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路是躺下的碑,碑是竖起的路

關燈
    從1974年到1984年,獨庫公路修了十年,一百六十八名築路官兵獻出了生命。

     年紀最小的十六歲,年紀最大的也不過三十一歲。

     李老太的亡夫是七九年沒的,當年二十五歲。

    兩人青梅竹馬,結婚三年,婚後相處時間加起來不到兩個月。

     “我家那口子是放炮炸山的時候,被飛出來的石頭砸下去的。

    ”李老太已經沒有眼淚了,甚至還有些欣慰,“我問過他們,都說人是一下子就沒的,不咋痛。

    不咋痛就好。

    ” 她同亡夫叙完話,又領着幺妹清理其他的墓碑,拔拔草,抹抹灰,就像嫂子來軍營探親要照拂戰士兄弟。

    對兄弟們生前的光榮事迹,也是如數家珍。

     “這個是碰上了暴風雪,這個也是暴風雪。

    這個是雪崩的時候,為了保護推土機。

    這個和我家那口子一樣,也是放炮的時候出了意外。

    這個是被洪水沖走的。

    這個是在築路邊擋牆時被風吹下了懸崖……” 她一個個探望過去,像介紹親人一樣向姜南和倪女士介紹。

    幺妹跟在後面,小臉繃得很嚴肅。

     小姑娘手裡握着從草叢中采的野花,每探望過一位,她就在墓碑上輕輕放下一朵野花。

     在一座墓碑前,她們遇見了陵園的管理員。

     “李嬸?是李嬸對吧?”管理員激動地打招呼,“你這個帆布包,我一眼就認出來了!” 李老太眯起眼睛,很快也叫出了對方的名字:“你這是……接你爸媽的班了?” “對,接班了。

    ”管理員陪着她們朝前走。

     “上回我來的時候,你不是都捧上鐵飯碗了?”李老太搖搖頭,“接了你爸的班,在這裡守着可不容易。

    ” 管理員笑笑:“我可是在這裡長大的。

    當年我爸我媽剛來守墓的時候,連睡覺的床都沒有,隻能砍樹枝搭床,用面粉口袋擋被子。

    那麼難還不是守了四十年。

    ” 他俯身将墓碑上掉落的枯葉拂開:“總要有人守在這裡,給來的遊客講講當年的故事。

    ” 稍後,姜南和倪女士就從他和李老太口中,聽了一個有關饅頭的故事。

     那是一九八零年的四月,暴風雪比平時來得更猛烈。

    電話線被大風吹斷,山上駐守的部隊和基地失去了聯系。

    被困在山上的兩個營補給已經告急,一名班長帶着三名戰士下山送信求援。

     從山上到山下,風雪兼程還不知要走多久。

    這支送信小隊能帶走的口糧,隻有二十個饅頭。

     從海拔三千多米的雪山下來,四人連走帶爬了三天三夜,餓了啃一口饅頭,渴了吃一把雪。

    棉衣棉褲被汗水和雪水濕透後,又旋即結冰。

    班長用槍托砸掉身上的冰,再幫其他人砸。

    最後每個人都筋疲力盡,眼睛被雪地閃得刺痛幾乎快瞎了。

     二十個饅頭,也隻剩下了一個,誰都舍不得吃,誰都不去提。

     在距目的地還有八公裡的地方,他們徹底失去力氣,栽倒在雪地上。

    最後一個饅頭捧在班長手中,四個人都知道,這是他們最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