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關燈
小
中
大
郎軍士是怎麼出現在符家王府衛隊中的,她完全不清楚、也完全不想搞清楚;不過當她出嫁到李守貞府上、再次見到少年郎時,便覺得依稀有點眼熟了;直到李守貞父子起兵反叛,被郭威率軍攻進府中,那兒郎才給符氏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彼時兵荒馬亂,李家府上亂作一團,被殺的逃命的求饒的四處都是,但絕沒有還拼死抵抗的,因為一切都大勢已去、抵抗毫無意義。
符氏并不想陪造反的李家殉葬,匆匆退進内府,後面的殺聲越來越近,這時内府門口竟還有一個沒跑的披甲之士,就是那個眼熟的兒郎。
他忽然在旁邊說:讓我最後一次為夫人效命。
她本來就驚懼恐慌,哪裡顧得這奇怪的言語,匆忙就和剩下的唯一一個侍女進門去了。
隻是記憶深處還保留着一些聲音無法抹去,劍出鞘的金屬摩擦聲如此清晰……劍沒有感覺,但握劍的人應有知覺,也許劍也帶着臨死般的凄清吧?兒郎的怒吼、刀兵的野蠻撞擊聲,他是獨身沖進了一大群追兵中? 讓我最後一次為夫人效命。
他為什麼要如此做? 符氏皺起眉頭,腦海隐約又出現了模糊的印象。
一個小雨淅瀝的早晨、一個在路邊凍得簌簌發抖的褴褛小子、衛兵的罵聲……父王父王,他真可憐,你命人救救他吧。
“恭請夫人移駕。
”一個女官跪在車旁說,話音打斷了符氏的沉思。
她由宮女扶着嬌弱的手臂,慢慢走下來,一衆宦官宮女立刻彎下腰恭敬地站立,沒人敢說一句多餘的話,人們對尊位者充滿了敬畏,也對背後那些巍峨高大的宮阙殿宇所散發的氣勢充滿敬畏。
唯獨一個官宦在附耳傾聽旁邊的老頭竊竊私語,此時他們偷偷摸摸的動作就非常顯眼了。
符氏并不計較,走到一副轎子跟前,反而揮手屏退左右,叫那宦官過來說話。
“那哥兒名叫郭紹,是禁軍中的一個十将(相當于小隊長),現效命在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帳下,隸屬殿前司小底軍。
”宦官口齒清楚地躬身禀道,“據說此人乾佑元年在河中投奔張都指揮使,善射、在此之前應已從軍……奴家鬥膽猜測,此人當年可能是河中節度使李守貞麾下的殘兵。
” 符氏輕輕說:“原來如此,難怪我記得曾在哪裡見過他。
” 她說罷便想抛諸腦外,卻不知怎地一個聲音卻如同再次在耳邊響起,讓我最後一次為夫人效命。
攪得她有些心緒煩亂,便脫口說道:“你若是能見到張永德,讓他照看那郭紹,此人在河中時對我有功……” “喏。
”宦官畢恭畢敬地應答了一聲。
符氏說罷心裡便輕松了不少,接着問:“官家作好決定要禦駕親征了?” 宦官壓低聲音道:“奴家覺得八九不離十,昨日宰相馮道勸阻官家親征,出言不遜言官家不如唐太宗,今日便被罷了相……” 符氏聽罷什麼也沒說,轉身上轎。
她當然不願意自己剛嫁不久的第二任夫君上陣冒險;但正因被封衛國夫人不久、還未進封皇後,她也不想過分忤逆柴榮的心思去勸誡。
新皇柴榮要禦駕親征的是北漢契丹聯軍。
占據晉陽的北漢主一直想學石敬瑭借契丹兵南下做中原皇帝,前前後後打了不少仗;這回周太祖郭威剛剛駕崩,新君柴榮皇位還沒坐熱,北漢主認為有機可乘,再次聯合契丹大軍、聯軍十萬南下,已擊敗潞州的昭義軍節度使李筠,意在攻滅周朝。
符氏曾颠沛流離親曆戰亂,她認為北漢主想這樣長驅南下滅亡周朝不太可能,皇帝并不需要親征。
但皇帝的心思可能不僅是想保國,而且想通過一場戰争來樹立自己的威信、穩固國内的局面……萬一親征戰敗,後果也不堪設想。
