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航南极圈(l)~达恩利角与布耶克半岛

關燈
    征航南極圈(L)~達恩利角與布耶克半島 由于處于南極夏季的極晝期間,經過一晝夜的海上持續不斷地航行。

    十二月二号早上四點二十一分,中國南極科考船“東方紅極地十号”來到了距離達思利角六千八百米處附近的國際公海海域。

     麗日垂空,東邊呈現出一片祥瑞夢幻般的玫橙紅色,豔豔紅光映藍海,浮光祥瑞輝萬千。

    遠處的冰川和千奇百怪的雪層冰洞在燦燦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呈現出那種别具一格的深藍色夢幻色彩,億萬年的藍冰映射着耀眼的錐光來,絢亮了周圍所有的一切。

    遠觀四周海洋,深藍中有潔白,潔白有浮動的冰山冰原在深海地緩緩飄浮移動,兩者交相映襯交相依托,更凸顯出南極地區浩浩冰海上那種獨特的極地嚴寒氛圍和惡劣的自然環境。

     早起的中國科考隊長潛龍依舊是習慣性地洗漱好之後,邁步在科考船舶上四處轉轉,看看夜班值班科考隊員們所獲取的一些沿途科考信息數據。

     金黃的麗日漸漸上移,海鳥翔空,沐浴着夢幻的橙紅色彩,舞動着斑斓的彩光,盡情歡歌啁啾着南極這難以描繪的神奇壯觀雄闊的海上自然之美。

     深海浩浩,冰浮重重,航船穿行在這片茫茫海道中,“東方紅極地十号”科考船上功能強大的激光束破冰器中激光源所到之處,冰消路開,暢通無阻。

     與此同時,浮冰之下的深海中,隐身智慧機器人群簇擁着深潛無人航船艇遨遊在海中,四處探尋着這一路上海洋中所隐藏着的海洋秘密。

     太陽高懸空,極晝呈祥光。

     深海籠浮冰,船行萬裡浪。

     六點半到七點,正是科考船上的早飯時間,潛龍在巡查完各部門小組夜班人員收集到的科考數據信息後,來到了溫暖舒适寬敞明亮的餐艙室裡,一些早班隊員也來到餐廳正在自主地挑選着各自喜歡吃的早飯,他(她)們看到隊長潛龍進來後,都立刻打着招呼: “早啊,沈隊長,又檢查完工作了。

    ” “沈隊長早上好啊!” … “早啊!小楊。

    …” “早上好啊!小張。

    ” 潛龍一一點頭含笑,回應着他(她)們。

     不一會,來吃早飯的人們越聚越多,整個飯廳裡立刻變得熱鬧起來了,人多氣氛熱,相互坐在一塊吃飯的隊員彼此都邊吃邊輕聲交談着什麼,大家都喜笑顔開愉快地享用品味着香甜可口的美味早飯。

     船航深海,湛藍無際浮冰陣陣,巨大的冰山在海洋中時時可見。

    明陽高升,燦爍溫暖,遠方一些島嶼上巨大屹聳的冰川正閃耀着奇幻眩目的光芒來。

     此時的南極圈内,正處于南半球的盛夏時節,一天二十四小時,陽光充沛,光照充足,海上風光無限旖美。

     南極的極晝現象是指在南極圈内,太陽連續24小時不落山的現象,通常發生在南半球的夏季。

    南極極晝的開始時間通常是從每年的9月24日開始的,而結束時間是一直會持續到次年的3月20日。

    極晝總時長大約持續6個月,大約有180天。

     南極極晝現象的地理與緯度分布主要出現在南極圈(南緯66度34分)以内的地區。

    在南極點,極晝持續的時間最長,幾乎達到半年(約6個月)。

    在南極圈附近,極晝的持續時間會因為緯度不同而有所變化。

    越接近南極點,極晝時間越長。

     極晝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地球自轉軸傾斜和公轉軌道共同作用的結果。

    當地球南半球朝向太陽時,南極圈内的太陽始終位于地平線以上,從而導緻出現極晝現象。

     南極極晝期間的特點是全天光照,在極晝期間,南極圈内24小時都有陽光,天空始終明亮,不會出現夜晚。

    此外,還會出現夢幻景象,極晝期間,陽光角度比較低,尤其是在日出和日落時分,天空呈現出美麗的橙紅色調,形成“午夜太陽”的景象。

    另外,還存在着與極晝相關的其他現象。

    極晝期間雖然難以看到極光,但極光是南極冬季(極夜期間)的典型自然現象,通常出現在3月22日至9月22日之間。

     總之,南極的極晝從每年9月24日開始,持續到次年3月20日,總時長大約為180天。

    這是由地球自轉軸傾斜和公轉軌道共同作用形成的自然現象,為南極地區帶來了獨特的全天光照和視覺奇觀。

     極晝現象的存在,非常有利于科考隊在南極夏季時節持續進行長距離的海上科考活動。

     潛龍吃好早飯後,又來到了高高的了望台下,他登上了望台上,同夜班安全導航員陳一飛交談了一會,倆人就開始繼續拿着專業航海望遠鏡眺望着航路前方四周的海面狀況。

     布耶克半島位于南極洲東部的東南極大陸的麥克羅伯特森地,是東南極大陸的一部分,也是南極洲的重要地理區域之一。

    其西部瀕臨印度洋,這種地理位置使得它受到海洋氣候的影響,同時也對周邊海洋生态系統有着重要作用。

    其地理經緯度範圍大緻為南緯67°至70°之間和東經45°至50°之間。

    這一區域位于南極洲的腹地,氣候條件極為惡劣,全年覆蓋冰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布耶克半島的自然環境主要是由冰雪覆蓋的陸地和周邊海域所組成,具有以下特點:在氣候屬于極地氣候,全年氣溫極低,多狂風和暴雪,極端寒冷的氣候條件使得該地區生物多樣性極為有限。

    在地貌上以高原和山地為主,地勢較為崎岖,部分地區有冰川和冰蓋覆蓋。

    而在生态方面上,由于氣候嚴酷,植被稀少,隻有一些地衣和苔藓類植物。

    動物方面,常見的有企鵝和海豹等極地動物,但數量有限。

     布耶克半島及其周邊地區地質活動較為穩定,主要由古老的岩石組成,反映了南極洲複雜的地質曆史。

     布耶克半島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對研究南極洲的地質、氣候和環境變化具有重要意義。

    科學家們常在這裡開展冰川學、古氣候學和生态學的研究,以揭示南極洲在地球曆史和全球氣候變化中的角色。

     布耶克半島是南極洲東南極大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使其成為研究極地環境和氣候變化的關鍵區域。

     達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