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灵溪水育得妙灵子
關燈
小
中
大
母親、阿爹還有小娘,都說我很乖很聽話。
為什麼對那個人,一定是挨打才能讓他聽話呢?打人就是對的嗎?” “不……應該不是……” 浣娘不知道她現在是否應該和桓漱石講更深的道理,關于人的劣根性。
她正猶豫,桓漱石又道: “那個人也真是,他為什麼不把欠的東西還給爹爹呢?” 浣娘聞言歎了口氣,道: “因為他欠了太多東西,欠朝廷的,欠郡縣老爺的,欠你爹爹的。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也許租給他的地不好,也許有人欺負他,也許今年天公作美不作美,也許他家隻剩他一個人,總之他還不了那麼多。
” “那他為什麼會欠那麼多?” “因為這是規定啊。
” “那這是誰定的規定?” “朝廷,那些官老爺們。
” 桓漱石聽得小臉氣呼呼地,他可算是聽明白了,指出來道: “欠那麼多是因為規矩,欠太多還不起要挨打也是因為規矩,規矩又是官老爺定的,所以錯的是這些老爺們,明明他們隻要不定那麼多别人做不到的規矩,就不會有那麼多可憐人了。
” 浣娘愣住了,随即她抱着自己的兒子,欣慰地笑着說: “小漱石是對的,因為這些規矩不夠好,所以外面才會有那麼多可憐人。
” 桓漱石的觀點被認可,别提多高興了,随即他又憂愁起來,問浣娘: “外面有很多可憐人嗎?” “有的,很多,天下到處都是受苦的人,有的比你看見的還要更苦。
” “小娘,我們能幫幫他們嗎?” 浣娘高興得眼睛都紅了,她想到了很多人,想到了那些苦難,她對桓漱石道: “能,我們一定能。
就算小娘不能,我的漱石也一定能,能去幫助别人,盡自己所能。
” 桓漱石終于笑了,浣娘看着自己兒子的笑臉,眼淚卻不争氣地流了下來。
桓漱石擡手擦去她的眼淚,安慰她道: “小娘不哭,小娘是不是也受過這樣的苦?以後都不會有了,我會一直保護小娘的,也保護其他人。
” 浣娘一把将桓漱石抱進懷裡,緊緊抱着,既自豪又難過道: “我的小漱石,我不要你保護所有人,也不要你一定十全十美地保護我,我隻要你好好的,好好的長大,一直開心,我就知足了。
” 桓漱石稚嫩的聲音裡帶上心疼,對浣娘道: “我會好好的,保護自己,也保護大家,小娘,你不要哭了。
” 不料浣娘哭得更厲害了,桓漱石主動抱住了自己的小娘,像浣娘安慰自己一樣輕輕拍着她的背,一直念着“不哭不哭啦”。
桓漱石像在貧瘠土地上開出的最純潔的花,在浣娘的用心澆灌下,越發怒放。
目不識丁的浣娘,教出了最勇敢善良的兒子。
蟲魚鳥獸,他無一不喜愛,對人對物,他無一不真誠。
而桓漱石的至真至善,也赢得了家裡一衆兄弟姐妹甚至主母的喜愛,他們對桓漱石毫無保留,除了遵守必要的嫡庶分明長幼有序,給桓漱石的一律是最好的。
桓漱石很聰明,學什麼都快,他得的嘉獎是孩子裡最多的,可他也是孩子裡最樸素的那個。
隻因他偷偷将自己的東西拿去換銀錢,去救濟路邊的流氓餓殍,而這也成為他積極上進的主要原因。
浣娘将一切看在眼裡,卻不阻止,她的孩子有這份善心不是壞事,再說了,有桓家這棵遮風避雨的大樹在,她不怕桓漱石會吃什麼苦。
這件事自然不能瞞過家主家母,很快桓老爺将桓漱石攆到中堂,不許他再這樣私濟外人,可桓漱石不語,隻是一味地救人,桓老爺奈他不得,也就随他去了。
主母也被桓漱石影響,在歉歲去寺院發放善粥。
