本就發過全饷,一鎮幾十萬兩的軍饷,朝廷能發你幾萬兩你都要偷着樂,甚至幾年一個銅闆都不發都是常事兒,就這樣還叫人怎麼保家衛國嘛。
九邊軍鎮被逼無奈,隻能自己想辦法,所以就開始做起了生意,崇祯朝北方為什麼安穩?一是因為漠南蒙古十幾年間,一直在被後金攻打,沒那閑工夫南下搶明朝,二就是漠南和大明的交界軍鎮都在做生意,有的吃有的喝,沒有打仗的必要。
縱觀蒙古退出長城後的每次進兵,打仗,其根本原因還是互市的問題,明朝開放互市,蒙古人能換取吃喝用具,那誰還閑的非要打仗啊。
但蒙古人因為語言不通、互市客商奸詐、蒙古人有些人不講道理用強,等等等等的原因,一旦發生大規模糾紛、傷亡,明朝以懲罰蒙古人為用意,就把互市關了,這下一年兩年還撐得住,時間一久,蒙古人就撐不住了。
于是就開始糾集各部落,要麼南下搶劫,要麼糾集大規模十幾萬騎兵南下攻打明朝,用武力脅迫明朝開放互市。
嘉靖朝俺達汗都打到北京城外了,在城外陳兵示威,要求嘉靖帝開放互市,明朝答應後,各部落這才心滿意足的打劫一番撤回草原,當時的俺達還想攻破北京,重振大元榮光,可惜,明朝一答應重開互市,其他部落就溜了,把他氣個半死。
閑言少叙,書歸正傳。
白廣恩問劉大年押了多少饷銀,劉大年則沒有回答,隻是笑着搖了搖頭,看着白廣恩便秘的表情,這才笑道:“呵呵,沒有白總兵想的那麼少,不過具體多少,就不是兄弟能說的了,稍後殿下自會交付總督大人,白總兵何必急于一時呢。
” “哈哈,好,沒那麼少就好,多多益善啊,哈哈,走吧,劉兄弟,我前營人馬集結完畢了,我們這就出發,前去迎接永王殿下儀駕。
” “好,請。
” 一行五千人馬,多少步軍,所以行軍也不是太快,兩相互進,在城外十幾裡的地方相遇,離得老遠,白廣恩就明大軍停下,帶着一衆将領翻身下馬,積極向前迎去,到了十步開外,白廣恩這才停下。
打眼一掃,哪有什麼儀駕,隻有兩側打了不少布幡,上書‘大明永親王’,‘西北督軍’,‘總理西北宗務’。
當中騎着一匹全身無雜毛的黑色汗血寶馬,着大明親王常服的少年,正是此行正主,永王殿下。
” “呵呵,白總兵有所不知,離開前,闖賊已經跨過宣府、大同一線,逼近北京,陛下命太子殿下監國,太子殿下下令南遷,我們和永王殿下出發的時候,就是在北京城外和南下的太子殿下分道的。
” “竟有此事?京師已經陷落了?”白廣恩吃了一驚,急急問道。
“嗯,雖然我沒看見,但估計八九不離十了,闖賊勢大,太子殿下認為守不住,就向南撤了,不過總兵大人放心,我新軍十幾萬軍隊,全火器裝備,殿下在南方修建了兵工廠,拖一段時間,裝備幾十萬火器部隊,到時剿滅闖賊,收複京師不在話下,我們還是先把西北守好吧,哈哈。
。
。
”劉大年對李自成不以為意。
殊不知白廣恩聽了他的話,對新軍更不以為意,火器?火器是什麼爛東西自己當了這麼多年的兵還不清楚?不過自己現在也不好當人家的面去駁人家的面子,就笑着打了打哈哈。
轉移話題道:“那不知太子殿下遣永王殿下來陝西,有何差事?” “這本來是機密,但對白總兵也沒什麼不可說的,殿下此行,一是因為西北宗室較多,前來總理宗務,二是代表太子殿下進行督軍,三呢,是太子殿下給你們西北總督府撥了饷銀,着永王殿下押送陝西。
” “什麼?督軍?饷銀?好啊,我西北軍正愁沒錢呢,孫督無奈,都開始施行軍管了,恨不能一個銅闆掰開當做兩個話,現在有朝廷發放的饷銀,就能喘一口大氣了,謝天謝地啊,劉兄弟,不知你們此行押送了多少饷銀,别太少了,要是幾萬兩,也不怎麼頂事兒。
” 白廣恩被以往朝廷的做派限制了想象力,照他現在想的,按朝廷的尿性,這次估計就幾萬兩白銀,最多十萬兩就謝天謝地了,最好能多點兒,八九十萬兩,總比三四萬萬兩好,要是隻四五萬兩,還真不夠打牙祭的。
沒辦法,朝廷欠饷都欠了十幾年了,自打魏忠賢死後,基本就發過全饷,一鎮幾十萬兩的軍饷,朝廷能發你幾萬兩你都要偷着樂,甚至幾年一個銅闆都不發都是常事兒,就這樣還叫人怎麼保家衛國嘛。
九邊軍鎮被逼無奈,隻能自己想辦法,所以就開始做起了生意,崇祯朝北方為什麼安穩?一是因為漠南蒙古十幾年間,一直在被後金攻打,沒那閑工夫南下搶明朝,二就是漠南和大明的交界軍鎮都在做生意,有的吃有的喝,沒有打仗的必要。
縱觀蒙古退出長城後的每次進兵,打仗,其根本原因還是互市的問題,明朝開放互市,蒙古人能換取吃喝用具,那誰還閑的非要打仗啊。
但蒙古人因為語言不通、互市客商奸詐、蒙古人有些人不講道理用強,等等等等的原因,一旦發生大規模糾紛、傷亡,明朝以懲罰蒙古人為用意,就把互市關了,這下一年兩年還撐得住,時間一久,蒙古人就撐不住了。
于是就開始糾集各部落,要麼南下搶劫,要麼糾集大規模十幾萬騎兵南下攻打明朝,用武力脅迫明朝開放互市。
嘉靖朝俺達汗都打到北京城外了,在城外陳兵示威,要求嘉靖帝開放互市,明朝答應後,各部落這才心滿意足的打劫一番撤回草原,當時的俺達還想攻破北京,重振大元榮光,可惜,明朝一答應重開互市,其他部落就溜了,把他氣個半死。
閑言少叙,書歸正傳。
白廣恩問劉大年押了多少饷銀,劉大年則沒有回答,隻是笑着搖了搖頭,看着白廣恩便秘的表情,這才笑道:“呵呵,沒有白總兵想的那麼少,不過具體多少,就不是兄弟能說的了,稍後殿下自會交付總督大人,白總兵何必急于一時呢。
” “哈哈,好,沒那麼少就好,多多益善啊,哈哈,走吧,劉兄弟,我前營人馬集結完畢了,我們這就出發,前去迎接永王殿下儀駕。
” “好,請。
” 一行五千人馬,多少步軍,所以行軍也不是太快,兩相互進,在城外十幾裡的地方相遇,離得老遠,白廣恩就明大軍停下,帶着一衆将領翻身下馬,積極向前迎去,到了十步開外,白廣恩這才停下。
打眼一掃,哪有什麼儀駕,隻有兩側打了不少布幡,上書‘大明永親王’,‘西北督軍’,‘總理西北宗務’。
當中騎着一匹全身無雜毛的黑色汗血寶馬,着大明親王常服的少年,正是此行正主,永王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