但官家既已決意,再勸阻便是無益之舉。
“起轎!”一聲尖尖的吆喝,符氏的轎子在前呼後擁中被人小心擡起。
前面是宮闱深深,是尋常百姓無法想象的世界。
彼時兵荒馬亂,李家府上亂作一團,被殺的逃命的求饒的四處都是,但絕沒有還拼死抵抗的,因為一切都大勢已去、抵抗毫無意義。
符氏并不想陪造反的李家殉葬,匆匆退進内府,後面的殺聲越來越近,這時内府門口竟還有一個沒跑的披甲之士,就是那個眼熟的兒郎。
他忽然在旁邊說:讓我最後一次為夫人效命。
她本來就驚懼恐慌,哪裡顧得這奇怪的言語,匆忙就和剩下的唯一一個侍女進門去了。
隻是記憶深處還保留着一些聲音無法抹去,劍出鞘的金屬摩擦聲如此清晰……劍沒有感覺,但握劍的人應有知覺,也許劍也帶着臨死般的凄清吧?兒郎的怒吼、刀兵的野蠻撞擊聲,他是獨身沖進了一大群追兵中? 讓我最後一次為夫人效命。
他為什麼要如此做? 符氏皺起眉頭,腦海隐約又出現了模糊的印象。
一個小雨淅瀝的早晨、一個在路邊凍得簌簌發抖的褴褛小子、衛兵的罵聲……父王父王,他真可憐,你命人救救他吧。
“恭請夫人移駕。
”一個女官跪在車旁說,話音打斷了符氏的沉思。
她由宮女扶着嬌弱的手臂,慢慢走下來,一衆宦官宮女立刻彎下腰恭敬地站立,沒人敢說一句多餘的話,人們對尊位者充滿了敬畏,也對背後那些巍峨高大的宮阙殿宇所散發的氣勢充滿敬畏。
唯獨一個官宦在附耳傾聽旁邊的老頭竊竊私語,此時他們偷偷摸摸的動作就非常顯眼了。
符氏并不計較,走到一副轎子跟前,反而揮手屏退左右,叫那宦官過來說話。
“那哥兒名叫郭紹,是禁軍中的一個十将(相當于小隊長),現效命在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帳下,隸屬殿前司小底軍。
”宦官口齒清楚地躬身禀道,“據說此人乾佑元年在河中投奔張都指揮使,善射、在此之前應已從軍……奴家鬥膽猜測,此人當年可能是河中節度使李守貞麾下的殘兵。
” 符氏輕輕說:“原來如此,難怪我記得曾在哪裡見過他。
” 她說罷便想抛諸腦外,卻不知怎地一個聲音卻如同再次在耳邊響起,讓我最後一次為夫人效命。
攪得她有些心緒煩亂,便脫口說道:“你若是能見到張永德,讓他照看那郭紹,此人在河中時對我有功……” “喏。
”宦官畢恭畢敬地應答了一聲。
符氏說罷心裡便輕松了不少,接着問:“官家作好決定要禦駕親征了?” 宦官壓低聲音道:“奴家覺得八九不離十,昨日宰相馮道勸阻官家親征,出言不遜言官家不如唐太宗,今日便被罷了相……” 符氏聽罷什麼也沒說,轉身上轎。
她當然不願意自己剛嫁不久的第二任夫君上陣冒險;但正因被封衛國夫人不久、還未進封皇後,她也不想過分忤逆柴榮的心思去勸誡。
新皇柴榮要禦駕親征的是北漢契丹聯軍。
占據晉陽的北漢主一直想學石敬瑭借契丹兵南下做中原皇帝,前前後後打了不少仗;這回周太祖郭威剛剛駕崩,新君柴榮皇位還沒坐熱,北漢主認為有機可乘,再次聯合契丹大軍、聯軍十萬南下,已擊敗潞州的昭義軍節度使李筠,意在攻滅周朝。
符氏曾颠沛流離親曆戰亂,她認為北漢主想這樣長驅南下滅亡周朝不太可能,皇帝并不需要親征。
但皇帝的心思可能不僅是想保國,而且想通過一場戰争來樹立自己的威信、穩固國内的局面……萬一親征戰敗,後果也不堪設想。
但官家既已決意,再勸阻便是無益之舉。
“起轎!”一聲尖尖的吆喝,符氏的轎子在前呼後擁中被人小心擡起。
前面是宮闱深深,是尋常百姓無法想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