桓老爺是位有些古闆的儒士,他最是讨厭佛學,因皇帝的喜愛,寺院在宋的土地上遍地開花。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桓老爺破口大罵佛學無稽之談,說如今處處是妖僧淫寺,桓漱石和主母相視一笑,吐了吐舌頭,第二天依舊去發善粥。
桓漱石本以為他們會一直溫馨地待在長山鄉。
元嘉二十七年二月,魏帝率十萬步騎南侵,強攻懸瓠不下,四月退兵。
在魏帝南侵期間,桓老爺再也鎮定不了,元嘉七年的慘敗在他心裡埋下恐懼的種子,如今戰火再起,桓老爺頓時生出不祥的預感,早早做好準備,派人先去都城建康打望。
果不其然,七月,文帝再度舉兵北伐,兵分四路,可除了西路軍收回陝城和潼關中間一帶,中路和東路一路潰敗,諸将奔退,好不狼狽。
桓老爺知曉東陽已經不再安全了,故而他早在拓跋那攻至東陽之前,拖家帶口,一路南逃,最終在大軍趕到之前進入了廣陵城。
豈料拓跋那直接略過東陽、東安、下邺等城池,直取廣陵,駐紮在廣陵城下,兩軍對戰,桓老爺哪裡還敢再出城? 不過好在宋軍頑強抵抗,最終魏帝宣布同時四線撤兵,而桓老爺,也在廣陵城定居。
一路上逃亡,親眼見證戰火與流民,給桓漱石幼小的心靈帶來極大震撼,他第一次看清長山鄉以外的世界,屍橫遍野,哀鴻遍野,滿目瘡痍。
桓漱石突然發現他活得真幸福,他為這些苦難而落淚。
桓家初來廣陵,要打點的地方不少,尤其是廣陵城裡的權貴,想在廣陵好過,巴結是少不了的。
桓家的銀子如流水一般花出去,加上逃亡路上散失了不少,桓家家底一下子空了一大半。
好在花出去的銀子有了回應,桓家終于在廣陵城立足。
隻是桓老爺迫不得已跟着廣陵豪強焚香禮佛,對桓漱石的約束也少了許多,才給了他四處行善的機會。
桓漱石在廣陵城周四處奔走,自掏腰包幫助那些可憐人,甚至機緣巧合下,桓漱石還跟着一位老郎中學了些皮毛醫術。
二十九年,文帝北伐未果,翌年,為太子劉劭所殺。
劉劭沒高興多久,就被文帝第三子劉駿鎮壓殺害,也就是後來的孝武帝。
喜歡屠龍:王謝之交請大家收藏:()屠龍:王謝之交
為什麼對那個人,一定是挨打才能讓他聽話呢?打人就是對的嗎?” “不……應該不是……” 浣娘不知道她現在是否應該和桓漱石講更深的道理,關于人的劣根性。
她正猶豫,桓漱石又道: “那個人也真是,他為什麼不把欠的東西還給爹爹呢?” 浣娘聞言歎了口氣,道: “因為他欠了太多東西,欠朝廷的,欠郡縣老爺的,欠你爹爹的。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也許租給他的地不好,也許有人欺負他,也許今年天公作美不作美,也許他家隻剩他一個人,總之他還不了那麼多。
” “那他為什麼會欠那麼多?” “因為這是規定啊。
” “那這是誰定的規定?” “朝廷,那些官老爺們。
” 桓漱石聽得小臉氣呼呼地,他可算是聽明白了,指出來道: “欠那麼多是因為規矩,欠太多還不起要挨打也是因為規矩,規矩又是官老爺定的,所以錯的是這些老爺們,明明他們隻要不定那麼多别人做不到的規矩,就不會有那麼多可憐人了。
” 浣娘愣住了,随即她抱着自己的兒子,欣慰地笑着說: “小漱石是對的,因為這些規矩不夠好,所以外面才會有那麼多可憐人。
” 桓漱石的觀點被認可,别提多高興了,随即他又憂愁起來,問浣娘: “外面有很多可憐人嗎?” “有的,很多,天下到處都是受苦的人,有的比你看見的還要更苦。
” “小娘,我們能幫幫他們嗎?” 浣娘高興得眼睛都紅了,她想到了很多人,想到了那些苦難,她對桓漱石道: “能,我們一定能。
就算小娘不能,我的漱石也一定能,能去幫助别人,盡自己所能。
” 桓漱石終于笑了,浣娘看着自己兒子的笑臉,眼淚卻不争氣地流了下來。
