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姜南以为噩梦不在,但电话响了

關燈
    姜南喜歡倪女士的故事。

     自駕遊賽道裡,這樣的人設堪稱小衆,卻又代表了一個可能相當龐大的群體,甚至一個時代。

    内容真實又接地氣,很容易引發共鳴。

     在這個故事裡,年輕人會看見理想,看見遠方,看見掙紮着出逃的自己;年長的人會感傷現實的沉重和理想主義的殘忍;重情的人會欣賞同學之情,家庭之愛;即便是她這樣無所謂親密關系的人,也會忍不住冒出些許心酸。

     更何況這個故事還自帶流量标簽。

    視頻還沒剪輯出來,姜南已經想好了标題:《十四歲,她主動放棄上海戶口,隻為去這裡》。

     唯一的問題是,要說服倪女士配合,恐怕比打開她的話匣子更難。

     聽着後車廂裡斷斷續續的鼾聲,姜南擰着眉将備份好的内存卡塞回運動相機。

    她告訴自己不必急于一時,素材要慢慢攢,故事要好好剪,去往新疆的路還很長。

    眼下需要優先解決的是器材問題。

     至少要先有一台相機,否則實在浪費沿途風光。

     古浪縣城不大,淘相機至少要去六十公裡外的武威。

    姜南更傾向于線上購買,算好時間讓商家寄到前方某個目的地。

    至于買什麼型号,配哪些鏡頭,還需要根據沿路她打算拍攝的題材安排。

     好在做旅行博主這兩年她攢了些錢,不算多,但至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想要的。

     選來選去,直到後半夜才睡着。

    夢裡她還在研究最新款的全畫幅,就被粗暴搖醒。

     姜南渾渾噩噩睜開眼,對上一雙嚴厲的眼睛。

    身體條件反射地一縮,準備迎接一系列懲罰:掀翻被子,高聲呵斥,赤着腳去做全家早餐。

     然後倪女士的手表就怼到了她眼皮底下:“八點都過了,你打算幾點出發?” 過了好幾秒,姜南才反應過來,随即身子一軟,唇角漾起如釋重負的微笑。

     “我這就去洗漱。

    ”她笑嘻嘻起身,麻利地卷起睡袋。

     “這麼開心,夢裡頭撿到鈔票啦?”倪女士問。

     “本來以為是個噩夢,發現不是當然開心啦。

    ”姜南對着倪女士微笑,對着窄小的車廂微笑,對着車外陽光灑落的街道微笑。

     真好,她已經不在那個名為家的地方,就算毫不掩飾地大打呵欠也沒關系。

    不再有人滔滔不絕,從懶覺的危害一直數落到她的性情和人格,仿佛晚起幾分鐘就是天大的罪過。

     隻有倪女士冷淡地報價:“要喝咖啡自己沖,一袋十一塊兩毛錢。

    ” 挂耳咖啡和西北的馍,兩種迥異的風格相聚在陌生的街頭,被定格成一張照片。

    姜南給這張照片配文如下:“旅行的快樂,大概就是一覺醒來,發現自己早已走出噩夢。

    ” 這份好心情伴随她一路向武威行進。

    下了烏鞘嶺,氣溫又逐漸升高,路邊綠意漸多。

    她們甚至看見了一樹雪白的梨花,莊嚴地盛開在田壟上。

     猝不及防的,一通電話打來。

     是沒有備注的陌生來電,号碼卻是姜南再熟悉不過的。

    她隻當沒聽見,任鈴聲空響。

    津津有味聽着越劇的倪女士受不了:“電話不接?” “騷擾電話,不用接。

    ” “你可以先挂斷。

    ”倪女士皺着眉教她,“騷擾電話拉進黑名單就不會吵了。

    ”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