桓漱石擡手擦去她的眼淚,安慰她道: “小娘不哭,小娘是不是也受過這樣的苦?以後都不會有了,我會一直保護小娘的,也保護其他人。
” 浣娘一把将桓漱石抱進懷裡,緊緊抱着,既自豪又難過道: “我的小漱石,我不要你保護所有人,也不要你一定十全十美地保護我,我隻要你好好的,好好的長大,一直開心,我就知足了。
” 桓漱石稚嫩的聲音裡帶上心疼,對浣娘道: “我會好好的,保護自己,也保護大家,小娘,你不要哭了。
” 不料浣娘哭得更厲害了,桓漱石主動抱住了自己的小娘,像浣娘安慰自己一樣輕輕拍着她的背,一直念着“不哭不哭啦”。
桓漱石像在貧瘠土地上開出的最純潔的花,在浣娘的用心澆灌下,越發怒放。
目不識丁的浣娘,教出了最勇敢善良的兒子。
蟲魚鳥獸,他無一不喜愛,對人對物,他無一不真誠。
而桓漱石的至真至善,也赢得了家裡一衆兄弟姐妹甚至主母的喜愛,他們對桓漱石毫無保留,除了遵守必要的嫡庶分明長幼有序,給桓漱石的一律是最好的。
桓漱石很聰明,學什麼都快,他得的嘉獎是孩子裡最多的,可他也是孩子裡最樸素的那個。
隻因他偷偷将自己的東西拿去換銀錢,去救濟路邊的流氓餓殍,而這也成為他積極上進的主要原因。
浣娘将一切看在眼裡,卻不阻止,她的孩子有這份善心不是壞事,再說了,有桓家這棵遮風避雨的大樹在,她不怕桓漱石會吃什麼苦。
這件事自然不能瞞過家主家母,很快桓老爺将桓漱石攆到中堂,不許他再這樣私濟外人,可桓漱石不語,隻是一味地救人,桓老爺奈他不得,也就随他去了。
主母也被桓漱石影響,在歉歲去寺院發放善粥。
桓老爺是位有些古闆的儒士,他最是讨厭佛學,因皇帝的喜愛,寺院在宋的土地上遍地開花。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桓老爺破口大罵佛學無稽之談,說如今處處是妖僧淫寺,桓漱石和主母相視一笑,吐了吐舌頭,第二天依舊去發善粥。
桓漱石本以為他們會一直溫馨地待在長山鄉。
元嘉二十七年二月,魏帝率十萬步騎南侵,強攻懸瓠不下,四月退兵。
在魏帝南侵期間,桓老爺再也鎮定不了,元嘉七年的慘敗在他心裡埋下恐懼的種子,如今戰火再起,桓老爺頓時生出不祥的預感,早早做好準備,派人先去都城建康打望。
果不其然,七月,文帝再度舉兵北伐,兵分四路,可除了西路軍收回陝城和潼關中間一帶,中路和東路一路潰敗,諸将奔退,好不狼狽。
桓老爺知曉東陽已經不再安全了,故而他早在拓跋那攻至東陽之前,拖家帶口,一路南逃,最終在大軍趕到之前進入了廣陵城。
豈料拓跋那直接略過東陽、東安、下邺等城池,直取廣陵,駐紮在廣陵城下,兩軍對戰,桓老爺哪裡還敢再出城? 不過好在宋軍頑強抵抗,最終魏帝宣布同時四線撤兵,而桓老爺,也在廣陵城定居。
一路上逃亡,親眼見證戰火與流民,給桓漱石幼小的心靈帶來極大震撼,他第一次看清長山鄉以外的世界,屍橫遍野,哀鴻遍野,滿目瘡痍。
桓漱石突然發現他活得真幸福,他為這些苦難而落淚。
桓家初來廣陵,要打點的地方不少,尤其是廣陵城裡的權貴,想在廣陵好過,巴結是少不了的。
桓家的銀子如流水一般花出去,加上逃亡路上散失了不少,桓家家底一下子空了一大半。
好在花出去的銀子有了回應,桓家終于在廣陵城立足。
隻是桓老爺迫不得已跟着廣陵豪強焚香禮佛,對桓漱石的約束也少了許多,才給了他四處行善的機會。
桓漱石在廣陵城周四處奔走,自掏腰包幫助那些可憐人,甚至機緣巧合下,桓漱石還跟着一位老郎中學了些皮毛醫術。
二十九年,文帝北伐未果,翌年,為太子劉劭所殺。
劉劭沒高興多久,就被文帝第三子劉駿鎮壓殺害,也就是後來的孝武帝。
喜歡屠龍:王謝之交請大家收藏:()屠龍:王謝之交